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6年12月1日,由浙江省考古学会主办的2016年度浙江重要考古发现评议会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来自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等共15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评议会。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等出席。 会议对2016年度浙江全省范围内开展的考古发掘、调查和勘探项目进行遴选,通过单位推荐、专题汇报及专家讨论的形式,最终评议出八...
今天,有市民向记者报猛料,在柯桥区平水镇发现了一座南宋古墓。 中午时分,记者赶往平水镇东桃村兰若寺水库附近的青龙山上一探究竟。现场,有工作人员正在清理墓穴的表面杂草等障碍物,还拉起了保护线,禁止进入。 当地村民讲,这是南宋的古墓,从现场的情况看,这个古墓很大,排水沟也很长,有四五米。记者现场看到,一处墓穴的墓壁有近十米长,上面有花纹、浮雕,造型独特。 现场,记者还看到一堆堆石块,...
古墓现场。(记者 李青青 摄) 12月2日,记者从怀化市文物处获悉,洪江市黔城镇小江村在进行村部建设项目时发现两座汉朝古墓,目前正对其中一座古墓的地下文物进行抢救性发掘。从清理情况看,随葬品有陶器、滑石器等30余件。从墓葬形制、器物组合以及器形特征等情况来看,初步推测该墓的年代为西汉晚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古墓现场,记者看到考古人员正在墓室内小心翼翼地清理、编号随葬品。据...
12月1日,江西省德安县文物部门近日在该县高塘乡高塘村发现一处商周时期文化遗址。经初步勘察发现,地表下即为遗址文化层,最深处为2.5米。目前,考古人员正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 据德安县博物馆考古人员介绍,文物专家在该遗址发现了一些商代晚期、西周早期的印纹陶片、鬲腿等器具残片。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德安县博物馆正在进行探方发掘,通过探方对该遗址进行分析,了解土层结构,寻找古人类...
印文“刘贺”二字为阴刻篆书,左右等分。 玉印印钮为鸱鸮 图/记者许南平 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正在省博物馆火热展出,展厅内首次展出了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身份的直接证据——刘贺玉印。11月30日,记者从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获悉,经专家考证,刘贺玉印的造型为“鸮(xiao)钮”,鸮钮玉印在此前我国的汉代考古中从未发现过。 在刘贺墓中,出土了“刘贺”玉印、“大刘记印”玉印、无...
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开始在今天的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脚下建造一座堪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后的2000多年时间里,围绕着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谜团和猜想。 秦始皇陵地宫究竟有多大?真的存在“水银江河”吗?气势恢弘的地下军阵让人叹为观止,那么,秦帝国的地下“养马场”又在哪里……11月22日,秦俑学第八届学术研讨会在临潼召开,国内1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
出土的平底瓶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供图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29日正式对外公布了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贾得乡桃园村南部考古成果:发现一处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聚落遗址。发掘出的文化遗迹主要有房址4处、陶窑址1处,以及大量灰坑。出土有丰富的红陶尖底瓶、平底瓶、彩陶盆、彩陶钵、夹砂罐等这一时期典型的陶器残片,同时还有磨制石器、骨器等遗物。各类遗迹现象及遗物真实反映了该地区史前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景...
考古现场 千余古墓现身北京通州,考古成果颇为丰富。发掘结果证明通州区在战国时便有大量人口居住,通州历史上推千年;汉代古城城址被发现;路县故城内发现了一条辽金时期的路面遗存;142个足球场大的文物勘探面积里“藏”着万余件文物和1092座战国到清代的古墓,数量庞大,类型丰富;出土文物超10000件,种类繁多;出土了62座战国晚期至西汉时期的瓮棺葬,如此规模北京地区尚属首次;9家考古团队,200...
考古人员正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钟欣摄 11月29日,记者从江西九江市德安县博物馆获悉,德安县高塘乡高塘村一工地发现一商周时期文化遗址,目前正进行抢救性发掘。 据该县博物馆考古人员介绍,被发现的遗址正位于福银高速四改八工程德安县路段,初步勘察发现,地表下即为遗址文化层,最深处达2.5米。 目前,遗址附近已暂停施工,对遗址进行全面保护,相关考古人员正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 据...
山西晋阳古城遗址考古近日取得重大突破:初步确定新发现的2号建筑遗址群为晚唐时期大型基址。 2012年起,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晋阳古城遗址西北部,南距明太原县城北城墙350米、西距晋阳古城西城墙830米处进行发掘,发掘面积1万余平方米,发掘出东、西两组大型建筑基址。 西组建筑基址整体布局保存基本完整,始建于晚唐,毁弃于五代之末。整组建筑由左右两侧房屋组成一个封...
为进一步挖掘良渚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推动学术界深入研究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了给良渚遗址的考古、保护和申遗工作提供助力,11月24-26日,良渚遗址考古发现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杭州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浙江省文物局、余杭区政府、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博物院、余杭博物馆联合承办,来自60余家考古文博单位、高校、新闻媒体的...
11月26日下午,宝鸡一企业在某村取土施工时发现一座古墓,引发村民围观。当晚,附近三村民趁无人时携带铁锹私自盗挖墓穴被墓室土方掩埋,11月27日早上,施工人员发现有人被埋立即报警,民警、消防赶到后协力将被埋人员救出,不幸的是三人已没有了生命迹象。 宝鸡工地发现古墓三盗墓者不幸身亡 据北青网报道,记者从宝鸡市公安消防支队了解到,11月27日8时59分,宝鸡消防新华路中队接指挥中心...
26日,河北磁县文物保护部门进行文物普查时,在该县讲武城镇申庄村发现一尊石虎雕刻像,经专家考证为北朝时期墓葬前神道石刻像,这为研究北朝时期文化及石雕技术提供了实物参考。 该石虎像高约1.9米,底长约1.6米,重约4吨,位于该村北一处4米多深的大坑内,虎像呈蹲坐状,面朝西背向东,头部略有损毁,但整体保存较好。 当地村民称,之前坑内一般会有积水,偶尔干旱时会露出一小部分石状结构,显得很神秘...
文物局组织人员对被盗遗址进行试掘 被盗掘嫌疑人破坏的文物。延庆区委宣传部供图 村民在庄稼地意外发现坑洞,文物、公安等部门接举报后调查发现,险被盗掘的位置竟然是金元时期聚落遗址。昨天上午,延庆召开表彰会,对在查办“5·18”金元时期古文化遗址盗掘案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此案也是近年来本市破获的最大一起盗掘古文化遗址案。据了解,此次破案,延庆警方仅用了17天,便将以张...
桃园遗址F2房址俯视全景。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提供摄 11月2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考古工作者在临汾市尧都区贾得乡桃园村南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聚落遗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 据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公众考古研究部主任、此次考古发掘项目的执行领队郑媛介绍,庙底沟时期是中国史前文化最繁盛、辐射力最强的阶段,可谓史前文明向中华文明进阶中的重要步骤,其核心位于晋、陕、豫三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