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大乘佛教之大就在于不止求自我解脱,还要普度众生。菩萨,即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菩萨大慈大悲,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是化身下界,救度苦难众生,因为有这层信仰涵义,在汉地佛像中,菩萨像被广泛制作,尤其以观世音菩萨最多。但在藏传佛教中,菩萨像则主要用于修习观想,也就创造出了大量藏传佛教特有的菩萨形象,种类之繁多,造型之奇特,远比佛佗像要生动许多,市场上的菩萨像也是金铜佛像中最多的一种。 本...
所谓“本尊”,可说是密宗佛教的独有。藏传密宗佛教属金刚乘,即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轨、崇奉为标准,“身口密”结合,可“即身成佛”。这就要求修习者选择一种佛或菩萨作为本尊,由上师灌顶传授,自身观想本尊形象,念诵本尊咒语,迎请本尊与自己合一,达到成佛目的。本尊就是“根本尊胜”的意思。 本文中提到,佛像分“寂静相”、“忿怒相”两种。除少数本尊外,多数本尊都是呈“忿怒相”,这也决定着这些本尊都造型...
佛教有一整套的神佛体系,藏传佛教更是将自己本民族信仰的一些神祗融入其中。按佛教理论来说,世界分欲界、色界、无色界。色界、无色界是佛、菩萨们居住的地方,而欲界就是六道众生,一切妖魔鬼怪的居所。护法就指这些受佛法点化或为佛祖慑服,一心拱卫佛法的身具大神通的诸多神鬼们。“护法”就是“护卫佛法”的意思。同时对于修习者来说,护法也有帮助自己克服修法障碍,战胜恶魔的功用。 四大天王为东方持国天王,西方...
在藏传佛教的金铜造像中,各种对藏传佛教的传播弘扬起过关键作用的祖师造像,或者称作“上师像”、“尊者像”,他们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他们与佛、菩萨不同,藏传佛教各派别崇奉的自然是对本派有过贡献的上师,如清代一统藏密的格鲁派主要供奉宗喀巴、米拉日巴、玛尔巴。其中创建格鲁派的宗喀巴地位最高,他们的金铜佛像也都是现在市场上的“常客”。 莲花生大师是西藏宁玛派的祖师,但他的影响力在藏传佛教中却遍及各派...
商代晚期如以武丁后期起计,至帝辛可能接近二百年或不足二百年,在这样长的时期内,按照具体情形,又可区别为前后两个阶段。 殷墟时期前段 以小屯238号墓、殷墟五号墓、小屯村北18号墓所出土的青铜器为代表,其它地区的以山西石楼二郎坡桃花者、后蓝家沟、和湖南宁乡黄材等地出土的青铜器为代表。 新出的器形有方彝,高颈椭扁体壶,敞口束颈椭扁扇体觯、觥等。 方彝见于小屯238号墓、...
商代中期 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 在商二里冈文化期和殷墟文化期之间,有几批青铜器出土。这些器物有某种商代早期的特点,然而已有较多的演变;也有某些殷墟时期青铜器特点的肇始。比较典型的是河北地区藁城台西下层墓葬中出土的一批青铜器,北京平谷刘家河商代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安徽阜南和肥西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在豫西的灵宝东桥,也有出土。殷墟文化一期有这类器物发现,如小屯232号墓所出土的一组青铜...
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绚丽璀灿,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传世和近年发现的大量青铜器表明,青铜器自身有着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自夏、商、周至秦、汉整个青铜器发展史,大约可以分为十三期:即夏为二里头文化期,商、西周、春秋各为早、中、晚三期,战国分作早期和中、晚二期。秦、汉为青铜器发展 史的余辉。现将各期的特征,表述如下: 二里头文化期 公元前1900-前1600年 二里头文化...
中国青铜器最早应产生于什么时候?这对于青铜器的藏家以及有志于掌握鉴定技术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首先应当弄清楚的问题。从考古学上讲,中国青铜器特指商代和西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物,这些器物以铜质为主,加入少量锡和铅浇铸而成,器物颜色呈青灰而得名。其种类主要有工具、兵器、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尔器、车马器等。形制多样,纹饰精美,铭文为书法艺术瑰宝。商代和西周前期的青铜器物,形制端庄厚重,精细华丽,纹饰多...
不同时间段,有不同的艺术品会成为收藏投资的热点。最近,铜镜正被收藏界看好,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收藏热点。 汇丰拍卖行的吴健个人收藏颇丰,在他的收藏品里也有铜镜,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枚铸造于战国时期的铜镜并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不过最近,吴先生对这枚铜镜开始关心起来了。因为这个曾经的冷门,在最近的几场大拍卖会里,屡次拍出好价格。 今年6月4日,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推出中国历代...
目前在文博界,青铜器的保护修复存在几种流派。各流派都有各自的修复观点,自然修复方法与修复结果也不同。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文物修复室是十几年前与美茵兹罗马——日耳曼中央博物馆联合建立的,我们采用的是“美茵兹模式”修复方法,即除掉青铜器的浮锈,露出器物原始表面,然而部分国内修复专家对我们的修复方法持批判态度,认为我们的修复方法与中国的文化观念和历史背景相悖。铁付德先生曾在《现状与原貌》(《中国文物报》2...
青铜器是较名贵的古代器物。唐代以前的铜器习惯上称为古代青铜器,其价值最高。近年来,古玩市场上常仿冒古代青铜器出现,让人难辨真伪,下面就向您介绍青铜器作伪的几种方法: 仿古法:作伪者一般均有所据,或依真器,或依图录。仿器形制与真器基本相似,尺寸大小也与真器相近。仿器一般仿得比较准确,若不细心观察,给以判断真伪。但不论仿得如何准确、逼真,其铜质、花纹、颜色均与真器有别,风格也迥然有异。同时,仿...
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婆金、可移动的佛造像,俗称“婆金铜佛像”。这种佛像是供宫廷、寺庙、使用;它的出现始于两汉,盛行于隋唐,延续至明清。到民国,乃至现代的港台地区,婆金铜佛像仍在使用。婆金铜佛像的种类有若干,常见的有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天王、母度等。目前,在兰州、西安等地的古董摊上常网球些好似很下的婆铜佛像,令收藏者真假难辨。 金铜佛像的断代和鉴定是件比较难的事,但如能加以科学考证和...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宋代以前已有发现,但数量较少。由于它的造型和纹饰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铭文又有得要的历史价值,所以北宋以后就有人仿造古代青铜器。 仿造、复制青铜应与伪作是有所区别的。仿制是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仰慕,而伪则纯粹是为了商业利益。 在清代以前主要是仿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这方面,以宋人的青铜器知识性为高。宋大晟编钟、太和钟和蟠龙钟即是仿制春秋时器的实物,器形和纹饰都较精致。...
殷墟遗址,南北长约6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其核心区域包括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目前,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保护范围为414公顷,缓冲区的总面积为720公顷。 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经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甲骨文的发现和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重新构建了中国古代早期历史的框架,使传统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成为信史。 殷墟甲...
出土于三星堆一号、二号祭祀坑。高约十几工分不等。有的张口露齿神态严肃,有的正襟危坐表情肃穆,这些人像均为祭祀中巫祝的代表。其人物造型生动,形象朴拙写实,生活气息浓厚,是具艺术魅力的典型。 跪坐人像铸于商代中期,原件高14.6厘米,宽脸方颐,张口露齿,直视前方,神态严肃,双手扶膝踞坐,发后梳成扁高发髻,是一个奴隶的塑像。 商代晚期 树干高384厘米,通高396厘米 1986年于四川广汉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