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松竹梅兽耳三足铜香炉 恰逢周末,应几位朋友之盛邀到一收藏家中聚会,并观赏其诸多藏品,意外中发现了一件弥足珍贵的松竹梅兽耳三足铜香炉。 此炉高20.2cm,口径26*16.2cm,炉以精铜熔铸成型,打磨光洁,使人抚之滋润似玉,滑若童肌。色如栗亮,平口,腹体扁鼓,双兽耳,下承三足,腹体饰松竹梅纹,刻画清晰,干净利落,尽显熔铸工艺之精绝。底面中央铸饰篆书“玉堂珍玩”款字体端正有力。整炉看...
简介: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完毕,重新开馆之际举办的重要专题展览之一,旨在通过本馆所藏的一批古代青铜器以展示我国古代青铜艺术之美轮美奂。 早在5000多年前的马家窑文化时期,我们祖先即开始使用青铜制品。夏、商、周是中国的青铜时代。在夏代纪年范围内,青铜铸造已较为发达,不仅冶铸武器、工具、装饰品 ,而且铸造了鼎、斝、盉等礼器群,后经商、周礼制所继承、发展,成...
简介: 序言 概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文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 中国北方青铜器源流的研究史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本文的主旨、研究方法与逻辑 第二章 欧亚草原诸青铜文化的年代、分布与代表性青铜器及其组合关系 第一节 欧亚草原青铜器的发展阶段与地理分区 第二节 初始期的欧亚草原铜器 第三节 发达期的欧亚草原青铜文化 ...
简介: 本书是一部反映洛阳地区铜镜发现与研究的工具书,内容分为绪论、上编、下编及附录等四个部分。绪论包括两篇综述性研究论文;上编著录自战国至宋金元明时期的铜镜300面;下编对近60年来洛阳铜镜的田野考古发掘资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和记述;附录为主要参考文献、《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有关铜镜资料。 本书可供考古学、历史学、美术史等学科的研究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
修复前的经卷,根本打不开 修复师正在修复经卷 民、愍、世出现缺笔或者替换现象 2004年,铜川市在修复位于耀州区塔坡的神德寺时,意外发现了唐五代时期的经卷,由于鸟粪的覆盖,这些纸质文物得以保存千年,后来这批经卷被送至陕西师范大学进行修复。昨日,华商报记者从陕西师范大学获悉,这批经卷历经两年的修复,目前基本修复完毕。 发现 维修古塔发现千年经卷 资料显示,...
“这里出土的文物相当密集,在石器时代考古中是很少见的。”昨天下午,在宁夏青铜峡市鸽子山遗址的考古发掘工地,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惠民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彭菲以喜悦的心情向记者介绍了他们一个月来考古发掘的初步收获。 鸽子山遗址位于贺兰山东麓台地中段,荒漠草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目前已在15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了15个文物点。自1984年在文物普查中被发现以来,中美联合考...
10月10日上午,在河北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我国第一艘专业考古船正式启动对晚清时期铜皮夹板沉船的水下考古工作。据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柴晓明透露,此次水下考古是“中国考古01号”投入使用以来首航第二站,是在河北开展水下考古实质性工作的第一战,填补了河北滨海和环渤海水下考古的空白,将对探寻我国北方古代港口的变迁沿革等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铜皮夹板沉船位于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曹妃...
山东的潍县是近代伪造青铜器的大本营。作伪者大多仿造陈介祺藏器。作伪者使用蜡胎为模,翻铸铜器,埋于地下,加上各种复杂的化学成分,使青铜器表面自然生成绿锈、红锈,然后上蜡,“熟坑”,冒充流传有绪的铜器。由于作伪技术比较全面,且能投其所好,那些真器见得少的收藏家,往往容易受骗上当。西安是青铜器早期作伪的基地之一。秦诏版和秦量的作伪是其特色。曾有刻二十六年诏的铜方斗,整体是焊接的,文字软弱拙劣,但方半表层...
北京大学·铜陵一中学生考古社在市一中成立。这是全省首个中学携手高校创办的中学生考古社团,也标志着市一中联合名校资源共同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社团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该考古社的成立是市一中实施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一次有益尝试。考古社依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雄厚的师资和丰富的文物,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参与考古活动的机会。考古社成立后,将通过专题讲座、读书会、试验考古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杨晓邬在修复青铜器文物 9月23日,年过70的杨晓邬来到四川博物院文保中心,指导4名徒弟修复青铜器。和青铜文物打了半辈子交道,为了培养更多“文物医生”接班人,退休后的杨晓邬一直没闲着,传业授道成为他的主要工作。 作为省内首屈一指的青铜器修复专家,杨晓邬工作至今40载,他几乎参与并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所有青铜器的修复。 40年修复青铜文物上千件 1974年,返城知...
什么叫中国青铜器?中国青铜器最早应产生于什么时候?这对于青铜器的藏家以及有志于掌握鉴定技术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首先应当弄清楚的问题。从考古学上讲,中国青铜器特指商代和西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物,这些器物以铜质为主,加入少量锡和铅浇铸而成,器物颜色呈青灰而得名。其种类主要有工具、兵器、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尔器、车马器等。形制多样,纹饰精美,铭文为书法艺术瑰宝。商代和西周前期的青铜器物,形制端庄厚重...
炉是古代焚香烧炭之器,有熏炉、香炉、手脚炉之分。明初宣宗宣德年间所铸的铜炉属焚香之类。当时宣宗皇帝是为郊坛大庙铸造的放在祭祀案桌上的供炉,后来遂扩大为陵墓、寺庙及权势之家烧香、拜佛、祭祖之用。 中国的香炉(焚香之炉)究竟始于何时,比较多的说法是汉代。那时,佛教的传入对香炉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礼佛有焚香之举,乃制香炉。从屡见的自汉墓中出土的博山炉可以认为是中国香炉的始祖。博山炉有铜铸的,...
汉代以前的文章中所称的“金”往往指的就是青铜,“吉金”则是精纯而美好的青铜。《墨子》一书在描述大禹铸九鼎时写到“使蜚廉采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这里所说的“采金”就是指开采铜矿取得铸鼎所需的青铜。《诗经》中著名的《韩奕》一诗中,内有“ 革金厄”一句,句中的“金厄”指的就是青铜的轭(马具)。 前一段时间几部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故事的电视剧中,有表现王赏赐给大臣多少多少金的场面,只见太监...
商周时代的青铜器,绝大部分是用陶范法铸造成的。后代未知此法,作伪都只能用蜡模(失蜡)的方法铸造造。由于当时作伪的人,只讲究器物的外形,还不知道古人铸造的原理和方法,因此,判别青铜器是否用陶范法铸造,对于确定青铜器的真伪,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后代伪器的铸造方法和古代用陶范法铸造完全不同,因而伪器所呈现的铸造现象也不相同。观察是否用陶范法铸造青铜器的方法,是看青铜器是否有块范对合的痕迹,即是否...
由于青铜器不言而喻的重要价值,自春秋以下,仿制、伪造的事就几乎没有中断过。《韩非子·说林下》曾说到“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赝往”的典故,这就是青铜器伪作史的肇端。而这鲁国伪造谗鼎以应付齐国的事,又见于《吕氏春秋》,而且记述更为翔实。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吕子》,是秦丞相吕不韦门下食客的著述。《汉书·艺文志》列之入杂家,乃因为它“兼儒墨,合名法”,包括了历史范围内各方面的内容,即便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