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青铜,是指红铜与锡、铅等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因颜色呈青灰色而得名。青铜器在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已经被制造出来,之后中国经历了长达十六个世纪的青铜时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青铜器集造型、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之成,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中国文物艺术中的瑰宝,也是世界美术史上的精华。
青铜器兴盛于商周时期,其中西周青铜器尤以制作精美而闻名。但精美的西周青铜器是采取什么工艺铸造而成的却一直是个谜。去年9月到今年1月,由北京大学文博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周原考古队,对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的李家铸铜作坊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铸造青铜器用的陶范,为全面了解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铸造工艺和周原地区的铸铜业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
以前的老古董商鉴别铜器,靠眼看、手摸、耳闻、鼻嗅、舌舔来加以断、推理,辨别其年代与真伪,这完全凭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而现在的专家则拥先进的科学仪器,甚至可用激光测定。 可是作为一般的古铜爱好者,要识别一件青铜器的真假,到底该从何入手呢?应该掌握古铜器鉴别的要点。即锈色、手感和声响、花纹与款识、铜质与器式。 (一)锈色 铜器经过几千年流传,至今大致有三种方式:入土、坠水、传世...
我国青铜器发源于黄河流域,至少可上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国青铜艺术在世界艺术领域中独具特色,尤其是商周青铜器,以其雄伟的造型、古朴的纹饰、丰富的铭文著称于世。我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重要博物馆都收藏有中国商周和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历代青铜器只有少数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绝大多数是地下发掘出土的。 我国的青铜器最早是以红铜或黄铜锻打的,稍后,出现了青铜铸造的铜镜。夏代青铜器种类尚少,器型小而单薄...
中国古代青铜镜上出现铭文,其年代大约在战国晚期或西汉早期,在考古学术界,倾向于西汉早期的占多数。这是因为西汉早期有铭文的青铜镜虽罕有,偶尔尚可一见,战国时期有铭文的青铜镜,就非常难得一见了。近期我收藏了一面带“千金”铭文的战国青铜镜,写成小文,愿与同好共赏析。 该镜直径9厘米,缘高0.3厘米,三弦钮,素宽凹弦缘。钮外有一周凹宽素弦纹将镜背分为二区。外区以三个菱形纹、三个博山炉形纹做六分度分...
要鉴赏辩别一件青铜器,仅仅了解青铜的历史,它的形态、纹饰、铭文、组合关系与铸造工艺等还是不够的。或者说具备上述知识和技术,还只能就事论事,只是一名鉴别青铜器的匠人。要想成为青铜器鉴赏与辩伪的行家里手,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至少应该有历史学、语言字学、文学艺术、自然科学诸多方面的知识。 中国古代青铜器流行的时间很长,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即夏代开始,在商末。西周时达到鼎盛时期,至战国末年衰退,两汉仍...
辨别青铜器的真伪,是个复杂的问题。 青铜器的鉴定专家,一般是从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地子与锈蚀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形成了一套鉴定的方法,它是经过长期的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传给了一些人,有很多的人学习了这些经验之后便用于鉴定。但也有一些人学了这些经验之后,专门研究仿真作假。历史上作伪者就大有人在,加之现在收藏又是热门,便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造假大军。这些人学了鉴定功夫之后,千方百计...
(一)历代仿古作伪地区简况 我国青铜器种类繁多,历代作伪使得鉴定工作显得更加复杂。容庚先生在《殷周青铜器通论》中将青铜器分为四部五十类,即食器部(计四门十一类)、酒器部(计五门二十四类)、水器部(计二门五类)、乐器部(计六类),这些部、类的划分,是我们辨伪工作所需掌握的知识。 历代作伪地区,根据当时情况及对以后地影响,目前暂时可分为“东、南、西、中五区。其中东指山东潍县、济南,以潍...
佛像各种变化万端的造型样式,吸引了无数有志于佛像的人,可也同时阻挡了许多对佛像了解不多的入门者。很多收藏者分得清佛、菩萨、罗汉,可佛是什么佛,菩萨是什么菩萨,罗汉是什么罗汉,却不甚了了。不但佛教知识不足备的收藏者如此,就是拍卖公司也经常张冠李戴。佛教造像有显宗佛像与密宗佛像的区别。藏传佛教即以密宗传承为主。而密宗佛像神怪众多,造型诡异多变,市场上又是藏传佛像远好于汉传佛像。在收藏金铜佛像时,就不能...
据《洞天清禄集》中记载,古铜器的伪造始于天宝年间。但据考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如《韩非子·说林下》:“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赝往。齐人曰:‘赝也’。鲁人曰:‘真也。’齐曰:‘使乐正子春来,吾将听子。’鲁君请乐正子春,乐正子春曰:‘胡不以其真往也。’君曰:‘我爱之。’答曰:‘臣亦爱臣之信。’这是目前所见文献中最早的仿造器的记载。 北宋建都汴梁凡一百六十八年。宋太祖及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九月...
首先要记住辨仿谚语,青铜器辨伪谚语是经过许多人的长期经验而总结的。谚语是:先看型,后看花,拿到手里看底下;紧睁眼,慢开口;铭文要细查,锈斑、地子是关卡。 先看型,就是先看器物的造型,因每个时代所造的器物都有它的时代特征。后看花,即观察花纹,每个时代都有它主要纹饰,和造型是相辅相成的。拿到手里看底下,即细看底下所留范线、铸疣、垫片、铸补和网纹等。紧睁眼,慢开口,即先看后说,经过分析后加以判断...
故宫辨伪资料暂分:拼凑、改造、伪字、伪花、补配、仿古(伪造)六种。拼凑指用两年旧器拼成一体;改造指用旧或新器加工改成少见或更奇特的器形,意以稀奇而获得贵价;伪字,是指在无铸铭器上移刻的字;伪花,是指在素器上新刻花纹;补配,是指给残缺器补配所缺掉大部分;仿古(伪造)可细分为唐代仿、宋代仿、元代仿、明代仿、清代仿、民国仿(俗称捯饬货)。实质上是唐、宋人伪,有样无神;元、明仿器在变;清代仿器在改;清末民...
牛虎铜案 有时候,喜欢是不需要理由的。一个人喜欢陶瓷,喜欢字画,喜欢石头,喜欢玉器或是喜欢青铜器,就真的不需要理由。我是独独喜欢青铜的,不知道为什么。是北方人粗砺的个性所致还是被青铜那锈蚀的沧桑所折服,我不知道,反正当我第一次在云南江川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看到这么多的青铜器实物时,我是真地喜欢上了青铜。 上天也会安排,我先是出差到了宁波,看了余姚河渡姆遗址,领略了七千年前刀耕火种时代...
科学鉴定通常是指利用现代化的仪器进行的元素分析、放射性元素的年代测定等,再就是系统知识的综合判断,俗称“眼学”。 其实“眼学”也是科学的组成部分,因为考古学本身就是被列入科学行为的范畴的,而依据考古发掘的标本、标准器形成的类型学、器形学、图案学等也都属于科学研究的领域,所以,“眼学”是运用了大量系统知识的经验之谈。例如:对于青铜器上铭文的鉴定常常成为对于有争议器物的强有力的证据,特别是数十...
我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因此,在古代,铜镜与梳子成为古人重要的生活用具。特别是铜镜,不仅是古人照面饰容的生活用品,而且铜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也深受人们的喜爱。而铜镜的使用历史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铜镜最早在商代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出现,在战国至秦一般只有王室贵族才能享用铜镜,但在较为开放繁荣的唐宋时期,铜镜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作为生活用品的古铜镜就如同它的质地一样厚重而有韵味,唐宋时期,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