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扬州考古部门获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对蜀冈古城南城门遗址西北部的发掘工作已接近尾声。种种迹象表明,隋唐时期蜀冈古城的南城门很可能有三个门道,再次说明当时的扬州城确是一座都城级的城市。 隋唐时扬州是都城级的城市 1987年、1989年考古勘探结果表明,扬州蜀冈古代城址南城墙中部与堡城南路的交叉处或有3门道的城门...
被称为铁鞭的兵器,将是土坑村作为“海丝”刘氏海商聚落的间接证据之一 近日,泉港海丝土坑港市遗址申遗小组办公室,在向全区征集土坑村海商聚落文物时,发现了两件与土坑村有关的物品,一件是古代金属兵器——铁鞭,另一件是两块两面都刻满了字的小石碑。昨天,泉港文化中心管理处副主任肖立宝表示,铁鞭是土坑村作为“海丝”刘氏海商聚落的间接证据之一;而石碑则是“刘端瑜厝”一位先人的墓志铭。 铁鞭成“海丝”...
独木庙(KasthamandapTemple)是尼泊尔最大的塔式建筑之一,供奉着乔罗迦陀像。该庙在16世纪初由国王拉克西米·纳尔辛哈·马拉创建。整个庙宇仅用一根独木建成,外面围绕有神龛。2015年大地震致其损毁。 本次发掘工作专家组由尼泊尔考古部及英国杜伦大学的专家组成。去年,相关研究者已经找到了3块支撑木质柱子的马鞍石。随着第4块马鞍石被找到,研究者们能对独木庙有更好的了解与研究,并可...
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全景 (本版图片均由浦江博物馆提供) 16年前,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上游的浦江县黄宅镇渠南村北的一处小高地上,发现了上山遗址,经碳-14测定得出遗址年代距今1万余年;2016年11月22日,“上山文化命名十周年暨稻作农业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浦江县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等7个国家的数十名专家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就“上山文化”“上山之稻”“农业起源”等热议连连。 上...
12月8日,作为纪念宁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布30周年(1986-2016)系列活动之一,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策划承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宁波各县(市)区文物部门协办之“发现——新世纪宁波考古成果展”在宁波博物馆隆重开展。 本次展览以新世纪以来15年间(2001-2015)宁波地域重要考古发现为主线,共分“绿野寻踪——聚落考古”“红尘再现——城市考古”“青山...
日前,苍南海防城址勘探入选“2016年浙江省重要考古发现”,同时该项目入选浙江重要考古发现媒体分享会的四大展示项目之一,分享会将于12月17日在西湖博物馆举行。 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指导下,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与苍南县蒲城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对苍南海防城址壮士所城城墙进行了调查和考古勘探试掘,清理和揭示了局部门址、跑马道、登阶遗迹、排水系统、井状坑等重要遗迹现象,出土石质和陶瓷质等重要遗物...
上山文化遗址群分布于河谷盆地边缘的山前台地。在金衢盆地周围的山脉中,发育有石灰岩溶洞,但没有发现同时期的洞穴遗址,没有发现拟想中的季节性迁居的遗存现象。这说明上山文化已经告别了山林洞穴的生计模式。 遗址普遍出现了初具规模的定居聚落。上山遗址中期出现了有规律的排柱式房址,早期也出现了较多柱洞遗迹和带沟槽基础的房址。荷花山遗址也发现有规律的柱洞分布。柱洞所指示的建筑往往是地面式的或干栏式的,...
2015年年底,永春县介福乡苦寨坑发现9条原始青瓷龙窑遗迹、出土大量原始瓷标本轰动一时。今年11月,考古工作人员进一步发掘。 “我们从窑炉火膛底部,采集了十几处碳粒标本送往专业机构进行碳14年代测定,测出该窑址年代在公元前1400多年至公元前1700多年,即距今3400-3700多年的夏朝中后期到商代中期。”泉州市博物馆、苦寨坑原始瓷遗址考古现场负责人张红兴说,经过一年来的考古发掘、整理...
青龙镇遗址位于今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文献记载中是唐宋时期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后因吴淞江变迁,港口功能逐渐丧失,至今遗址仅保留了青龙塔等少量遗迹依稀可以追溯旧时风貌。为了解青龙镇遗址的文化内涵,2010年至2016年,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对青龙镇遗址进行了长期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取得了许多新发现,特别是发现了文献记载中的青龙镇“北寺”——隆平寺塔基,解决了青龙镇北部一个关键性地标,对于青龙镇的市镇...
12月8日,记者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最新获悉,这批墓葬位于增城开发区新塘镇龙井山、松仔岗,时代包括商时期、西汉、六朝、唐及明代等不同时期,延续时间长达近3000年;是增城地区考古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六朝墓群。 发掘出商时期墓葬3座 该考古项目负责人介绍,根据文物保护法规,配合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工程建设,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今年9月上旬至12月,对增城开发区新...
昨日,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在发掘现场向媒体介绍了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考古新发现:从东汉初期到蜀汉时期的70余座崖墓,层层叠叠地分布在相邻的四座面包型的小山上,从崖墓中出土了精美的画像石棺、浮雕和陶俑,还有铜镜、铁釜以及钱币。 石棺组合图案少见 或涉道教文化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项目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谢林介绍,该队今年8月开始进行现场发掘。此次发现的崖墓群中,大部分为东汉中晚期的崖墓,...
发掘现场 石刻 日前,在泸州市泸县兆雅镇永和村,一农户在进行宅基地复耕的时候,发现了一座宋代双室石墓。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有关部门将石墓内的珍贵石刻搬迁回了博物馆进行保护。 12月7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处古墓高约2.5米、长约2.5米、宽约1.2米。可以看到其中非常精致的石刻,包含宋代典型的花卉、人物等。“从结构来看,初步判定为夫妻墓。但遗憾的是,该墓穴内部已经被盗窃一...
由坛、壝、场构成的“坛场”,符合文献“封土为坛,除地为场”的记载。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摄 12月5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正式对外披露,该省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取得重要考古发现。该遗址是首次在雍城郊外发现与古文献记载吻合、时代最早、规模最大、性质较为明确、持续时间最长,且功能结构趋于完整的“雍畤”遗存,是由秦国国君和西汉多位皇帝亲临主祭的国家大型祭天固定场所。 据介绍,这是正史记载中关于在...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中国古代常常通过祭天活动以表达“与天滋润,强国富民”的愿景。12月5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专家在我省宝鸡市凤翔县雍山上发现了秦汉时期的大型祭祀遗址。这是首次在秦雍城郊外发现的时代最早、规模最大、性质较为明确、持续时间最长,且功能结构趋于完整的“雍畤”遗存,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明确的由多位秦国国君和西汉皇帝亲临主祭的国家级大型祭祀场所。 雍城首次发现 ...
近日,记者从沧州市黄骅市博物馆获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骅市海丰镇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经过4个月的发掘清理,遗址现场发现金元时期建筑基址及人类活动遗迹。 据介绍,此次发掘区南北长约30米,东西宽约10米,最深处约4米,文化层最厚可达3.5米。清理出火炕2处、灶9座、灰坑近40座,灰沟5条,房址6座。据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室主任雷建红介绍,初步判断发掘出的建筑遗迹分属金元时期。此次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