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周王后的“外交代表”昔鸡之墓出土的青铜酒器。 经多年持续的田野考古工作,考古人员2014年底在位于陕西省岐山县贺家村的周原遗址核心区域发掘出一处殷商遗民的墓葬区。专家发现,其中一座保存完整且享受一椁两棺的墓主,不仅曾经作为周王后的“外交代表”远赴山东等地办事,而且成为迄今为止周原考古发现西周墓葬中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墓葬,对于研究西周时期的民族政策和商周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西周 夔龙纹簋 香港嘉德2014年春拍 如果真有时间机器能够实现穿越,陈晓烽最想拜访的一定是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在那个青铜时代顶峰,他可以亲眼见证青铜器的制作,了解哪些今人难辨的钟鼎文真正的含义。可惜的是,现在的科技还不能支撑这样的梦想,好在通过对传世青铜器的收藏,陈晓烽也可以同古人在不同时空中交流对话,满足自己永不停歇的求知欲。 陈晓烽的恒邦集团总部位于澳门获多利中心的21层顶楼,...
近日,在海外漂泊近百年的“方罍之王”——皿方罍器身与湖南省博物馆珍藏的皿方罍器盖在长沙合体。这再次引发市场对青铜器收藏的关注。 2001年,这件皿方罍器身由日本藏家释出,继而被法国藏家购买,成交价高达924.6万美元。然而,这一高价却难掩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的青铜器收藏一直不温不火、行情不甚可观的尴尬局面。虽然近几年青铜器收藏市场略有升温,但与动辄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书画、瓷...
青铜器收藏领域,藏家已开始把原来聚焦在礼器上的目光,转向了青铜兵器和杂器等小件,青铜熨斗也是其中一项。“因为鼎彝尊卣这类青铜器中品级较高的藏品存世量不高,且价格昂贵,所以这几年有一些中小藏家开始收藏兵器、青铜佛像、铜镜、熨斗等小门类青铜藏品。这些杂项在市场上也崭露头角,且涨幅较大。” 张世铎认为,小件青铜器收藏热,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有一定的存世量,且价格大众化,上手也比较容易。“对于普通藏家来说...
铜熨斗 熨斗最早出现于商代,当时是被当做一种刑具使用的,专门用来烫炙囚犯的皮肤。到了秦末汉初,其功能才定型于熨烫衣服并一直流传至今。直到晋代以后,熨斗的功能逐渐向生活工具转化,汉魏时期的熨斗,用青铜铸成,外形呈圆腹、宽口沿,有长柄。 中国古代的炭熨斗比外国发明的电熨斗要早1880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并使用熨斗的国家。据《青铜器小词典》介绍汉魏时期的熨斗,是用青铜铸成,有的熨斗上还...
青铜器收藏的门槛很高,没有一定的鉴赏水平,贸然步入收藏,就会“打眼”、“吃药”。收藏圈里的共识是,青铜器造假的类别之多、数量之巨、时代跨度之长,堪称全国造假第一。近两年来,随着青铜熨斗的价格不断攀高,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多,故此也未能避免“被造假”的命运。 有媒体报道,目前仿制一个大件青铜器大约只需3000元,像熨斗、铜镜等小件,则更便宜,买家拿货也就几百元左右,但是当他们再转手,这些东西的价...
前日,记者在漳州南靖县山城镇下碑村黄荣华家看到,不少村民正围看一个铜熨斗器。该铜熨斗器内直径10厘米,重525克,是黄荣华祖父遗留下来的清朝年代制造的铜熨斗器。 有一次,黄荣华用铜熨斗器,尝试古代熨衣服的办法,正巧被村民看见,消息不胫而走。有人出价1000元要收购,他舍不得祖宗遗留的“传家宝”而不愿出售。据黄荣华介绍,他曾把烧火碳放在熨斗器里面,在柄上装木棍手持熨衣服。这个铜熨斗器已年代久远不...
民国铜熨斗 黑乎乎的小圆筒上面还连着一个铜把手,这是什么,奶锅吗?不,这是一个铜熨斗。 “拙裁缝,巧熨斗。”古往今来熨斗在居家生活中不可或缺,是资格最老的人类工具之一,据说我国使用熨斗的历史至少有两千年。唐代画家张萱的著名作品“捣练图”上就有使用熨斗熨烫衣料的图案。诗圣杜甫还在自己的诗作《白丝行》中写到“美人细意熨贴平,裁缝灭尽针线迹”。市民赵德江的家中就有这么两个铜熨斗,当然这个熨斗...
汉代的铜熨斗。 汉代的化妆盒。 你知道2000多年前的汉代女性用品化妆盒、熨斗,还有男士的皮带是什么样吗?日前,江宁博物馆展出了大量汉代文物,其中有大量的文物与现在生活息息相关。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江宁博物馆“仪征市博物馆馆藏金银玉器展”看到,一个距今近2000年的铜熨斗,这个造型别致的“奢侈品”说明墓主人很“讲究”。 汉代就有“熨斗”还是铜做的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江宁...
铜墨盒起源于何时,为何人所创,众说纷纭。集目前收藏界所共识,无外乎几种说法:一是明代说。主要依据来源于南京市博物馆的《南京明代吴祯墓发掘简报》,该简报所列出土文物中即有铜墨盒一件。“铜盒长 10.2厘米,宽9.8厘米,高5厘米,盒中有吸过墨汁的千丝绵”(《文物》1986年第九期)。 二是清初说。持此说的学者的主要依据是收藏家的藏品王士祯刻铜墨盒。该墨盒呈圆形,黄铜质,直径10.5厘米,精刻...
2005年12月,资阳雁江区兰家坡让考古界为之瞩目。原来,在兰家坡一个施工工地上,突然挖出一个带花纹的青砖墓室。宽大的墓室里,一套铜车马引起专家的关注。细看刚出土的铜车马,无头骏马在铜人的驾驭下,拉着一辆长约2.05米的马车。经测量鉴定,铜车马重约150千克,为青铜铸造,铸造年代大致为西汉,是考古界发现的最大的汉代青铜车马。 不过让人遗憾的是,资阳青铜车马从出土的那一刻起,马头就不知所终。不过...
商后期青铜器纹饰中动物纹样大大增加,最典型的花纹是具有神秘色彩的饕餮纹,其形状多变,一般尾部下卷,鼻额突出,咧口利爪,巨目凝视,雄严诘奇。有的大幅饕餮纹纹体鼓起,曲角高耸,突出器外,配以浮雕龙、虎、羊首、鹿首和牛首等动物形象,峻挺方折、精湛无比;有的全身满施饕餮纹,器体棱脊四起,深镂细刻富丽堂皇。其他花纹还有夔纹、蝉纹、蚕纹、小鸟纹等。这些动物纹样,少数是肖生的,更多的则是神话性的禽兽。 ...
剑是古代贵族和战士随身佩带的兵器,用以自卫防身和格斗之用;剑以锋为主,能刺能砍,运用自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社会动荡,战争频起,各类兵器的需求大增,剑亦不例外,此时的铸剑技术遂臻鼎盛,名匠、名剑迭出。据史料古籍记载,名剑楚有龙泉、秦有工市、吴有干将、越有纯钩等,名家可考的有干将、欧冶子、莫邪等。而名家铸一剑,需数年才可完成,淬炼所需用水,被形容足令溪流干涸。如《吴越春秋》载记干将铸剑,金铁之...
制模、铸造、精心拼焊;枝叶厚度仅1毫米、铸铜时铜水流路狭窄、枝叶纹饰再加工耗时多……经过半年的潜心研究,2012年9月6日,文物专家复制的两件湖北郧阳博物馆馆藏汉代青铜摇钱树“问世”。而这两件复制品的顺利完工,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穿越千年青铜摇钱树重获新生 1982年,考古人员在湖北省郧县五峰乡东峰村发现60余块青铜摇钱树残碎片。因缺乏修复技术,一直残藏于郧阳博物馆。时间一晃而...
铜镜造假自古有之。 “历史上曾经有过宋代铜镜仿汉镜、仿隋唐镜,明代铜镜仿汉镜、唐镜。不过,清末、民国时期几乎没有铜镜作伪,因为当时铜镜收藏不受重视。而现代作伪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发展到现阶段可谓手段先进、花样翻新。”古玩商杨华说。 局部作伪最隐蔽 近几年,无论是在造型、纹饰、包浆、手感和合金的配比方面,古铜镜作伪者的技术都变得纯熟而老练。“造假者会严格按照真品仿制,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