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庙考古又获新进展

 

继2004年发现“周公”甲骨文、陵坡墓地与水沟周城之后,考古专家在去年的周公庙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中又取得重大进展,不仅发现2组大型建筑基址,还试掘验证了数处周代家族墓地。

 

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1月9日举行的“2005年考古汇报会”上,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公庙考古队专家种建荣介绍了周公庙的考古情况:在大量勘探的基础上,考古人员分别在陵坡墓地(有人认为是周王陵)、白草坡墓地(陵坡墓地西边的200座中小型墓葬群)的正南方,各发现了一组大型建筑基址;同时,在建筑基址的南方还发现了3、4处由中小型墓葬组成的家族墓地。

 

在陵坡墓地正南方一处命名为樊村墓地的范围内,考古专家选择了一处家族墓地进行了发掘。北京大学副教授孙庆伟告诉记者:“在32座墓葬坑中有2座是马坑,一个埋了4匹马,有的墓中还出土了青铜器,这些情况说明墓主人至少也是贵族之家。”

 

在30座墓葬中,没有被盗掘的只有2座,可说十墓九空。颇为奇怪的是,这些墓葬的盗洞绝大多数是贴着墓壁下到墓室的,有的墓有6个盗洞,好像盗墓者对于墓葬的埋葬情况非常熟悉。“如同我们打扫卫生一般,这些墓葬好像都有某种标志,全部被人‘扫荡’了一遍!”孙庆伟说。

 

在陵坡墓地与樊村墓地之间,考古人员对一组大型建筑基址进行了局部发掘。在1500平方米的范围内,专家发现建筑的上半部全被破坏了,只存了基槽部分,全部揭露后呈现出具有闭合曲线的44块夯土块。

 

北京大学副教授雷兴山说:“西周的夯筑技术本不陌生,但是如此做法还是首次发现。周人夯筑基槽的方法是这样的:先开挖一个方形的土坑,填土夯打结实后,再开挖一个,再填土夯打……按照先周围后中间的顺序,一直到夯打完、使整个基槽成为一体。此时,你也不难发现一根根呈方形闭合的线,成组而有规律地分布在地面上。”

 

    此外,这处建筑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砖,其中一块长达1米的板砖,略有残损却质如石头,可谓“周代第一板砖”!而一道主要由石头铺设的排水沟,则让人产生宫殿奢华的想象。而大量仰韶文化遗迹的出现,也令考古学家兴奋不已。

责任编辑:晓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