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清乾隆 铜鎏金珐琅转鸭荷花缸钟 缸腹部满饰缠枝花纹,上、下口沿分别是回纹、杂宝纹、莲瓣纹。腹部正面装钟盘,其周围镶嵌蓝料石。缸面布置荷塘景观,缸面以玻璃镜示宁静水面,中心有鸳鸯围成圈,缸中布置荷塘景观,其中三朵荷花可开合,正中的花心中有一半蹲的总角童子。在钟盘的左右各有一个上弦孔,左边的负责走时系统,右边则是正点时的打钟;在缸身的一侧亦有一个上弦孔,控制奏乐和活动玩意装置。 开动后,在乐曲的伴...
明早期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花卉三足鬲式炉 炉身造型作仿古设计,以鬲器样貌为形,体现沉浑厚重之感,古朴端正之貌,颇具历史气息。炉器样式自南宋晚期龙泉窑便已烧制,沿直明清不衰,炉身平沿,厚唇略作外翻,束颈,溜肩,鼓腹,器底设三足,样制规矩,体例规范。炉器唇口、矮足分以镀金装饰,金光闪耀,呈现富丽高雅之态。器表以掐丝珐琅施绘装饰,腹身中央以紫釉为地,上绘缠枝莲花造型,莲花呈正面姿态,花瓣茂盛绽开,娇羞微...
明中期 铜胎掐丝珐琅花卉纹梅瓶 梅瓶平沿,小口外撇,短颈,丰肩,腹至足渐收,整器端庄秀雅,予人安宁沉郁之感。瓶身器表以黑色釉料为地,上施掐丝珐琅工艺,器身于口、颈、肩、足分绘镀金环线,将瓶身画面予以分隔调整,使于各部分绘不同题材图案。梅瓶腹部主体环周分绘秋葵,牡丹,莲花题材,秋葵分黄、粉两色生于同一枝干之上,周围草叶细长微卷,花瓣枝叶宛若随风飘摆,向一侧倾斜。莲花施色近白,花瓣层累繁密,似正从花...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春寿盖盒 盖盒通体呈圆扁形制,体分上下两部,中间以子母口相合,整体呈现庄重端正之态。盖盒器表施珐琅彩绘工艺,外壁以深浅蓝釉为地,上部盒盖隆起,中心主体以六面棱纹为地掐丝勾绘楷书“春”字图案,“春”字中心则又开光绘寿星图画,寿星手执祥物,端坐于苍松树下,面部以铜铸镏金浮雕形式嵌于其画之上,寿星面容满面皱纹,但笑逐颜开,精神矍铄,充满喜庆气氛。“春寿”图案周围描绘神龙八宝题材,彰...
两宋时期,青铜镜发展愈加实用化、民俗化。除了官造镜之外,民间造镜更加普遍,这得益于手工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流通。所以谈到宋代铜镜,其代表往往是民间私造镜而非官造镜。基于这一点,宋代青铜镜与前代相比较,首先发展变化的就是铸镜地点的普遍化,且形成了几个著名的铸镜中心。如浙江的湖州、临安,湖南的潭州,江苏的建康,江西的饶州、吉州,四川的成都和福建的建州等最为著名。另外,青铜镜本身也具有了很浓郁的民俗特点...
象尊是商周时祭祀礼仪中使用的盛酒礼器之一。迄今为止,象尊类器物共发现五件,在湖南出土的一件象尊最为珍贵。1975年湖南醴陵县发现一件以象为造型的青铜器,出土时右耳略残缺,象背上的盖已缺失。这件定名为象尊的青铜器现珍藏在湖南省博物馆。 醴陵象尊的青铜久埋于地下,出土时呈碧绿色,周身铸满各种纹饰,通高22.8厘米、宽14.4厘米、长26.5厘米,重2.775公斤。象的造型,躯体肥硕结实,长鼻高翘。嘴...
鉴定中了解古铜器锈蚀的特点非常重要。由于地域的不同和各时期青铜材料的不同、锈蚀年代的长短不同,都会表现在铜锈上。我们一般说的红斑、绿锈、黑漆古、水银沁等,都是最常见的铜锈现象。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多种锈色。真锈是由铜器体内生出来的,特点是有根基、有层次、有硬度、有牢度、有光泽。而假锈,主要是两种作伪方法,一种是短时间内腐蚀所成,另一种是涂抹粘附而成。所以做出来的锈,多表现为锈浅浮、色粉绿、无硬度...
青铜器鉴定要了解青铜冶炼和金属材料学方面的知识。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冶炼和铸造水平、表面处理技术都发生了变化,各时期的青铜制品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材质和表面处理的痕迹。 笼统地说,商周青铜礼器多为铜锡合金、铜锡铅合金。锡和铅的比例都不太高,主要是为了加入少量的锡、铅可以获得较好的浇铸流动性,对于容器本身并无硬度的要求。而同时期的兵器,则锡和铅的比例要略高一些,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兵器的硬度,获得更锋利...
要鉴定青铜器,首先要了解它的用途、分类、命名。我认为三者中对用途的准确判断,是青铜器鉴定的关键。例如在1976年以前我们不知道“承弓器”的用途,只发现承弓器与车马和弩机共同出土。曾一度将一对承弓器安装在弩的前端,并编入《辞源》中。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了一、二号铜车马后,真相大白。原来承弓器是战车的组成部分,安装在战车前端,与车为一体,是战车上挂弩的支架,有的学者还提出承弓器具有协助开弩的功能。 上...
藏品描述:圆形铜镜两面,其中一面直径9.2厘米,半圆形镜钮,镜钮外围饰有浅浮雕草叶纹四瓣,以镜钮为中心对称分布绕成一圈,四瓣草叶纹中夹着四个字“子宜长生”,草叶纹外是八个浅浮雕连弧纹,镜缘宽1厘米,镜体背面通身长满紫红锈,间杂黄土锈和孔雀绿锈,正面除紫红锈外,多见孔雀绿锈。另一面直径8.1厘米,鼻形钮,八瓣高浮雕连弧纹,连弧纹外有两道弦纹,弦纹之间有20多个字,但字迹铸造粗糙不清,弦纹也断断续续,...
青铜器收藏是我国传统收藏中的一个大项,虽说国之重器大都在国家馆藏之列,但民用青铜器锅、盆以及素鼎和戈、剑之类的收藏者不少,带钩、先秦钱币等从材质上也属于青铜大类。 困扰收藏者的主要问题是辨伪,当前这方面的书籍文章不少,但大都文字冗长,读后难得要领,不便操作。现根据个人经验,且支几招,仅供参考。 第一招 闻味、手搓 真正的千年古铜无论传世或出土品,均无刺鼻的酸、臭、呛等异味,出土生坑品稍带土腥...
中国古代青铜器不但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每件青铜器都是一件艺术精品,独具魅力。其高超的造型艺术如诗如画,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青铜器的艺术魅力表现在三个方面:构思巧妙的形态、富丽精致的纹饰、风格多样的铭文书体。且品相繁多。加之用陶范法铸造,一般一范只铸一器,很少有面目完全一致的青铜器,青铜礼器中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器物, 每一件青铜礼器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无疑增加了中国...
金代铸镜业异军突起,呈现出多样的风格,尤其是双鱼纹、人物故事镜,种类丰富、内容新颖,四周呈凸棱形边缘,半圆形钮,装饰图案为双鱼纹及水波纹,双鱼鳞鳍清晰,摇头摆尾,相互追逐嬉戏,形象生动逼真,逗人喜爱。 据考证,双鱼纹是金代最为流行的一种铜镜纹饰,因为早在我国古代许多地方,都流行着取鱼与余谐音,寄托“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的愿望。 其次,因为鱼有善化功能。传说古代以鱼为图腾的部落融入了龙的部落...
很久以前,当我们的祖先,第一次在静止的水面看到了自我的影像。那一刻是惊讶?还是喜悦?总之,自此以后便有了经常去水面映照自己的习惯。从而,似乎本能产生了对于美好的向往。于是,我们的祖先在认识自然世界的同时,看清了自己,认识了自我。这,也许正是确立人类进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行为意识。 人类伴着美好的向往,经历了长久的生活实践,终于,有一天创造了铜镜。尽管初创的铜镜不甚理想,不过还是令人期盼铜镜能早日替...
山东省博物馆的青铜器展厅内,收藏着一件名叫颂簋的青铜器。记载了周王三年五月,颂(官员名)进谏天子,天子任命他在成周,也就是洛阳担任官职,并赐予他礼服、器具、车马器等等。颂簋的铭文还表现了这名叫颂的官员,因为受到周王赏赐而受宠若惊的场景。颂簋的铭文是一篇完整的册命,对于研究西周的册命制度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山东省博物馆的青铜器展厅内,收藏着一件名叫颂簋的青铜器,它高30.1厘米,口径24.2...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