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发现末代恐龙化石新品种 距今至少6600万年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吕君昌博士领导的科学研究小组,在江西赣州地区晚白垩世地层中(距今6600万年到7200万年间)发现了保存独特的新窃蛋龙类化石新品种——“泥潭通天龙”。这一发现对于研究窃蛋龙类的系统演化、古地理分布及生活习性具有重要意义,将使末代恐龙的图表更为完整。

 

       11月10日, “泥潭通天龙”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科学报告》上,引起广泛关注。近日,本网采访了正在江西赣州参加科考项目研究的吕君昌,深入了解了“泥潭通天龙”从发现、研究到命名的全过程。

 

“泥潭通天龙”复原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泥潭通天龙”复原图。(赵闯 绘制)

 

       赣县工地发现恐龙化石 研究确认为恐龙新品种

 

       2013年,吕君昌应邀研究正在筹建中的赣州自然博物馆(现更名为赣州市博物馆)所征集的窃蛋龙类化石(命名为“南康龙”),听说2012年在赣县一工地上也发现了恐龙化石,化石被某博物馆收藏,吕君昌立刻前往该博物馆,对恐龙化石进行初步观察研究。“我第一眼见到它时,大部分恐龙化石依旧被包裹在红色砂土里,化石断成了三截,连在一起长近1米。”有着30多年恐龙化石研究经验的吕君昌敏锐地发现,恐龙化石的尾巴椎体上有侧孔,而这一特征正是进步窃蛋龙类恐龙所具有的,由此推断此恐龙化石应该属于窃蛋龙类。

 

        “窃蛋龙类,长相酷似平胸鸟类,多分布在北美和亚洲,这类长羽毛恐龙的体态大小为3米左右,但是体态巨大的很少,原始类群具有牙齿,而进步类群牙齿退化缺失,可能只靠吃小型动物,比如蜥蜴类、蛋类、昆虫、植物和坚果等为生。”吕君昌说。

 

       经过半年的时间,该恐龙化石被专业技术人员精心修复,包裹在外的红色砂岩已经清理,露出了完整的恐龙化石,“除了尾部、部分前肢和后肢远端缺失外,化石基本架构完整,尤其是头部、颈部及前肢的近端保存精美,经过与其他窃蛋龙类化石进行多次对比研究,我发现这块窃蛋龙类化石的头骨与其他窃蛋龙类化石的头骨具有明显的不同,故判断其为恐龙新品种。”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