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从宝岛台湾传来喜讯,于台北举行的首届两岸“根与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活动27日开幕,扬州雕版印刷一亮相,便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获得好评。 “根与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全文]
安徽省首届民俗文化节拟于明年春季在铜陵市江南文化园举办。11月25日,市委市政府在北京召开省首届民俗文化节策划座谈会,邀请国家相关部委、高等院校、新闻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就如何发挥铜陵铜文化特色,办好省首届民俗文化节建言献策。市委书记、市人大…[全文]
开船喽,嗨!11月27日,在全省首届民歌大赛原生态民歌组比赛中,由滨州群众艺术馆选送的《黄河号子》,以原生态的形式再现了过去黄河船工们辛勤劳作时的即兴唱作,赢得了大赛评委和观众的热烈掌声,获得全场最高分,荣获一等奖。 首届山东民歌大赛原生…[全文]
开幕式主席台嘉宾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方位展示60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景德镇市在艺术陶瓷、日用陶瓷、高科技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创意陶瓷和陶瓷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成就成果,由景德镇市委、市政府主办的“辉煌六十年&mdas…[全文]
广东惠东生态渔歌传承千年 经久不衰 客家人流行唱山歌,而沿海的渔民也有流行的渔歌,且一唱千年,经久不衰。 在红海湾一隅的广东惠州市惠东县沿海村落,流传着一种颇具特色的民间歌曲,它具有大海般的韵味和浓郁的南方滨海文化特色。惠东渔歌走过千…[全文]
本报北京11月26日讯记者张济和、实习生靳丹报道:11月26日至27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督查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部署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督查工作,总结近一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交流经验…[全文]
荥阳柿霜糖制作究竟有多长的历史谁也说不清楚,据当地人说“自从有柿树就有柿霜糖了”,在汉代这里的柿子就是贡品了。目前,正是柿饼和柿霜糖制作的黄金期。近日,本报记者走进荥阳乔楼镇陈沟村农户家中,目睹柿霜糖的制作过程。在采…[全文]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公布23人为旗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近日公布了旗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这次阿旗公布的旗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类、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生产生活习俗、消费习俗、人…[全文]
排队等待洗澡的宝宝 最近,成都城区不少“澡堂”生意火爆,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到澡堂洗澡。原来,时值冬季,天气严寒,娃娃容易感冒,市民宁可花几十元钱在街头澡堂洗澡。记者还了解到,位于成都金牛区金房苑南路30号的某洗灸堂…[全文]
本报北京11月26日电文化部部长蔡武在今天召开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工作会议上说,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加快,许多源于农耕文明、主要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土壤及其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冲击,大批非物质…[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