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炉是古代焚香烧炭之器,有熏炉、香炉、手脚炉之分。明初宣宗宣德年间所铸的铜炉属焚香之类。当时宣宗皇帝是为郊坛大庙铸造的放在祭祀案桌上的供炉,后来遂扩大为陵墓、寺庙及权势之家烧香、拜佛、祭祖之用。 中国的香炉(焚香之炉)究竟始于何时,比较多的说法是汉代。那时,佛教的传入对香炉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礼佛有焚香之举,乃制香炉。从屡见的自汉墓中出土的博山炉可以认为是中国香炉的始祖。博山炉有铜铸的,也有陶...
资源稀缺 买方市场巨大最近青铜器市场有升温的迹象,但李魁杰并不认为这个市场已经开始启动了。“对于青铜类品种,国家文物部门只允许流传有序和海外回流的青铜器在国内市场出现,所以其流通量一直不大,整体价格偏低。不过青铜器是国之重器,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这一门类一向是资深收藏家最认可的,是收藏领域的大项,由于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青铜器的收藏价值,所以其未来的保值、升值空间是巨大的。”李魁杰说。 ...
铜炉是中国明清时期最重要的文物门类之一,也是工艺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可以肯定的是,在青铜时代晚期,贵族的生活用具里,已经出现了铜炉。到了秦汉时期,铁器被广泛运用于生产工具和兵器制造,铜器铸造更多用于奢华的陈设品和生活用具,这对铜香炉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焚香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焚香很多,所以香炉的用途很广,最主要的有三种用处:第一,礼仪环境中用作熏衣。古代没有香水,凡入朝觐见,或拜谒...
当中国进入青铜时代以后,青铜文化艺术迅速发展并且很快达到顶峰,形成了齐全的门类,包括青铜容器、乐器、兵器、车马器、杂器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文化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远古时代,龙就被先民视为神灵祥瑞,长期以来受到世人的顶礼膜拜。经、史、子、集四大类书中记载了许多龙的传说和先贤古圣对龙的崇拜、敬畏。民间关于龙的神话故事可谓世代相传,龙的各种形象也以绘画、雕塑、铸刻等艺术形式大量地出现于岩...
对于藏友们关心的青铜器收藏该如何下手,有什么实用的辨假、防假技巧等问题,记者针对几位藏家的情况,特别采访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有关专家。 个例一 追求独一无二的器形屡上当 说起玩收藏,锻炼眼力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去博物馆看展览,通过观摩真品来形成对艺术品的整体认知。但是,有的藏友“见解”特别,看到那些在博物馆里没有、历史资料上没记载、考古中也未曾发现的器物,就会将其当成“绝世宝贝”来看待。其实,这...
清代艺坛上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人说郑板桥“怪”,在他的“怪”中却蕴含了人文精神。其书品、画品、诗品均为世人称誉,但他还有一品,却鲜为人知,那就是“镜品”。 郑板桥担任潍县县令后不久,对当地出土的古铜镜兴了购藏之举。收藏铜镜不能说“怪”,那么,郑板桥“怪”在何处? 潍县出土了各类青铜器,要说时尚,上古的礼器、乐器等仿佛更受鉴藏活动的重视。郑板桥是乾隆年间进士,乾隆帝曾颁布周代以前的十种礼器...
虞坚在国内收藏界虽然声名不显,但在海外青铜器收藏市场上却是后起之秀。 即使是最普通的中国人,对青铜器大概也能说出自己耳熟能详的几个名字来,例如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毛公鼎等。但当进入珠江之畔广州星河湾的青铜器藏家虞坚充满古典韵味的住宅中,亲手把玩馆藏级的青铜器时,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经历3,000多年岁月沉淀后的沧桑之美。 虞坚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名热情谦逊的儒商。他父亲曾是古建筑设计师,对古...
古代衙门大堂上常常悬挂“明镜高悬”的硕大匾额,引申出官吏办事、断案精明清正之意。其源于“秦镜高悬”、“秦镜照胆”的成语。但“秦皇镜”的威望历朝历代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震撼力,知道的人就很少了,而铜镜现作为一门具有潜力的收藏品,能见到一面真正秦代的侯王级的秦镜,就少之又少了。 笔者三年前欣赏到一面与战国镜形制相同,但镜纽明显不同的带巨大桥形纽的四叶花蒂龙纹镜。按比例它带地纹的桥纽纽长是通长三弦纹纽的一...
在古代的青铜生活用器中,照面用的铜镜流传深远,多彩多姿,制作也非常讲究。早期的铜镜均作圆形,正面磨光发亮,背面有钮用于穿带,便于配挂。而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铜镜产生于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 殷商时期的青铜镜较小,镜背有几何纹饰。 西周时代的铜镜一般为素背,但其钮制形式很多。 春秋时期铜镜很少,多数为素背,少数饰有虎、鹿、鸟纹。 战国时期,铜镜大量发展起来,而出土最多的地区是长沙,说明...
中国古代制镜历史悠久,自新石器时代晚期齐家文化开始至清末民初玻璃镜在民间普遍流行,中国铜镜的历史映照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汉镜在中国漫长的制镜史中所占据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汉镜无论在工艺还是文化上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汉初铜镜基本沿袭了战国铜镜的形制图案,但如果从技术角度上看,西汉初年铜镜虽然也是三弦钮,内凹式镜缘及底纹上压主纹,但底纹是整雕的,已不再采用战国那种单元纹饰拼对工艺,再也没...
铜镜是古代铜做的镜子,用于梳妆照容,大小不一,形制多样,有圆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等多种,各种花纹应有尽有。其名称有日月镜、辟邪镜、仙人镜、十二生辰镜等多种。铜镜一般使用的是正面,经磨砺后光可照面,背面一般铸有各种精美纹饰,有的还铸有铭文,中间有穿孔兽钮用于穿系。我国发现最早的铜镜,是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小型铜镜。其后商代、西周、春秋时期有少量发现,到战国时期才开始...
仿古行为源自复古思想,复古思想从孔子初启。孔子自称“信而美古”,“好古敏以求之”。崇古不仅成为儒家思维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表面上看是崇拜“古之制”,实际上是崇拜“古之叙”,而最根本的是崇拜“古之人”,正是中国古人终其毕生的追求,这也是崇古的最终所在。 中国铜镜的仿古,出现于铜镜发展的鼎盛期——唐代,北宋时期政府崇古,文人好古,于是构成了收藏、著录、研究的风潮。北宋之后,金、明、...
陈庄西周遗址是2009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近日,关于遗址的专家研讨会吸引了众人目光。该遗址有许多另外意想不到的发现:出土的一组青铜器上,有最早的有关姜太公的文字记载;同时,专家对另一件青铜簋铭文的解读,加上城址祭坛的发现,为我们牵出了“周王烹杀齐哀公”的历史之谜…… 10月上旬召开的高青陈庄西周城址专家研讨会,对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进行了探讨,遗址出土的文物,牵出了众多一直困扰人们的谜案。 高青...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蓦然回首,那些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艺术品,逐渐重回人们的视野。铜镜,也在这拨收藏投资热潮中,绽放出鲜艳的花朵。 美是衡量文物艺术品生命力的唯一标准。铜镜游离于古玩中的“软片”(书画)和“硬片”(瓷器)之外,又属杂项中的偏项,正在被今人以特有的眼光发掘出来。包括铜镜在内的古代青铜器在旧时被奉为金石,排在书画前面,但铜镜地位曾不如小小的方孔钱,旧时铜镜收藏鲜有...
提到“青铜范”,就算是熟知青铜器的藏友们或许也会陌生。与鼎、簋等“经典”青铜器的宏大磅礴相比,青铜器的铸造模具——青铜范的精美与小巧堪称“另类”。收藏青铜器的大有人在,但收藏这罕见的青铜范的人还真是少之又少,王荣林就是这么一位苦心孤诣的收藏家。 他收藏的铜范时间跨度从战国起到汉、唐、金、元、明、清等各历史时期都有,种类包括矛头范、铃铛范、犁铧范、佛像范……多种多样,“连许多青铜器藏家都闻所未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