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赏斋图》明代画家文征明作。为好友华夏(字中甫)而作。华夏在无锡隐居时,曾在在太湖边修建了别墅——真赏斋。他收藏金石书画凡四十余年,鉴赏水平很高,时称“江东巨眼”。此图是画家八十八岁时(公元1557年)所作。构图简洁别致,主题突出,用笔苍…[全文]
藤本植物是吴昌硕最为擅长的题材。此图写葫芦大藤,尽显以草隶之笔入画的气势。他以泼墨写叶,浓墨勾叶筋,淡墨写葫芦。而盘旋往复、贯通全画的则是以书入画的大藤,它是此画的血脉,画因它的流动而生意盎然。在疏密虚实的处理上,画家尤具苦心,实处密不透风…[全文]
纸本 设色 纵108.1厘米横60.7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罗聘(公元1733—1799年),号两峰,又号花之寺僧,原籍安徽歙县人。金农弟子。善画山水,人物,花卉,佛像。喜作鬼趣图,笔情古逸,无不臻妙,深得金农神味。亦工篆刻,为“扬州八…[全文]
什么是天才?表现在绘画上是一笔不废,增之嫌多,减之嫌少,移之便死。在本画中, 白石老人以其惊人的天赋,善于削去繁冗的气魄,几笔钩出一个旷达请正、弘通济世,汗青永驻的高风亮节之士的形象,这是几千年中国儒道文化浸淫下士人们矢志追求不渝的理想人格…[全文]
《富春山居图》元代画家黄公望作。分前后两段。原画主要是描写浙江富春江带的山水景色。所画富春江两岸峰峦树木,似初秋景色,几十个峰,一峰一状;几十棵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多端。茂林村舍,渔舟小桥,亭台飞泉,令人目不暇接,丰富而自然。画法有…[全文]
南宋的夏圭曾画过《长江万里图》长卷,原作已失落,有不少摹本流传。自古以来,长江就是令绘画家们激动不已的题材,张大千多年旅居海外,愈到晚年,思乡愈切。祖国的山山水水因此经常在他的画中出现,他就通过自己的画“卧游”祖国山河,聊解乡愁。 《长江万…[全文]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颉颃。在他个人的艺术成就中,也以画马的成就最为卓著。他一生致力于国画的改革,而体现他国画改革最高成就的就是他的国画奔马。他非常注重写生,关于马的写生画稿不下千幅,学过马的解剖。对马的骨骼、…[全文]
明代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吴县(今苏州)人。能诗文,工于画。晚年信奉佛教,日趋消沉。 《骑驴归思图》为绢本,淡设色画。画面上描绘的是奇峰杂木,山坞人家;溪水湍流,穿行山涧,绿树迎风,舞姿婆娑。一人骑驴行进在山路…[全文]
《捕鱼》一图以淡灰色的色调描绘捕鱼的渔民,他们或拉或提,全神贯注,网中的鱼银光闪闪,给艰辛劳苦的渔民带来了生活的希望,,而图画右上角的妇人正关注着捕鱼进程,远处还有二艘正在行驶的渔船。那银光闪闪的鱼儿是渔民们劳动的结晶,也是他们生活的希望。…[全文]
本图即为高剑父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画法的作品。在舒缓平谧的水面上,一只大鱼奋然跃出水面,身体恰似一张弯弓,透出一股不可压抑的力量,嘴巴大开仿佛气吞河山;触须和色鳍也随之抖动,生命之雄盎然纸上,令人深受感染。 高剑父(1…[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