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邻里关系自古有之,而且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关系。特别是在普通百姓之间,比如互相借用生产生活用具,农忙时互助合作,闲时互相串门,逢年过节相互走访,遇到困难时相互支援等等。 古时,邻里关系非常重要,谁破坏了这种关系,谁就有可能失去生存的外在环境和条件,谁就可能被动。在古人心目中,邻里关系的地位与价值,是仅次于血缘宗族关系的较为重要的地缘关系。 而对政治家来说,邻里关系的好...
10月25日,省考古研究所在第7届“黄淮七省”考古论坛上发布“山西临汾桃园遗址史前房址”考古成果,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清理出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半地穴式房址,现存较完整的地面、部分墙体、柱洞、火塘等结构,为深入了解庙底沟文化时期的社会结构、生产生活、文化面貌等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临汾桃园遗址位于临汾市尧都区贾得乡南部桃园村东南与襄汾县邓庄镇寺头村北交界处的黄土台地上。 ...
我国以衣为中心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 据考古学发现,距今1万8千年以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时期,即有骨针用以缝制兽皮衣服。古籍《礼记·礼运》亦有华夏先民“朱有麻丝、衣其羽皮”的记述。就连戏曲舞台上,水袖舞也是多姿多彩,常见者有抖袖整冠、扬袖拂尘、振袖惊骇、敞袖喻无、挡袖表隐、以袖掩面示哭表笑、翻袖于头挡阳遮雨、以袖藏物、用袖为舞等。这使衣袖兼有毛巾、衣袋、表情...
说起匈奴,许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北方草原上粗犷的游牧民族,总去骚扰汉朝边境。您知道吗?其实匈奴在历史上有着重要作用,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近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4名工作人员从蒙古国归来,他们刚刚结束了今年的匈奴墓地发掘工作,这是河南省考古队伍首次境外发掘。 背景:中蒙双方合作发掘 “匈奴可以说和汉王朝相伴始终,既有战争冲突,又有和平交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原王朝的历史进程。”市...
《孔子家语》: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通今。”东汉许慎对“博古”在《说文解字》中作“博,大通也;古,故也”的释义。从春秋时就已经出现的鉴藏古物的行为到宋代将实践活动整理出了理论文本。王楚的《博古图》、吕大临的《考古图》于宋哲宗元祐七年问世,将秦汉尊彝鼎绘制形范辨论款识。宋徽宗特敕王黼编撰的《宣和博古图》将“博古”推向了高峰。博古图作为博古通今、崇尚儒雅的代表成为了文人墨客的喜爱之物。南宋画...
良渚古城结构图 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图 这几年随着一些盗墓网络小说的流行,让“考古”成了一个文化“热词”。特别是这类小说改编的网络剧和电影的热播,再加上近年来良渚遗址“申遗”工作的推进,更让“考古”成为了热门话题。这些网络小说确实吸引了一些读者对于考古的好奇,但那毕竟不是真实的考古。今天,我们有幸走进浙江省文物考古所,认识一支真正的考古团队,了解他们在良渚...
现代人从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中看到了唐代重阳节习俗,不仅有“登高”,还有“插茱萸”。其实,古代人过重阳节时,有不少内容和“菊花”相关,比如赏菊花、咏菊诗、戴菊囊、喝菊花酒等等。 汉代刘歆所著《西京杂记》卷三“戚夫人侍儿言宫中乐事”篇谓:“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饼,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
这个国庆节假期前,中蒙联合考古队的中方人员——来自河南两家考古机构的8名队员相继归来。两个月在蒙古高原无人区的前所未有的体验,给他们脸上留下的印迹是黝黑的皮肤和男队员们个个的胡子拉碴,但更多的是收获与历练的喜悦。 今年7月下旬,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共同实施的中蒙联合考古项目“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研究”,在蒙古国后杭爱省温都乌兰县境内的高...
不论男女,一穿上裤装就必须扎上裤带;现代裤带型式相当多,最常见的是皮带,但也有塑料、金属或布制的。可是您可曾想过古人是不是也用裤带? 如果在欣赏古人物画的时候,您曾注意到古人的穿着,一定会发现古人还是得用裤带;这些裤带有皮质的,也有金属做的,甚至布制的,和现代人没什么不一样,所不同的是古人对裤带环颇为讲究,有铜制的、铁制的,有鎏金制的,甚至玉制的(上图);其中以玉制的最令人印象深刻。 ...
古人如何过重阳?考诸文字,各个时代的人过重阳的方式有所不同。 东汉至三国时期,过重阳的方式是邀请友人聚会欢宴,有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为证。其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九九,音同久久。借助这个美好的日子,聚会享宴,以寄托长久。 佳肴美酒谁不喜欢?“久久”的嘉名,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大快朵颐的理由。契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是集审美和仁德于一身的文化载体。玉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象征着传统文化中“谦谦君子”的品质。玉器的艺术美与文化内涵离不开能工巧匠的雕琢。那么古人是如何加工玉料的呢? 首先是选料,玉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艺术价值。西汉中外商贸便捷以后,西域美玉渐渐东来,西域之玉温润、通透,尤以和田玉最受人喜爱,美玉的到来也为中国玉雕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诗经·卫风·淇...
正在天津举行的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上,新增的广场舞、龙舟、柔力球、舞龙等群众项目备受社会关注。那么在古代,民众都玩哪些“时尚”运动呢?正在天津博物馆举办的一场中华古代体育文物展,集中展示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之精髓。 从军事体育到娱乐运动 这场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文物局联合主办的活动,汇聚了全国10余家文博单位所藏的古代体育文物精品。200多件展品,其中包括2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向...
在中国种类繁多的古代玉器中,有些玉器形式并没有延续至今,它们或因缺乏实用性与时代脱了节,渐渐被边缘直至消失。帝王们的喜好程度往往决定了一种玉器的存在与否。但在漫长的中国五千多年历史中,有一种玉器从新石器时代出现,直到现在都从未消失过。今天的玉器爱好者们依然喜欢它,玉器的制作者也仍在制作,喜欢古玉器收藏的玩家藏家们几乎都有收藏它。它就是——玉带钩。 钩,在古代为人们用于腰带上起扣拢腰带的用途。...
网络配图 考古人员近日在云南省镇雄县境内进行文物勘察时,发现一处新旧石器时期过渡阶段文化堆积,出土大量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这一发现为研究滇东北古人类生存状况及石器制作工艺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吉学平介绍,新发现的石器遗址点位于镇雄县母享镇陇东村王家寨一带缓坡台地上,根据初步判断,遗址大致距今1万至3万年左右,横跨新旧石器时期,但其确切年代还需经过进一步测年后定...
8月30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方面透露,经过多年艰苦攻关,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首次在兵马俑的彩绘中发现了古人人工合成的“中国蓝”、“中国紫”颜料。 当日,“留住色彩—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成果展”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幕,共展出先秦至元代的陶制彩绘文物121件(组)。通过集中展示近年来陶质彩绘文物的保护成果,以普及文物科技保护基础知识、提升公众保护文物的意识。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展出的彩绘俑头栩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