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929年,四川广汉县的一位农民在地里干活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藏宝洞。这个消息很快就被驻扎在当地的国民党军队的旅长陶宗伯知道了。当天夜里,陶宗伯就火速召集手下的部队组成挖宝小分队,他们抡起铁铲镐头拼命地乱刨乱挖,把整齐的农田挖得乱七八糟。一个叫李三的汉子忍无可忍,找到陶宗伯理论,陶宗伯抡起鞭子就打,直到把李三打得奄奄一息才算罢手。陶宗伯带着他的部队一连挖了半个月,只得到了几个破盘破碗,最后只好带着...
青铜器——通常指收藏品中的重器,属国家一级一类保护文物。青铜器是以纯铜和锡铸造而成,常见的有礼器、兵器、食器(包括乐器)以及工具(主要是容器)等。 最早的青铜器应从夏王朝开始。据载,夏禹王用九洲之铜造九鼎。青铜器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楚庄王“问鼎中原”便是佐证。夏被商灭亡,鼎迁于商。周克商,又将九鼎迁至洛邑(今天的河南)。 最常见的是鼎和爵,品种繁多,尤其商代中后期更为盛行,制作亦更加精美,且多...
在中国的铸造史上,最早出现的就是土陶范铸造。由两块土陶范对扣起来,浇铸出实心的、造型比较简单的小型工具,发展到由多块外范加一块芯范的铸造技术,就铸造出了有空腔的容器,空腔容器的铸造成功,是在铸造技术上完成了一次关键性的飞跃。从简单的小工具到大型容器,经历了400年左右的时间。我们还是以圆鼎为例,看一下它的铸造工艺变化。 初期的三足圆鼎为什么要铸成锥形足呢?这是因为在脱范时,只有将三足制成尖锥形,...
经多年持续的田野考古工作,考古人员去年年底在闻名遐迩的陕西周原遗址的核心区域发掘出一处殷商遗民的墓葬区。专家发现,其中一座保存完整且享受一椁两棺的墓主,不仅曾经作为周王后的“外交代表”远赴山东等地办事,而且成为迄今为止周原考古发现西周墓葬中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墓葬,对于研究西周时期的民族政策和商周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这座命名为m11的墓葬享有一椁两棺,清理发现其不仅拥有众多陶器、玉器、贝币等文...
图1 图2 图1所示这面战国中晚期五山纹青铜镜,现藏邓州博物馆,与孔祥星、刘一曼《中国铜镜图典》55页图示(图2,上海博物馆藏)战国五山镜纹饰一模一样,堪称“楚式姊妹镜”。镜为圆形,素卷边,直径16.7厘米,缘厚0.7厘米,重402克;三弦钮,圆钮座,外围一周凹面形环带;纹饰由地纹与主纹组合而成,地纹为羽状纹。在地纹之上,于凹面圈带外,均匀地向外伸出五片叶纹,叶脉清晰,叶面中部又托出一连弧...
5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14年4月,为配合陕西省西咸新区北环线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该院对泾阳县太平堡镇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现古墓葬376座,车马坑6座。其中一座墓葬内,发现一件青铜鼎和一套青铜簋,簋盖内书有铭文。 据该项目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呆运介绍,整个墓葬区墓葬年代跨度较大,以西周墓葬为主。西周墓葬分布于整个发掘区的中部偏东,东临遗址区。在墓群的最东部,有一条南北向的围...
李夏廷先生的大作《晋国青铜艺术图鉴》一书,是他和著名考古摄影艺术家梁子明先生共同编著《侯马陶范艺术》之后,完成的又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晋国青铜器艺术的专著。 李夏廷先生从事考古绘图工作已有30多年的历史,我和他相识也已有20多个年头。在考古界,一提起李夏廷的名字,可以说很少有人不知道,因为许多大部头的考古发掘报告或专著,譬如《侯马铸铜遗址》《太原晋国赵卿墓》《上马墓地》《临猗程村墓地》《灵石...
西汉中晚期铜镜的特色 这时期主要流行“日光镜”和“昭明镜”,镜名是以镜上的铭文内容而定的,常见的日光镜铭:“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昭明镜铭:“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从铭文内容不难看出,卖者在自夸铜镜质地精良、熠熠发光的特点,由此可推测出铜镜铸造业的商品生产的发展这一特征。也有的在一面铜镜上将“日光”、“昭明”铭文内容同时铸出,镜背内圈为“见日之光,长毋相忘”,外圈是“内清质以昭明,...
汉铜鎏金兽纹八子镜,彭楷栋先生捐赠。 圆钮、四叶纹钮座,钮座间饰云气纹,外以宽带纹与主纹分隔。主纹饰区由八星丁间隔为八区,以星丁纹为中心,外绕盘龙纹,形成像八个小镜子环绕在镜钮四周的结构。 并在这八子间装饰羽人、青龙、白虎、朱雀、独角兽、青羊及云气纹等等不可名状的祥云瑞兽,主纹饰区外缘环绕类似折磬纹的三角折曲纹,且将以上区域部分施以鎏金,形成金碧交辉的华丽意象。 镜边缘在宽...
明早期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花卉三足鬲式炉 炉身造型作仿古设计,以鬲器样貌为形,体现沉浑厚重之感,古朴端正之貌,颇具历史气息。炉器样式自南宋晚期龙泉窑便已烧制,沿直明清不衰,炉身平沿,厚唇略作外翻,束颈,溜肩,鼓腹,器底设三足,样制规矩,体例规范。炉器唇口、矮足分以镀金装饰,金光闪耀,呈现富丽高雅之态。器表以掐丝珐琅施绘装饰,腹身中央以紫釉为地,上绘缠枝莲花造型,莲花呈正面姿态,花瓣茂盛绽开,...
精美的佛像让不少人愿意花大价钱购买,究其原因,收藏佛像很多人首先是有信仰需求,然后才是投资保值的目的,在家中供奉一尊上品佛像更彰显身份。 清代铜鎏金绿度母像 相对于明代佛像的朴拙,清代造像大多做工精美,花纹繁复,颇有盛世之风。 这尊清代铜鎏金绿度母像高16.2厘米,宽9.3厘米。该造像半跏趺坐(bàn jiā fū zuò佛教术语,坐法之一)于莲座上,左腿横盘,右腿撇出,轻...
日前,湖北省文物局组织专家赴湖北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对其2014年度的考古成果进行验收并进行学术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四方塘遗址发现的冶炼遗迹、墓葬等,是铜绿山考古发掘41年来乃至整个中国矿冶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在许多方面填补了中国矿冶考古的空白。 四方塘遗址是2012年专家在对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建设选址时发现的。它的东、南、西三面被山冈环抱,中部为冶炼遗址区,东南为墓葬区,...
中国古代青铜器集造型、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成就为一身,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凡热衷收藏青铜器的都是资深藏家,他们认为,青铜器独特的器型、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都彰显着中华民族高超的铸造工艺。 市场空间广阔 青铜器是红铜、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堪称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发明。青铜文化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青铜器独特的器型、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无...
由于历代对象征循声救苦、普度众生的观音菩萨的信仰,民间出现了各种材质的观音像。其中一个重要题材就是金铜佛像,时至今日,各色金铜观音造像成了藏家们关注的焦点。从近年的拍场上看,金铜观音造像价格上涨平稳,显示出良好的投资潜力。 永宣两朝金铜观音拍场受宠 在金铜佛像收藏板块,出自明代,特别是永宣两朝,由宫廷铸造的佛像历来为人们所看重,观音造像也不例外。目前位列金铜观音造型成交排行第一位的...
所谓青铜时代,一般指商周至东汉前青铜器使用和推广的历史时代,句町青铜文化遗存,泛指这一期间句町国留下的遗物、遗迹。 商周至秦汉时期,在今滇、黔、桂和越南结合部约8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上活跃着一个由部落联盟组成的强盛方国句町国。公元前82年,句町部族头领毋波率部助汉大破益州,功勋卓著,被汉昭帝册封为“句町王”,与古滇国、夜郎国齐名。此后,句町王国一直延续到梁朝(公元502年)才从历史上消失,历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