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翻修房屋意外翻出一块石碑,一番清理后屋主不禁喜出望外:碑记上刻有明朝时期的重要事迹。昨日,导报记者闻讯前往了解,该石碑至少可追溯至明朝万历年间。 据了解,屋主姓粘,居住在泉州市区台魁巷一处老房子中,最近因为翻修厨房,意外地发现了这块石碑。粘老先生介绍,老房子有几十年的历史,这块石碑估计被埋在他们家中有50多年了。 粘老先生发现石碑后,先是小心翼翼取出,经过一番清理后,石碑上的字眼一一露...
24日上午,北京市文物局与北京市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6年2月至9月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平介绍,此次考古工作共发掘战国-清代墓葬1092座、汉代城址1座、汉唐窑址69座、灰坑8座、水井8眼、道路3条。出土各类陶器、瓷器、釉陶器、铜器、铁器、铅器、料器、皮革器等文物万余件(套)。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墓葬、窑址、地层剖面共计6...
记者昨天从省文物部门获悉,苏州虎丘路西侧一建设工地发现了一座三国时期东吴大墓,南北长近15米,东西宽约为10米,从墓底到墓顶4米,专家推测该墓为东吴晚期皇室成员墓。这一发现大大丰富了苏州文化遗产谱系。 考古工地位于一处两米多高的高台上,从北到南依次为墓门、墓道、前室及耳室、后室等部分,部分墓砖上有几何纹和钱纹。这种前后墓室均为穹隆顶、前室有耳室的东吴墓,在规格上仅次于南京上坊大墓,与正在...
日前,河北省临西县文保部门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隋唐运河故道进行调查勘探时,在该县仓上村南发现了一处大型粮仓遗址,出土了柏木立柱、陶瓮、执壶、碗盏、粮食碳化物、古钱币等。据当地的专家学者研究推断,此处粮仓遗址建于唐代,毁于北宋后期,距近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 这一唐代粮仓遗址,长约280米,宽约185米,面积近5.2万平方米。从目前发现的均匀分布的19个单元仓囤底部轮廓来看,仓囤系圆柱形,...
秦始皇陵博物院总工程师周铁日前表示,在对秦始皇陵最新的钻探工作中,通过对道路系统的局部发掘,考古人员已基本了解陵区的大体结构。同时在陵区的周边,专家还发现了大量陪葬坑,其中有的陪葬坑的面积甚至达几千平方米。目前考古人员正对这一批新发现的陪葬坑进行研究。 周铁是在正在重庆召开的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九次学术年会的会后采访中作上述表示的。 “目前我们在秦始皇陵园内共发现大大小小的陪...
图为研究的始孔子鸟化石标本。王孝理摄 11月22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宣布:由中美多位学者组成的科研团队在一项最新研究中,首次在距今1.3亿年前的始孔子鸟化石羽毛中发现了β角蛋白。这一发现,为复原原始鸟类和带毛恐龙等远古生物的真实色彩,提供了新的依据。 当天,该项目研究成果在线刊登于国际顶级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 团队成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泮燕红博士表...
“三道海子墓葬与鹿石遗址群”位于新疆青河县东北部查干郭勒乡,阿尔泰山分水岭处,西与蒙古国接壤。由于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三道海子墓葬与鹿石遗址群”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道海子地区海拔高度约2700米,有三个大小不一的谷地。每个谷地中有一至二片大的水域和湿地,均由周围高山冰雪融水和夏季雨水汇流而成,分别名为“切特克库勒湖”(哈萨克语“边海子”...
11月14日至16日,曹魏大墓暨苏羊遗址考古新发现专家座谈会在洛阳举办。来自全国各地2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新华社、河南日报、大河报、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洛阳电视台等媒体的近20名记者参加了会议。 专家们实地考察了西朱村曹魏大墓的发掘现场和出土文物,以及宜阳县苏羊仰韶文化遗址。专家们对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西朱村曹魏大墓和苏羊遗址现场的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表示,其考古工作学术目的明确,工作方...
河北临西县文保部门工作人员近日对辖区内的隋唐运河故道调查勘探时,在该县仓上村南发现了一处大型粮仓遗址,出土了柏木立柱、陶瓮、执壶、碗盏、粮食碳化物、古钱币等。专家认为,此处粮仓遗址建于唐代,毁于北宋后期。 临西县文保所的李霞介绍说,这处唐代粮仓遗址,长约280米,宽约185米,面积近5.2万平方米。从目前发现的均匀分布的19个单元仓囤底部轮廓来看,仓囤系圆柱形,直径6米到10米不等,四周仓壁...
英国的巨石阵是人类几大未解之谜之一。近日,考古学家在巨石阵附近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建筑群遗址,或许可以解开有关巨石阵的谜团。 据悉,建筑群是在威尔特郡一个名叫Larkhill的村庄中发现的,该村庄位于巨石阵东北部2.4公里处。建筑群直径达200米,内部有约950米长的沟渠,其兴建时间为公元前3650年,比巨石阵早1000多年。
日前,临西县文保部门工作人员对辖区内隋唐运河故道勘探时,在该县仓上村南发现了一处大型粮仓遗址,出土了柏木立柱、陶瓮、执壶、碗盏、粮食碳化物、古钱币等。据当地专家研究推断,此处粮仓遗址建于唐代,毁于北宋后期。 遗址长约280米,宽约185米,面积近5.2万平方米,粮仓容积约在150万石粮食左右。 在唐代,临西县境域属“贝州”下辖的临清县。当时,贝州就有“国之北库”之称。同时,临西...
近日,在杭州市江干区的常青区块,考古人员发掘出一段明清时期的钱塘江古海塘。 这段钱塘江古海塘为石塘结构,大致西南—东北走向,横截面呈梯形。外露的部分海塘长13米,深6.6米。 你可不要小看这段石头砌成的“墙”,钱塘江古海塘与长城、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是过去保护太湖平原、宁绍平原免受洪潮侵袭的重要屏障。 杭州“因湖而名”,也“因塘而存”,塘指的就是钱塘江海塘。千百年来...
2015年7月,洛阳一村民迁坟时意外发现一座大墓。经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一年多的考古发掘,这座大墓日前被专家论证为曹魏皇家墓葬。它与此前发现的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洛阳曹休墓一起,使不为人知的曹魏皇家陵寝制度大白天下,同时揭开了曹操墓的诸多谜团。 弥补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研究的缺环 11月16日在洛阳举办的“西朱村曹魏大墓专家论证会”上,30余名与会专家达成共识:西朱村曹魏大墓规...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吕君昌博士领导的科学研究小组,在江西赣州地区晚白垩世地层中(距今6600万年到7200万年间)发现了保存独特的新窃蛋龙类化石新品种——“泥潭通天龙”。这一发现对于研究窃蛋龙类的系统演化、古地理分布及生活习性具有重要意义,将使末代恐龙的图表更为完整。 11月10日,“泥潭通天龙”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科学报告》上,引起广泛关注。近日,本网采访了正在江西赣州参加...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