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初唐时期的彩绘陶俑特点
2016-05-31 13:57:20 来源:陶雅网 已浏览次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均达到盛况空前的程度。由于唐人的物质生活水平高,不但生时注重享受,死后也要有大量的随葬品。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均达到盛况空前的程度。由于唐人的物质生活水平高,不但生时注重享受,死后也要有大量的随葬品。所以唐代时无论是帝王陵、贵族墓,还是平民百姓的土洞墓中,都有大量的随葬品。它们是研究唐代各类手工业及社会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
唐代随葬品种类很多,有陶俑、陶器、釉陶、瓷器、金银器等品种。其中陶俑是随葬品中时代特征较明显的器物。不同时期的陶俑,在种类和造型风格上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因初唐时社会经济秩序刚刚从隋末的战乱中恢复过来,经济水平有限,故此时期生产的彩绘陶俑不如盛唐以后流行的三彩陶俑数量大。笔者在此以两件唐代初年的彩绘俑为例,介绍一下隋至初唐时期的陶俑特点。
初唐时期大型镇墓俑有彩绘贴金的装饰方法。因其工艺复杂,烧制难度大,所以在墓葬中占有重要位置,且均为贵族、官员墓中所有。如文官立俑(图1)高68cm。头戴高冠,冠后有包叶。身着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的宽袍大袖式汉服,即褒衣博带式大衣,高冠革履,这种衣着还沿袭着北朝遗风,说明这类彩绘贴金俑是唐代早期的作品。此文官陶俑造型朴拙,人物面部刻画细腻,但表情呆板,目光显得有些呆滞。这是唐初彩绘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将其视为唐初俑人的时代特征。另外一件彩绘陶器是人面镇墓俑,又称辟邪,高33cm。造型古朴威武,神态逼真。(图2)(图3)该俑蹲坐,怒目人面、猪耳、头上长角,两肩有火焰状翅膀,蹄足,为人兽鸟结合的形象。辟邪耳、翼、腿、足等部分均以红彩涂身,虽不艳丽,却也和谐素雅。镇墓俑又称方良或鬼魅,是山川精怪,有驱除邪恶的法力。通常有人面兽身和兽面兽身两种,安放在墓室前,人面和兽面各一尊。这两件陶俑都是唐代早期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通过初唐纪年墓,可以看出这种彩绘俑的流行时间: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李寿墓,陶俑全部采用彩绘贴金方法,不见一件施釉的陶俑。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8年)张士贵墓,出现彩绘釉陶俑,属单色釉加彩。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郑仁泰墓,陶俑改用黄、绿双色釉加彩方法,工艺上已向三彩装饰接近一步。稍后公元672年的辽阳唐墓、公元675年的李凤墓、公元684年的李徽墓都发现了逐步成熟的三彩器皿,标志三彩的出现。因此唐高宗时期完成了从彩绘陶到三彩陶的发展。但是此时三彩工艺还未用于陶俑的装饰,公元682年的临川公主墓出土的300余件陶俑中,仍没有一件三彩俑。最早的三彩俑是长寿二年(公元693年)唐墓出土的三彩俑群,同时伴有纪年墓志。它们现藏加拿大的雷亚尔·温塔里奥博物馆,属早年出土物。唐代早期的陶俑都是这种彩绘贴金或单、双釉陶,使用三彩工艺装饰陶俑,是盛唐以后的事。由于盛唐经济发达,三彩俑数量大,易于被人们了解,而唐早期的彩绘俑则数目相对少些,能够了解的人就不算多了。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