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春节返程前夕,敦煌研究院专职讲解员田鹏再次接受本报的专访,继续为读者摆一摆关于敦煌壁画的龙门阵。 敦煌4.5万平方米的壁画,被学者誉为是“墙壁上的图书馆”,因为壁画中有不少人物、故事、器物都能在真实的历史中找到印证。 你可知道古人打仗还有“重型坦克”,能在刀光剑影中突出重围,杀出一条血路? 你能想到传说中庄严威武的护法天王,居然头戴虎头帽,感觉自己萌萌哒? ...
1月14日,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的泥河湾盆地又有考古新发现。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关莹14日透露,他们在距今约1.6万年的马鞍山遗址发现了古人类使用石英砂岩制作的串珠装饰品,为研究中国北方宗教起源、美学起源提供了重要资料。 马鞍山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中部西水地村西南,属于虎头梁遗址群的一部分,距今约1.6万年。 “东方人类探源工程——泥河湾2016年工作汇报会”于...
唐白釉褐彩轿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国家之一,相传黄帝时已知如何造车。现在的高富帅和白富美们比拼豪车,今天晒兰博基尼,明天炫玛莎拉蒂。其实古代的豪族大户也是如此,只是他们秀的一般都是马车、牛车、骡车……千万不要以为这些“牲口车”上不了台面,在古代它们可是财富的象征、身份的彰显。上至一朝天子下至富甲商人,无论是车的内饰还是外在都有所区别,行车礼仪也都自成一派。 扬州博物馆藏有一...
记者日前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今年在吉林省抚松县漫江镇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遗址中出土600余件石制品,对了解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和石器加工工艺等具有重要意义。 该遗址位于吉林省抚松县漫江镇枫林村东约500米的山梁之上,因而得名“枫林遗址”。据调查,遗址分布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平均海拔高度在900米以上,东距长白山主峰约43公里。 经考古人员初步研究判断,枫...
由河北省文物部门组织的考古队继续对“水帘洞遗址”进行发掘整理,以探知距今约2至3万年的石家庄先民生活。据考古队长介绍,首个发掘的探方长50厘米、宽30厘米,探方呈烧土面含有很多黑色物质,是古人烧火留下的灰土。同时出土有各种兽类骨头化石以及含有石片、石盒等千件旧石器,这些都成为古人生火做饭的“餐具”。图为考古队员对文物遗存进行编号整理。
“发现时那棺材的木屑飘着香气。”近日,南昌挖出古墓,“初步判定这座古墓是明代的。”考古人员介绍,白色“石块”是由糯米、石灰、砂石等搅拌浇灌而成,硬度非常高,起防腐作用。“棺材只露出一小部分,没有发现碑体。”考古人员说,暂不能判断古墓规模与墓主人身息。 12月18日,在南昌市迎宾北大道省皮肤病医院附近施工的李师傅说,3天前,他们施工时发现白色“石块”,再挖下去,居然发现里面裹着带香气的木头。经...
清早期木雕荷花角花 荷花,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花之一,不仅文学作品,就连日常所用器物上也雕刻有许多荷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几件古代荷花雕刻藏品。 图1所示是一对清代早期木雕荷花角花。其长42.3厘米,宽19.5厘米,厚2.3厘米;采用镂空雕的形式,雕刻着一丛静静盛开的荷花,好像一阵清风吹过之后,肥大的荷叶翻卷着,纤细的荷花垂下了头;另有含苞待放的荷花迎风而立。角花是我国古代建筑上常见...
黄均《对弈图》 围棋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中间,都有它的爱好者。尤其在太平盛世,围棋每有较大的发展,随之而来也出现了许多趣闻轶事,在历代围棋爱好者中间广为流传。 烂柯山的故事:500年来棋一局 黄均《对弈图》局部 在梁任昉的《述异记》中,记载着烂柯山的传说。晋朝时,浙江信安郡有个石宝山,山中松木繁茂。一天,樵夫王...
晋阳古城考古工作概况:一座城市和一段历史产生的碰撞如果说是缘分的话,那作为探索者的考古工作者,则靠着坚守和毅力,去追寻着“真相”。对于晋阳古城遗址来说也不例外,从上世纪60年代的考古大咖宿白、谢元璐、张颔先生的初步调查,到2000年后的拉网式考古调查,以及近年来的一次次大规模考古勘探,晋阳古城的城址脉络和部分建筑基址呈现在大众面前。为了探究这一座古城的历史,时空已流转了60多年,而三代考古人在这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骅市海丰镇遗址2016年度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接近尾声,经过近四个月的发掘清理,现场发现金元时期建筑基址及人类活动多种遗迹。 本次发掘面积300平方米,南北长约30米,东西宽约10米,最深处约4米,文化层最厚可达3.5米。探方中南部暴露东西向主干道一条,宽约6米,其剖面厚达3米之多,土层致密,包含物、颜色、硬度与一般文化层截然不同,该道路从金代一直沿用到元代。道路两侧分布...
今年的一部小清新电影《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其中有一句台词“不是人在饲养猫,而是猫在陪伴人”,想必戳中了很多爱猫人的泪点。那么,铲屎官们想不想知道喵星人在中国的饲养历史呢? 武则天因被诅咒,不许在宫中养猫 中国史前考古专家吴汝祚先生曾撰文提到,河南汤阴县城东白营村,有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里曾挖掘出一块猫骨,其年代测定为公元前2160年。吴先生推测,中国人试图饲养家猫,最早要...
环境保护是当前社会十分关注的话题,在不少有识之士的努力下,我国环境保护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其实数千年来,我国古人一直非常看重环境的保护。 古代不少典籍记载了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比如春天不能用雌鸟或兽祭祀,不能杀怀孕的母兽以及幼虫、幼兽;夏天不能乱打渔;秋天只有鸟兽长大后才能捕杀等。在战国时期的秦国,还出现了第一部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田律》。 后来的各代封建帝王,逐渐完善了这些...
草塔明代水利遗迹 近日,一条关于草塔保存明代水利遗迹的消息在诸暨的朋友圈里热了起来。有趣的是,凭借着古人独特的设计,这些遗迹至今仍在发挥着一定作用。 明代引水工程,彰显古人治水智慧 近日,记者来到诸暨草塔镇灵水村。“喏,这就是明代贤臣杨肇泰修筑的石蟹堰。”在该村一条公路边上,草塔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指着一条水渠向记者介绍道。 与农村里常见的“三面光”水渠不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