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铜墨盒由来的四种说法
铜墨盒起源于何时,为何人所创,众说纷纭。集目前收藏界所共识,无外乎几种说法:一是明代说。主要依据来源于南京市博物馆的《南京明代吴祯墓发掘简报》,该简报所列出土文物中即有铜墨盒一件。“铜盒长 10.2厘米,宽9.8厘米,高5厘米,盒中有吸过墨汁的千丝绵”
铜墨盒起源于何时,为何人所创,众说纷纭。集目前收藏界所共识,无外乎几种说法:一是明代说。主要依据来源于南京市博物馆的《南京明代吴祯墓发掘简报》,该简报所列出土文物中即有铜墨盒一件。“铜盒长 10.2厘米,宽9.8厘米,高5厘米,盒中有吸过墨汁的千丝绵”(《文物》1986年第九期)。
二是清初说。持此说的学者的主要依据是收藏家的藏品王士祯刻铜墨盒。该墨盒呈圆形,黄铜质,直径10.5厘米,精刻闲竹数棵。盒面刻有行书题:“余至武陵,客于丁氏三清轩,识竹溪兄茂之,八月为尊甫伯先生八秩寿,作此奉祝。壬午七月朔望济南王士祯。” 盒面题款“壬午”年应为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
三是乾隆说。依据为李文藻所书《琉璃厂书肆记》李文藻(1730——1778)字素伯,号南涧,山东益都人,乾隆二十六(1761)进士,闲暇时间,以抄书和入琉璃厂书肆书坊为乐。“在书中他描述琉璃厂面貌时称:遇廷试,进场之具,如试笔、卷纸、墨壶、镇纸、弓绷、叠褥备列焉。”墨壶,在江南一带,也称为墨盆、墨斗、墨缸。
四是嘉道说。嘉道说源于邓之诚著《骨董琐记全编》记载:“墨盒之制,不想始于何时。相传一士人入试,闺人已携砚不变,为啧墨于脂,盛以粉奁,其说特新艳,然无确据。大约始于嘉道之际。阮文达道光丙午,重赴鹿鸣,以旗匾银制墨盒,其制正圆,为天盖地式,旁有二柱系环内 ”。在此期间又有一得阁创始人谢松岱,他在《论墨绝句》中言:”古用墨,无所谓盒,墨盒者,因砚而变通者也。然求始于何时,创自何人,终无确据”。但他在最后又说到:“此固历朝所为,独为我朝创造。” 稍后有《光绪顺天府志》载:墨盒始创于道光而盛行于同光年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