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对中华民族来说,端午节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近年来,保护和传承包括端午节在内的传统节日文化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保护端午节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迅速崛起的东方大国来说究竟具有怎样的价值?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举全国之…[全文]
端午日,民间多挂钟馗像。在人们心目中,能赶鬼的钟馗是代表正义、吉祥的神。宋朝博物学家沈括所著《梦溪笔谈》的《补笔谈》,记述说他原是武举不中的武士,唐明皇病中曾梦见他捉鬼,使明皇的病一下子痊愈了。于是唐明皇让吴道子画了他的像。逐渐流传开来。&…[全文]
端午,又称端五、重五、重午、端阳、端节、蒲节(因为旧时风俗端午节时在门上挂菖蒲叶辟邪而得名)、天中节(古人认为此日太阳恰在中天,直射下来,人无影子,故而得名)、诗人节等。又因为日期在农历五月五日,习称五月五,又先秦时称为恶日,北方少数地区称…[全文]
去年,德国向土耳其归还了哈图萨狮身人面像。在新的文化复兴计划中,土耳其决心加大追索流失文物的力度。 长期以来,流失文物的追索让很多国家的文物工作者头疼不已——这些重要文物通常存放在英美法等大国的博物馆中,使得跨国追…[全文]
1.1.1概述 截止2011年6月25日,中国已有41处世界遗产。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6处,世界自然遗产8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处,文化景观3处。 1.1.2文化遗产 (26处)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987.12 世界文…[全文]
5月20日,近百名重庆市民来到潼南县崇龛镇千佛寺摩崖造像遗址参观考古现场,学习考古知识,拉开了2012年重庆市文化遗产月的大幕。据悉,本次活动通过让市民亲身感受考古工作的整个流程,来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新华社记者 陈诚 摄[全文]
冯骥才 中国文联副主席 核心观点 一边是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只留下躯壳,滥加改造;一边是荒诞不经和无中生有的伪造——这便是当今国人眼中的历史文化。文化可以拿来赚钱,但不能靠糟蹋文化来赚钱 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全文]
图为西湖世界文化遗产logo亮相现场。中新社发 李晨韵 摄 5月29日,西湖世界文化遗产logo终于在杭州西湖博物馆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全新出炉的西湖logo总体以中国传统水墨画为勾勒,巧妙融合了“一湖一月一潭一印”…[全文]
一等奖 《古门楼》张巧燕 摄 一等奖 《观星台》蔡江河摄 一等奖《瑞雪法王寺》董学义摄 今天下午,2012年中国文化遗产日特别节目—郑州文化遗产摄影大赛颁奖仪式在郑东新区举行。 据了解,此次大赛共收到作品将近70…[全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礼物,保护它是我们的责任。”伴随着主持人的话语,河南师范大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月”开幕仪式在河师大图书馆广场拉开帷幕。河南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