唐朝鼎盛,丝路畅通,经济繁荣,外交频繁,东西文化贯通,能工巧匠汲取中亚粟特、西亚萨珊金银制造技术、器物形制、融会传统纹样、装饰风格为一体,致使传统民族特色的金银器制作工艺达…[全文]
中国陶瓷,发达最早,首先使用釉及窑火的伟大艺术,千变万化,无涯无尽,技术达世界最高峰。 大约在1万年到7千——8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使用磨制石器、过着渔猎生活的时…[全文]
到了清代,紫砂茗壶的制作又在前人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品种增多,造型丰富多彩,仿古形、花果形,几何形,壶式繁多,泥料配色也更丰富,朱泥、紫色仍为主体,还有白泥、乌泥、黄泥、梨…[全文]
茶具和茶叶的搭配很重要,在中国茶艺发展的历史上两者可谓息息相关。 由于中国历代制茶和饮茶的方法不同,因此茶具也随年代而有所变化。唐代的茶具,不论斧、碾、罗筛、竹策…[全文]
文化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说到茶就不能不说茶具,也就会说到著名的紫砂茶器。 紫砂茶器从产生、发展到登上实用工艺美术的殿堂,是跟当时文人的影响分不开的。在明代,饮茶早…[全文]
北宋诗人梅尧臣(1002-1060年)的《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一诗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被后人看作是宋代已有紫砂壶的史料依据,而且赞同者还为数不少,…[全文]
紫泥砂器的起源,因1976年宜兴羊角山发现烧制紫砂砂器的龙窑,推前了500年左右,从明代推至北宋。与实物相印证的文字有“梅尧臣:“紫泥新品泛春华”,“雪贮双砂罂”。欧阳修:…[全文]
宜兴紫砂陶生产历史悠久,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历代的紫砂艺人在细心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及自然的基础上,吸取了中国传统画和古代陶器、添器、玉器、秦砖、汉瓦、唐镜瓷器等传统工艺美术…[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