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者纵论曾国考古发现与研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50年前,京山苏家垄挖水渠时意外发现97件两周之际曾国青铜器群,震惊中外考古界,拉开曾国考古及研究的序幕。昨日,为纪念苏家垄出土曾国青铜器50周年,“曾国考古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山召开,李伯谦、王巍、罗泰等中外考古界大家与高校、研究机构代表出席会议。

  1966年,苏家垄发现的曾国青铜器群,包括九鼎七簋、曾侯仲子斿父铭文器等大量珍贵器物。专家称,这是象征权利的九鼎在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此外,10件铭文青铜器有6件带有“曾仲斿父”或“曾侯仲子斿父”字样,首次明确了曾国在这一带的存在。其中的曾仲斿父青铜方壶制作精湛,造型典雅,现藏于国家博物馆。最近5年,随州文峰塔、随州叶家山、枣阳郭家庙墓地不断有新的重要发现,先后3年当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昌平称,通过考古工作者50年来的努力,曾国虽然没有明确的传世文献记载,却已成为周代文化面貌最为清晰的诸侯国之一。

  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称,周代曾国的青铜器,早在宋朝就有发现。20世纪后半以来的有关考古发现,地域集中,内涵丰富,时代跨度又特别大,实属罕有。他认为,曾国考古发现的意义不限于曾国,周初重臣南宫适之分封到汉东这样远的南方,实际是西周王朝宏图大略的组成部分。周代考古与历史相关的各个学科领域,都会从曾国遗存的发掘和研究中获益。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