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程中,考古人员在河南省新郑市唐户村发现了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裴李岗聚落遗址,遗址对研究我国早期聚落形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遗址内目前已发现裴李岗时期的房址5座,灰坑15个,墓葬1座,冲沟和壕沟各1条,出土遗物有…[全文]
在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程中,考古人员在河南省中牟县三官庙村发现了一个东周时期的聚落遗址,出土了十分丰富的遗物。 遗址中已发现东周时期的灰坑570个,分布十分密集。从中出土了大量东周时期具有典型特征的陶器,如豆、鬲、盆、盂、罐、碗等,还有骨…[全文]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近日对重庆渝北北岭锦园宋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土了40余件精美石刻。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工作人员介绍,重庆渝北北岭锦园宋墓为同穴异室合葬墓。墓室正中设棺台,两侧及后壁设有壁龛,龛壁及藻井雕刻有斗拱、门窗、花卉、草木、瑞兽…[全文]
考古人员在距今2500年前的新疆吐鲁番洋海古墓中发现了一根保存完好的葡萄藤。专家称,这将吐鲁番地区葡萄种植的历史向前推了半个世纪。 这根古葡萄藤深褐色,长115厘米。专家认为,这根葡萄藤的具体年代应在公元前500年前,这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全文]
日前,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元代安西王府遗址考古勘探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遗址钻探面积达17万平方米,初步发现了王府宫城高等级大型中央宫殿夯土台基和宫城的独特角台形制,此次考古勘探对元代城池规制等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元代安西王府遗址位于宁夏…[全文]
古墓中出土的金剑鞘。 陕西韩城3座周代大型贵族墓发现惊世珍宝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参观者络绎不绝。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做好接待工作的同时,加紧了对这3座大墓的发掘清理工作,又有一大批珍贵文物面世:30件周代鼎、簋、鬲、编钟…[全文]
记者从河北省有关部门获悉,泥河湾考古又有重大发现。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在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第三文化层之下,又发现了第四、第五和第六文化层,将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文化年代向前推进了10万年。 马圈沟遗址发现于1992年,其第三文化层的年代,专家…[全文]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西安市长安区南的神禾原上发现了一座大型战国秦陵园遗址,陵园规模较大,布局完整,是迄今为止我国发掘的规模最大的战国时期陵园建筑。从目前出土文物的品位与规格推断,其主人应系王公级别的人物,很有可能是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 2…[全文]
继2004年发现“周公”甲骨文、陵坡墓地与水沟周城之后,考古专家在去年的周公庙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中又取得重大进展,不仅发现2组大型建筑基址,还试掘验证了数处周代家族墓地。 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1月9日举行的…[全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继2002—2004年分别对长乐宫二号、四号和五号建筑遗址进行发掘后,2005年10—12月又对长乐宫六号建筑遗址进行了部分发掘,钻探发掘表明,6号建筑遗址是迄今钻探到的长乐宫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建筑遗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