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大厂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罐。钟欣摄 12月18日,记者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于今年在四川凉山州安宁河流域发现了川西南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以及四川境内除成都平原外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先秦时期聚落群遗址。 今年8月初至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西昌市文物管理所、德昌县文物管理所、米易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组织了十余支考古队伍、一百余位专业人员对...
日前,我省举行2016重要考古发现公众分享会,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副所长梁岩华讲述勘探背后的那些事—— 17日,2016浙江重要考古发现公众分享会在杭州西湖博物馆举行。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副所长梁岩华讲述的“雾城故事”,让听众着迷。其实这是“温州苍南海防城址勘探”的幕后故事。该项目入选今年浙江考古“八大发现”,并成为参加公众分享会四项目之一(另三项为良渚古城遗址城内考古发掘、宁波大榭遗址考古发掘...
昨天上午,2016浙江重要考古发现公众分享会,在杭州西湖博物馆举行。浙江今年评出的“八大发现”,派出了其中的四位男神——各个发现的主要负责人,现场解密。这四个项目分别是:良渚古城内考古发掘、宁波大榭遗址考古发掘、上林湖后司岙秘色瓷窑址、温州苍南海防城址勘探。 整个会场连过道都站满了人,浙江一年一次的普通人和考古人的约会,看起来,更像是热闹的粉丝见面会。如何现场圈粉,考古圈的男神们,各有大招。...
近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专家一行对近期发现的新会古驿道司前段遗址进行实地勘查考古。 调研人员先后 “重走”了新会古驿道司前段途径的白庙村仓耀井水庙及庙前水井,天等村瓦岗的“天等桥”、“三板路”及田边村龙溪渡头等古驿道遗址,并进行实地考察取证。 古驿道,也称官道,是古代经由驿站传送公文的交通路线,多设于通衢大道。据《新会县志》记载,司前古驿道始于司前镇新建村和平小组,终于田边村龙溪渡头,总...
成排的圆形焙烧炉 近日,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桂阳县境内发现大规模古代矿冶遗址群。通过发掘,发现了较为完整的古代以炼锌为主的多金属冶炼作坊遗存,再现了当时的冶炼场景。 遗址位于湖南省桂阳县仁义镇大坊村炉沙坪组和浩塘镇桐木岭村交界处,面积约11万平方米。遗址中心的山体平台上,呈“品”字形分布着三个功能单元,一个用于焙烧,两个是冶炼用的。矿料先经焙烧加工后再分送去冶炼。冶炼单元中存在1至3个冶...
上海青龙镇遗址发掘航拍图 曾经,人们以为他只是近代开埠后走向繁华的“东海渔村”,遂有“百年看上海”之说。但日前公布的一项重大考古发现,将上海文明的画卷延展到唐宋时期。一个人口、贸易、宗教都极其繁盛的“东南巨镇”——青龙古镇,从只有寥寥数笔记载的文献中走了出来,渐渐清晰了轮廓。 ■ 唤醒千年“灯塔” 今年9月,在上海青浦区白鹤镇距离吴淞江不到1公里处的一片葡萄地里,上海博物馆考古队...
羊耳坡遗址 墓地(航拍) 12月18日,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凉山段)重大考古成果通报会在西昌举行。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通报,这次专项考古发掘中,在铁路施工红线内,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遗址和文物。 此次考古,不仅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川西南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同时,四川境内除成都平原外,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先秦时期聚落群也重见天日。考古人员表示,这在全国来说都十分罕见...
50年前,京山苏家垄挖水渠时意外发现97件两周之际曾国青铜器群,震惊中外考古界,拉开曾国考古及研究的序幕。昨日,为纪念苏家垄出土曾国青铜器50周年,“曾国考古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山召开,李伯谦、王巍、罗泰等中外考古界大家与高校、研究机构代表出席会议。 1966年,苏家垄发现的曾国青铜器群,包括九鼎七簋、曾侯仲子斿父铭文器等大量珍贵器物。专家称,这是象征权利的九鼎在中国考古史上首...
15日,记者从全省文物工作电视会议上获悉,泰安目前已经圆满完成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新发现可移动文物25601件。 在泰安市普查极组织协调下,2016年10月,泰安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报告、泰安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验收报告编制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泰安市收藏有文物的国有单位共33家,登录可移动文物数量63988件/套,实际数量170096件。 其...
12月13日,在河南一座古墓发掘现场,出土了几只装有“牛肉汤”的鼎,据动物考古专家鉴定,鼎里“煮”的是牛前肢。15日,记者联系了该河南墓葬发掘的项目负责人武志江,武志江对记者记者称,该墓葬为战国时期楚墓,鼎内“肉汤”为地下渗水。 15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的几则消息“火了”。据官方消息,当地考古人员在13日发掘出了几口大鼎,鼎内装有满满的一锅“汤水”。14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官...
12月14日上午,记者从大榭遗址一期考古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报会上获悉,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对大榭岛遗址实施了大规模考古发掘,总发掘面积4000平方米,发现史前良渚文化至宋元时期各种遗迹现象50余处,出土陶、瓷、铜等器物200余件。这是浙东最大规模的海岛考古。 据宁波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榭遗址位于宁波大榭开发区下厂村。该遗址西北依托...
昨日,嵊州市有关部门发布消息:日前在嵊州市杨港路东延(剡兴路-雅戈尔大道)工程施工时发现宋代墓葬,经嵊州市文物管理处发掘清理和专家鉴定,确定为宋太常寺主簿周汝士墓。 嵊州文史专家经过多日研究,从墓志、铁券、残损青花瓷碗等入手揭开墓主人身份,也揭开了800多年前周家的传奇往事。 道路施工发现宋代墓葬 据嵊州市文物管理处负责人王鑫君介绍,12月7日上午,在嵊州市杨港路东延...
大榭,是东海之滨的一个小岛。因古时岛上草木繁茂葱郁,远观如水榭,所以取名大榭。 春秋时大榭属越国,秦时属句章县东境,唐时属鄞州鄮县,宋初属明州奉国军鄞县海晏乡。从宋朝到明朝初期,大榭岛及周边小岛始终定格为村级建制,行政上一直归定海县(即镇海县)管辖,岛上有常住居民4万多人。 昨天,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小岛上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他们对占地约20000平方米的大榭岛实施了Ⅰ期大规模考古发...
河北省黄骅市在对日前发现的一处唐代煮盐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过程中,一口古代盐井重见天日。 记者在遗址挖掘现场看到,考古人员正在对古井进行清理。该井井口直径约2.5米,井壁由勾纹砖砌成,井壁砖被草木灰染成了黑色。井底还发现部分残缺木架、草织物品等。 据考证,新发现的古井为唐代盐井,在近海卤水丰富处掘成,主要集取地下卤水,为制盐作坊提供必需的生产原料。以盐井为源头,现场卤水沟、淋卤摊场、淋卤...
近日,安仁县文物工作者在该县金紫仙镇义海寺的后山上,发现唐代以来的圣塔群,大小不一,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墓塔30多座。各塔造型独特精美,塔基前有踏道,底部和四壁由砖砌成,顶部多为喇嘛式砖塔,或覆盖石板、或由砖叠涩而成。圣塔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湘南地区极为罕见。 文物工作者介绍,这些圣塔群从唐代一直绵延至今,时间跨度大,为研究该县当时的宗教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据悉,历代来自于湘、粤、赣、闽等地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