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铜熨斗形似奶锅(图)

“拙裁缝,巧熨斗。”古往今来熨斗在居家生活中不可或缺,是资格最老的人类工具之一,据说我国使用熨斗的历史至少有两千年。唐代画家张萱的著名作品“捣练图”上就有使用熨斗熨烫衣料的图案。诗圣杜甫还在自己的诗作《白丝行》中写到“美人细意熨贴平,裁缝灭尽针线迹”。市民赵德江的家中就有这么两个铜熨斗,当然这个熨斗不是唐朝的,一眼看去跟热牛奶用的小锅有几分相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民国铜熨斗


       黑乎乎的小圆筒上面还连着一个铜把手,这是什么,奶锅吗?不,这是一个铜熨斗。


   “拙裁缝,巧熨斗。”古往今来熨斗在居家生活中不可或缺,是资格最老的人类工具之一,据说我国使用熨斗的历史至少有两千年。唐代画家张萱的著名作品“捣练图”上就有使用熨斗熨烫衣料的图案。诗圣杜甫还在自己的诗作《白丝行》中写到“美人细意熨贴平,裁缝灭尽针线迹”。市民赵德江的家中就有这么两个铜熨斗,当然这个熨斗不是唐朝的,一眼看去跟热牛奶用的小锅有几分相似。

   “熨斗所用的材质多是铜和铁两类,大的像锅,小的比水杯大不了多少,使用时里面要放上烧热的木炭,平滑的‘锅’底和‘杯’底可以熨烫衣物。有的熨斗有盖,有的没有,有盖的比没盖的好,因为没有盖子,炭露在外面凉得更快,炭的热量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提起自己的藏品,赵先生很是高兴,因为屋子里光线不好,他拿起熨斗走到户外向记者展示,“你看这个民国早期熨斗,长21.5厘米、宽15.5厘米、高10厘米,材质是黄铜的,是我一个朋友在山东农村淘回来的,当时才花了20块钱,倒手卖我就管我要了200元。这种熨斗算是比较粗糙,没有盖子,外表没有雕工,内侧有少量雕花。原本还有一个木把手,现在已经断了,还有一个头卡在铜把手里取不出来。使用这种熨斗也有讲究。刚将木炭用火柴点着,熨斗的温度就非常烫人,根本不能往衣服上放。铜的导热性能特别好,要等到温度适当时,手握把柄将熨斗圆圆平平的底部,放在衣服上慢慢移动才行。”刘先生说。

 

责任编辑:水秀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