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今年北京将投资1500—1800万元,对30家文保单位进行消防、技防设施的改造工作,从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文物安全。 据介绍,北京市文物局还将对去年发出黄牌警告的孚王府、大高玄殿等17家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在年内…[全文]
日前,投资540万元的承德普陀宗乘之庙消防给水工程全部竣工。 1993年,普陀宗乘之庙被列为重大火灾隐患单位,该庙的消防安全问题得到省、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尽快解决消防隐患问题,承德市文物局委托北京市政工程设计总院等资深设计单…[全文]
作为分管文物工作的副局长,孟建耀绝对是文化周的第一忙人。12月9日,“宁波海上书籍之路”展览开幕式在天一阁举行,利用开幕式后嘉宾观看展览的机会,孟副局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孟建耀曾担任过天一阁的馆长、在宁波文物界已经工…[全文]
昨日,故宫博物院与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签订合作协议,启动投资额达1200万美元的乾隆花园修缮工程。 待10年后该工程竣工时,观众可欣赏从未对外开放过的乾隆皇帝私人花园。 “小紫禁城”部分已风化 乾隆花园位于紫禁…[全文]
备受关注的地铁2号线明故宫站出口究竟建在何处,一直存在争议。昨天,记者从南京市文物部门了解到,南京市规划部门有关专家提议,把明故宫地铁出口处设在明故宫中轴线核心地带。但是,南京市文物部门的领导及专家明确表示反对这一方案。据<现代快报&…[全文]
钢筋、水泥托起的唐代房基和房基上的明清时代建筑——文昌阁,将整体移动300多米至新址。为了让安(阳)林(州)高速公路避开呈三角状的煤矿采空区,我国非常罕见的融儒、道、佛三教于一体的历史遗存——安阳慈源寺平移工作准备就绪。河南省古代建筑研究所…[全文]
3月8日,总投资3800万元的明十三陵泰陵抢修工程正式开工 3月8日,明十三陵泰陵启动300年来首次大修。据介绍,该工程总投资3800万元,残破的陵墙、城楼屋顶等都将进行大修。到今年11月20日,这座明代皇陵将基本重现清乾隆年间大修后的…[全文]
2月20日,在西安召开的中德文物保护会议上,四川安岳石刻被列入了中德文物保护合作项目。2月22—24日,德国巴州文物局局长格莱珀教授及石质文物保护专家一行,在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德项目中方负责人王金华等陪同下,实地考察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文]
我国最大的古建筑平移工程——河南慈源寺平移工程日前正式启动。如果平移成功,这项工程将创下我国平移建筑年代最早、一次性平移建筑数量最多、距离最长、转向次数最多等六项国内记录和三项世界记录。 “准备完毕,请指示。” 随着…[全文]
从事民族文化研究的全国政协委员何星亮在各地考察、调研的过程中看到某些地区的珍贵文化遗产由于资金匮乏、保护不力正在遭受损毁,他在提案中呼吁有关部门进行抢救和保护。同时他提出对一些传统习俗应该在继承中创新。 广西花山崖壁画亟待抢救 广西…[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