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收藏古铜镜:以镜鉴戒警人生
2015-02-11 13:28:05 来源:广州日报 已浏览次
清代艺坛上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人说郑板桥“怪”,在他的“怪”中却蕴含了人文精神。其书品、画品、诗品均为世人称誉,但他还有一品,却鲜为人知,那就是“镜品”。
郑板桥担任潍县县令后不久,对当地出土的古铜镜兴了购藏之举。收藏铜镜不能说“怪”,那么,郑板桥“怪”在何处?
潍县出土了各类青铜器,要说时尚,上古的礼器、乐器等仿佛更受鉴藏活动的重视。郑板桥是乾隆年间进士,乾隆帝曾颁布周代以前的十种礼器样式,置孔庙大成殿,推动了鉴藏活动对上古礼器的追求和尊崇。潍县县令郑燮要想选购些礼器,岂非易举?他却独独青睐于古铜镜,就已露“怪”倪。
金德瑛是郑板桥同科状元,路经潍县,自然要看望共同经历了风雨的同窗。此时,金、郑都已成了白发点染的老人,相见时自然感慨万端。金德瑛获知同窗正因赈济灾民遭人诬告,分明感到他在把叙情怀中透露着一种慷慨悲凉、人生升华的无穷魅力。
长夜苦短,相逢在潍县的两位老友终于到了分别的时刻。郑板桥从他购藏的100余面古铜镜中,精心挑选了5面,赠送给金德瑛,并赋诗道:“土花剥蚀蛟龙缺,秋水澄泓海月残。料得君心如此镜,玉堂高挂古清寒。”
同窗友人亦在官途,必然头顶“明镜高悬”的大匾,而心中的明镜更要紧。赠镜赋诗,是要老友“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常常返观自照,做那明断高堂、解民倒悬的清官。金德瑛答以长诗,以“等闲长物无所以,照胆照妖殊可以。藉将鉴戒白头心,漏尽钟鸣庶行止”等句自明心志,表示与郑板桥皓首同心。
郑板桥收藏古铜镜原来有此深意:他是要友、要己以镜鉴戒警人生。分赠友人的5面镜子,也许是偶然购得的珍贵之品,抑或是费力寻得的通常之物,却只要友人“君心如此镜”,这种行为意识代表了文人铮铮铁骨、涤污荡秽的清高自善,代表了文人两袖清风、关情遗爱的入世为众。
郑板桥做官期间,不肯逢迎上司大吏,颇能关心民生疾苦,曾赋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终因他私自开仓济民事,在金德瑛过访后一年,离任而去。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