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12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获悉,在对青白江双元村墓地154号墓葬出土遗物进行清理和修复的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件木制双连耳杯。根据已经公布的考古发掘资料,该器型的发现在中国尚属首次,十分珍贵。 “耳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是一种很常见的器物,在蜀地出土说明当时蜀国和楚国之间就已进行了文化交流。”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馆员杨弢指出,在楚文化中,耳杯形制通...
4月10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入围终评的绍兴兰若寺墓地未能成为最终的TOP10之一。但是毫无疑问,兰若寺墓地同样是重要的考古发现,记者采访了该项目的汇报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罗汝鹏博士,听他讲述兰若寺墓地的真实模样和参评经历。 4月8日,G34次高铁,终点站北京南。 在这趟列车后乘坐者里,坐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罗汝鹏博士和他的同事们。他们带着...
图为凌家滩出土玉版。 最早的八卦图什么样 凌家滩玉版玉龟告诉你 张敬国 2018年初,央视《如果国宝会说话》纪录片在央视开播,其中一集讲述故宫收藏的凌家滩出土的玉龟和玉版。究竟它们是如何发现的,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作为曾经在凌家滩遗址工作22年、5次主持凌家滩遗址考古发掘的领队,我很愿意和大家讲讲考古发掘背后的故事。 凌家滩遗址是1985年发现的,1987年5月进行第...
此次出土了700多件器物标本 记者昨日从河源市龙川县博物馆获悉,由《广州日报》独家报道的龙川县鹤市镇富石村和莲坑村发掘出2处新石器晚期古人类遗址,经过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龙川县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抢救性发掘和整理,目前两处新石器晚期遗址共初步统计出700多件古人类使用过的器物标本;这些出土文物现收藏于龙川县博物馆内。 据了解,去年下半年开始,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龙川县博物馆对在建中河惠莞...
自2013年发掘至今,黑龙江省嫩江洪河古人类遗址考古现场已累计发现各类人造石器、土陶器、骨器等五百余件。考古工作者最近初步认定,这些发掘成果与昂昂溪文化具有极高相关性,有望推早东北地区古人类定居活动时间点。 黑龙江省嫩江洪河古人类遗址考古现场位于嫩江干流旁的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洪河村。到目前为止,现场已先后发现多座新石器时期遗址。其中一座发现于2014年的新石器时期遗址长达14米。除发现...
S.3624《三界寺见一切入藏目录》题记 众所周知,文献书籍在收藏过程中,因存放地点地质灾害、温度、湿度和微生物自然因素等的影响,加之纸张本身的脆化,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残损,主要表现为纸页的破损、虫蛀、霉变和断裂,再加上人为反复翻阅、使用的作用力,文献残破程度更会进一步加剧,一般存放时间越久,文献残损的情况越严重。现代图书馆可以采取调试馆内温度、湿度,改善收藏环境,纸张脱酸,化学杀虫,甚至将纸...
当地时间2018年3月29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考古研究局发布最新照片,考古人员在墨西哥湾发现有7000年历史的水下美国原住民墓地。 考古人员在这个水下墓地中发掘出来一根有豁口的柱子。 考古人员在水下用网格工具来绘制这个水下墓地的地图。
四五千年前的古人类是怎么做时装的呢?看看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纺织工坊”就可能知道多一点了。广州日报记者昨日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得独家消息,河惠莞高速龙川鹤市段进行了为期数月的抢救性挖掘,现场除发掘出大量古人类使用过的石锛、石锥、石斧、石锤等石器外,还有众多陶纺轮的原始纺织工具,其中一处遗址非常有可能是古人类的“纺织工坊”。 这并非龙川第一次发现远古遗址了。2003年8月,广东省文物考古...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27日报道,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考古人员近日从该校一口有2500年历史的古埃及棺材中发现木乃伊残骸,目前正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据报道,这口藏有木乃伊的棺材已在悉尼大学存放了约150年,此前一直被认为是一口空棺材,并在该校博物馆中展出。当考古人员不久前打开棺盖时,发现棺材里有木乃伊残骸。 考古人员说,木乃伊遭过严重损毁,目前棺材里的残骸只有尸体的10%. ...
这几年,各种制作精美、创意纷杂的日历飞入寻常百姓家,像故宫日历、电影日历、红楼梦日历等,成了一道别样的文化风景。三联书店推出的2018日历《古人的日子:戊戌年历》是其中比较火的一本,它也被很多金华人所追捧,除了其自身的文化味,还有一个原因是其所推的名物有着浓厚的金华文物元素。 在这本年历的封面上,有一只十分呆萌的“狗狗”——它正是金华市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西晋青瓷狗圈。它被放在整本书的扉...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荀超、陈荷,原题:烈日炎炎古人如何避暑?锦衣五重仍轻薄透凉 “浅色縠衫轻似雾,纺花纱袴薄于云,莫嫌轻薄但知著,犹恐通州热杀君”——白居易《寄生衣与微之》 现代人过夏天,在室内,风扇空调是基本标配;出门在外,能有多凉快就穿多凉快,短袖短裤配凉鞋的小妹儿一抓一大把。但是,在没有电的古代,我们的老祖宗又是如何度过盛夏的呢?尤其是看古装剧,电视里各朝代的古人们基本上都穿...
编 号: 37887 摄影作者: 文件名:F28c0805.jpg 文件大小:16K 高 X 宽:283 X 264 说明:F28c0805.jpg 在中国的酒文化中,酒器是体现饮酒人文化素质、个人气质和品位的标志。酒文化博大深广,酒器也五色杂陈。青铜时代,以青铜制作大小贮酒与饮酒之器,文物等级都甚高。战国到汉代,漆木质酒具很流行,那种彩绘漆器羽觞 也叫耳杯 造型独特...
古人中秋节必做的十件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祭月仪式,设大香案,摆上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绝不能少,西瓜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月饼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管是在家的,还是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
“经典碑帖临本丛书”内页 通常意义上说,碑帖类图书不需要太多的编辑含量。只要找到合适的底本,印制的清晰度高一些,就可以投放市场了。如果再把这部碑帖的基本情况加以介绍,编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其实不然。要使图书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得到读者的认可,必须从增加编辑含量上入手。就经典而言,在出版领域已经找不到任何空白点,关键是要做出特色,具有独到的编辑含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 ...
小清新电影《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其中有一句台词“不是人在饲养猫,而是猫在陪伴人”,想必戳中了很多爱猫人的泪点。那么,铲屎官们想不想知道喵星人在中国的饲养历史呢? 武则天因被诅咒,不许在宫中养猫 中国史前考古专家吴汝祚先生曾撰文提到,河南汤阴县城东白营村,有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里曾挖掘出一块猫骨,其年代测定为公元前2160年。吴先生推测,中国人试图饲养家猫,最早要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