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范——青铜器的铸造模具
2015-02-11 12:01:44 来源:北京日报 已浏览次
提到“青铜范”,就算是熟知青铜器的藏友们或许也会陌生。与鼎、簋等“经典”青铜器的宏大磅礴相比,青铜器的铸造模具——青铜范的精美与小巧堪称“另类”。收藏青铜器的大有人在,但收藏这罕见的青铜范的人还真是少之又少,王荣林就是这么一位苦心孤诣的收藏家。
他收藏的铜范时间跨度从战国起到汉、唐、金、元、明、清等各历史时期都有,种类包括矛头范、铃铛范、犁铧范、佛像范……多种多样,“连许多青铜器藏家都闻所未闻”。王荣林向我们展示了一件“万向节范”。所谓“万向节”是古代在马缰绳上用于连接的结构,上面一个方环,下面一个圆环,中间是一个可以任意旋转的结构,神似今天的钥匙链。“万向节”其实比较常见于市,而这“万向节范”却只此一件。有了这“万向节范”,王荣林爱如珍宝,常常拿出来细细研究一番。“现在的科技要做这种‘万向节’很容易,但当时汉代也有这种东西,就让人称奇了,从这范上看不出来中间的旋转物是怎么做出来的”。“三翼箭头铜范”是他的最新收藏。“这种范对于现代的研究者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一般来说三翼的范只能是三个范合铸在一起,分三个部分来铸。但是这个范只有两个部分,第三只翼由两片模范合铸而成,“如果没有这个实物的话,谁也想象不出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有心人总有奇缘,王荣林今年在青岛偶然发现的《古器物范图录》,让他的青铜范研究如虎添翼。看到书的编作者时,王荣林吃了一惊——民国的大收藏家罗振玉。“罗振玉收藏的青铜器很有名,很多青铜重器都是他原来收藏过的,也是清末时青铜器研究的开拓者。但我以前从不知道他对青铜范也有这么深入的研究。”既是与罗振玉有如此默契,这书是非买不可了,对书如对知己,相见恨晚的惊喜,王荣林溢于言表。这本书出版于1915年,扉页盖着“北京历史博物馆”的印章,里面还有当时的研究者用红笔做的记号。据王荣林的了解,北京历史博物馆是民国时期的国家博物馆,这本书就该是当时国家博物馆的资料用书了。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几乎将当时的有关资料全部搜集在册,是解放前青铜范收藏资料最全的一本书。
细细研究过全书,王荣林很有些心得。对着书中收录的一对“齐刀范”,他感慨颇深。“齐刀范”是齐地钱币的铸范,上面刻有“齐法化”三字。“我一翻书就知道这件东西在哪儿,这件东西的实物就在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钱范,但现在所见到的‘齐刀范’就只有一个。”可是罗振玉书中明明收录了一对,说明当时这另一只“齐刀范”肯定还在,但现在却已不知去向了。经过数十年的光阴荏苒,这东西或还在博物馆中没见天日,也说不准已经损毁,看着书上的拓片,王荣林不禁有些遗憾怅然。
怅然之外,更多的是欢欣鼓舞。“罗振玉对范的了解之详细是我没有想到的,但是作为解放后我们这一代,我们研究的视野应该比他们宽阔得多,我们收集到的东西,有些远远超过了前人。比如仅我一人收藏的青铜小件的范,就比罗振玉书上罗列的要多得多”,王荣林骄傲地说。在藏友的建议下,他已在筹划将这本书再版,并将把自己的收藏也附在其后,为深爱的“青铜范”献上自己的一分能量。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