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2月25日,江西省大余县新大余中学项目工程建设现场,工人在进行土层爆破挖掘时,发现20余枚椭圆形的“石疙瘩”。经鉴定,这些“石疙瘩”是恐龙蛋化石,化石年份约在白垩纪时期,…[全文]
圆明园以其精美的建筑景群被誉为“万园之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劫掠并烧毁,从此辉煌留在史料中,只有废墟在无声地呐喊。万园之园的大部分遗址埋藏在地下,还有很多文物散落在外。让这些文物到公众视线中来,让国人知晓它们背后的故事,圆明园管理方有个…[全文]
12月25日,浙江省永嘉县坦头唐代瓯窑遗址考古成果发布会在瓯窑小镇举行。 坦头唐代瓯窑遗址位于永嘉县三江街道龙下村,这里是瓯窑的重要分布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永嘉县文物馆对该窑址进行联合发掘,发掘面积达9…[全文]
瓯窑上刻有“大中十一年(857年)十一月”字样 瓯窑上刻有“余王监”字样瓯窑上刻有“余王监”字样 唐代瓯窑遗址现场唐代瓯窑遗址现场 …[全文]
近日,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萧县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工作队,对萧县金寨遗址进行新一轮考古发掘。 金寨遗址位于萧县庄里乡金寨村周围,面积约50万平方米,年代为新石器时代大…[全文]
古墓现场符博摄 日前,湖南益阳市桃江县文物管理所在文物调查中,发现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墓葬,墓主是清代湘军将领丁义方的母亲——一品夫人黄老夫人。 此次发现的墓葬位…[全文]
12月25日上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永嘉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在永嘉县瓯窑小镇举行浙江省永嘉县坦头唐代瓯窑遗址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永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朝阳,浙江…[全文]
坦头窑址位于温州市永嘉县三江街道龙下村,这里是楠溪江入瓯江口,也是瓯窑的重要分布区。配合杭温高铁与瓯窑小镇的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永嘉县文物馆联…[全文]
宋代古墓内出土的铜镜、酒杯等文物。岳华刚 摄 12月21日,四川青神县黑龙镇鸿化村大王沟在施工中发现了一宋代家族墓群,共有砖室墓葬9座,这是当地首次发现如此规模的宋代…[全文]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完成了“凿空”拓荒西域的壮举。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即公元前60年,中央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任命骑都尉郑吉为西域都护,统…[全文]
记者昨天从圆明园管理处获悉,紫碧山房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大成果,一期20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已完成,圆明园首次发现了半圆形码头,通过码头形状可考证乾隆船队停靠方式。 圆明园西北角的紫碧山房遗址是2017年本市考古发掘成果中七项重…[全文]
河南省唯一一处陶瓷类大遗址项目——汝州张公巷瓷窑址发掘取得新进展。22日,记者从河南汝州市文物部门获悉,截至目前,考古团队已发现了大量明、清、宋、金时期的瓷片,其中就有珍贵…[全文]
90多件从吐峪沟石窟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经过吐鲁番学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人员1年的精心修复,目前重新恢复了原貌,这是12月21日从吐鲁番学研究院传来的消息。 据了解,目前,90多件汉文、回鹘文等多种语言文字的纸质文书、内容丰…[全文]
12月21日,重庆市文物局公布各区县“镇馆之宝”,大量深藏文物库房的文物重现天日,伴随着的还有那些文物背后神奇的故事。其中,黔江区文管所的“镇馆之宝”之一“凤鸟形金身铜尾头…[全文]
2004年3月,佛冈县民安镇上岳村村民朱伟仟在建造房子挖房基时发现一座古墓,随即向佛岗县有关部门报告。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接佛冈县文广新局报告后,派员会同县博物馆对古墓进行…[全文]
最近,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萧县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工作队,对萧县金寨遗址进行新一轮考古发掘。 金寨遗址位于萧县庄里乡金寨村周围,面积约50万平方米,年代为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时期,另有少量的汉代及宋代遗存。本次发掘以了…[全文]
文物部门日前在河北定州发现一处先商时期遗迹,出土器物以陶器为主,泥质灰陶最多,可辨器型有高领鬲、蛋形瓮、盆、罐等,这为研究太行山东麓商文化起源提供了证据资料。 定州文保所所长高云波说,本次发掘发现遗迹时代较为丰富,先商、春秋、汉代…[全文]
去年年底,柯桥区平水镇兰若寺水库旁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员随即开展抢救性发掘(晚报2016年12月2日曾作报道)。墓地内是否有文物?墓主是谁?“考古现场已露出墓地全貌,年代已…[全文]
永嘉坦头唐代瓯窑遗址出土的标本 前天,由浙江省考古学会主办的2017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揭晓。在公布的八项浙江省考古重要发现中,有两处窑址遗址成功入选,它们是永嘉坦头…[全文]
浙江考古年度盘点,现场PK产生今年八强 考古专家当评委,也那么“毒舌” 上周,杭州市考古所的盘点刚结束,前天,几个项目的负责人又赶到了宁波,参加浙江省考古发现的大盘点。13个入围项目从100多个全省考古项目中筛选出来,进…[全文]
今年北京市考古发掘成果中,七项重大发现有两项在圆明园,分别是如园遗址和紫碧山房遗址,其中位于圆明园西北角的紫碧山房遗址考古进展是首次向媒体披露。 记者探访紫碧山房遗址…[全文]
“今年,北京市依据相关规定共开展考古勘探183项,勘探总面积达2206万平方米,相当于3090个足球场;考古发掘67项,发掘面积6.6万平方米,相当于9个足球场;保护各时期古代墓葬3000座、窑址140座、灰坑905座、房址30座、井140…[全文]
被专家推断为2000多年前东汉王朝设立在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西域都护府它乾城所在地玉奇喀特古城,距离新疆新和县约20多公里。当地是一大片盐碱地,几处土堆上零星分布着耐旱植物,周围遍布着农田和树木。 2013年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全文]
2017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评选会昨天在宁波新金星宾馆举行,13项考古项目进入评选会,最终选定8项为“2017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它们分别为宁波奉化下王渡遗址、宁波大榭史前制盐遗址、杭州良渚古城钟家港及池中寺遗址、永嘉坦头唐代瓯窑遗址、…[全文]
12月18日,由浙江省考古学会主办的2017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评选会在宁波举行。永嘉坦头唐代瓯窑遗址成功入选2017年度浙江省重要考古发现。 瓯窑是浙江乃至国内的重…[全文]
12月18日,由浙江省考古学会主办的2017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在宁波揭晓。宁波奉化下王渡遗址I期发掘、宁波大榭史前制盐遗址Ⅱ期发掘、良渚古城钟家港及池中寺遗址、绍兴平水镇兰若寺南宋墓地、永嘉坦头唐代瓯窑遗址、开化明代龙坦青花窑址、杭州西湖…[全文]
磁山文化,是目前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唯一一处以河北省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 1972年,位于邯郸武安磁山村的磁山遗址的发现,为我国半个世纪以来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找到了突破口。其中炭化粟的出土,一度把我国黄河流域植粟的记录刷新到距今…[全文]
近日,记者从会理县相关部门获悉,乌东德库区考古项目持续推进,目前在区域内已发现13处新石器至战国时期的地下文物,其中在位于会理县新安乡境内的猴子洞遗址,出现了金沙江流域石棺…[全文]
经过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两年多的考古发掘,确认位于吉林市的东团山遗址平地城部分存在不晚于东汉时期的城墙。同时今年的发掘中在城址内发现大量“夫余国”时期遗存,为探索“夫余国”…[全文]
12月12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陕西澄城发现了目前全国规模最大春秋时期周系墓葬。在考古勘探中,工作人员发掘了夯土墙、壕沟、陶窑与灰坑等丰富遗迹,出土了铸铜陶范、…[全文]
广西贵港考古大发现:旧城区挖出汉代护城壕
工笔山水的意境美
天津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书画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清代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