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白瓷婴儿枕 (北宋定窑) 瓷枕是古代的解暑用具之一 瓷枕在唐朝时,一般可见到的有三彩、褐釉、黑釉、长沙铜官窑等釉色,而造型则有睡枕及脉枕等。到了宋朝,瓷枕造型更是多样化,特别是陪葬用者,器型增大、样式与纹饰都以含有寓意者为取。此件婴儿枕应为日常生活用品。造型活泼可爱,健康儿穿着衫裤及套上有花纹的锦缎长背心(北京故宫博物院亦有一件造型相同,但背心则素无花纹),趴在锦\垫上,双脚往后交*,一副...
近日,记者从会理县文化影视新闻出版和体育旅游局获悉,成都市考古研究院、凉山州博物馆和会理县文物管理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会理新发镇乐寨村马鞍子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勘探。 该遗址面积约12000平方米,南北为山丘,东西各有一小河沟,西面窄东面开阔,形似马鞍。地表种植有大面积石榴树等经济作物,遗址内散落着大量的陶片。 为全面查明该遗址的情况,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勘探试掘。查明该遗址文化层...
这是古城西南段墙体(2月16日摄)。新华社发(胡兴军 摄)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近期在罗布泊进行考古调查时,在孔雀河北岸发现一座古城遗址,其附近还有数座墓葬分布。初步清理发掘出木盘、铜镜、木梳、纺织品等遗物。对古城遗址顶部残留的红柳枝、芦苇等进行碳十四测定表明,该古城墙体的年代为东汉后期至魏晋前期。 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胡兴军介绍,古城修筑于黄土台地上,由于罗布泊区域盛...
风,是古人早期最重视观察气象之一,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已设“风后”专门测风。晋王嘉《拾遗记》中便有“帝使风后负书”的说法,“风后”就是原始的负责测风的“气象工作者”。古人最早使用的测风工具是一种候风旗,称为“”或“旒”,其实就是有飘带的旗子。这种最原始的测风仪虽然简单,但方便实用,现代海军帽佩飘带就是受到候风旗的启发,方便观测海风。 为了增加测风的精确度,古人又发明了一种叫“綄”或“俔”...
“有些南方人常常把馒头叫包子,把包子叫馒头。咱们不要取笑他们,古人也不是分得很清楚。”为什么现在有些人分不清馒头和包子?中国古人日常吃的面食长什么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在日前的一场讲座中给出了答案。 在王仁湘看来,馒头和包子的瓜葛古已有之。“反正是圆圆的一个东西,即使包着馅,也可以叫馒头。” “唐代有些馒头也是有馅的。《清异录》所记‘玉尖面’即是馒头,用熊白与鹿肉为馅...
昨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做客成都博物馆,为观众带来了主题为《海上黎明——沉船考古新发现》的讲座。沉船考古和普通的考古有什么区别?沉入海底的宝贝到底有多少?讲座上,齐东方通过讲解沉船考古,带领观众感受蔚蓝大海之下的神奇“新世界”,寻觅那些鲜为人知的国家宝藏。 中国航海汉代就已出现 齐东方主要从事汉唐时期考古、历史、文物、美术的研究,发表各种论著百余篇,是一位著作颇丰的...
网络配图 台媒称,古人类学关于现代人起源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是非洲起源说,一种是多地区起源说。而根据美国《科学》杂志一篇最新研究的论文发现,居住在中国北方的史前居民可能是当地人和欧洲古人类的后代。这发现挑战了学术界流行的中国古人类源自非洲的说法。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3月3日报道,河南许昌灵井遗址自2005年开始发掘,在出土2颗基本完整的古人类头骨之后,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首次发...
近期,荆州考古人员对位于沙市区岑河镇白渎村的赵家墩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不少文物。目前,发掘工作还在继续。 赵家墩遗址位于沙市区岑河镇白渎村,离蒙华铁路施工线东边有60米,为配合蒙华铁路建设工程,考古人员正在进行探沟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随着发掘的深入,还不时有陶片出土。 赵家墩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台地整体呈不规则椭圆形分布,缓坡状堆积。从探方的土质、土色分析,由下至上可分为七层,可...
路县故城内的道路遗迹 从2016年2月至今,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北京市通州区的胡各庄村、后北营村、古城村等地展开了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仅去年就完成了101.3万平方米的勘探任务以及4万平方米的发掘任务,共发掘战国至清代墓葬1092座、汉代城址1座、汉唐窑址69座,出土各类陶器、瓷器、釉陶器等文物万余件(套)。发掘出的上千座墓葬有何重大发现?汉代城址是如何找到的?...
又到春天,各地不约而同地组织起“穿汉服赏花迎春”的踏青活动,想通过这种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汉服,再次进入人们视野。但很多人都在想,今天还有必要穿这么古老的衣服吗?他们穿的汉服正宗不正宗啊,传统汉服究竟该怎么穿?我们来听听中国汉服协会会长陈朕冰怎么说。 别把戏服和唐装马褂当汉服穿汉服,从内衣到外衣讲究多 “汉服就是汉朝的服饰”,可能很多人这么以为。汉服实际上是汉族的传统服饰,特点是...
为何秦叔宝、尉迟恭到了明代才入选“门神”之列? 为何古人除了给孩子们压岁钱,还要给“压胜钱”? 雄起(中国画)杨邦杰 今年春节,超过106万市民扶老携幼去博物馆里过大年,带动一波都市时尚新浪潮。 记忆中的春节,不仅是举家团聚的日子,更是集祈福、游乐、喜庆、浪漫于一体的全民狂欢节。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证。那么,古人又是如何过大年的呢?今天...
资料图 历经近六个月的考古勘探和发掘,陕西考古人员日前在陕西榆林横山区贾大峁村发现了一处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新石器仰韶时期龙山文化遗址。 这处名为贾大峁的仰韶文化遗址最早发现于20世纪六十年代。2016年,陕西考古人员开始对这里进行勘探和发掘。在七处遗址发掘点,已清理出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早期的古人类居所、壕沟等遗迹。时间跨度为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 仰韶...
牛坡洞B洞图片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提供 第四期陶器 今年1月,2016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公布,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洞穴遗址名列其中。这一重大发现,让贵州早期洞穴遗址第一具完整的古人类骨骼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直以来,贵州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尤其是洞穴考古发现和研究相对薄弱。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贵州省平坝县文物部门对区域内洞...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将在1月28日(大年初一)正式开馆。它围绕着规模最大的古代考场——江南贡院遗址,历时4年多打造完成:700多件文物展品全景叙述中国科举制度与其兴衰历程,独一无二的下沉式设计使博物馆建筑均位于地下,400多年历史的明远楼恢复最初形制与风貌……科举博物馆不仅是中国迄今最大的专题馆,也是值得市民、游客花上一整天时间细细挖掘、品读的“地下宝匣”。 匠心独运 如“宝匣”藏地...
完整的明代石门楼。 110岁的考生来考武举。(图中圆圈处)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将在1月28日(大年初一)正式开馆。它围绕着规模最大的古代考场——江南贡院遗址,历时4年多打造完成:700多件文物展品全景叙述中国科举制度与其兴衰历程,独一无二的下沉式设计使博物馆建筑均位于地下,400多年历史的明远楼恢复最初形制与风貌……科举博物馆不仅是中国迄今最大的专题馆,也是值得市民、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