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秉绶尺牍 历代尺牍留存最广的载体是“刻帖”,“刻帖”是名副其实的尺牍渊薮。随着影印术的普及,复制古代名迹变得轻而易举,再没有刊刻法帖的必要。从新生的“影印法帖”来看…[全文]
《文姬归汉图》 北京盈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3秋季拍卖会将于十二月初揭幕,共有三大专场300余件拍品亮相,拍品门类包括中国书画、当代油画及黄永玉专场。据悉,北京盈时…[全文]
中国绘画史上对绘画理论参悟至深者以宋米芾、元赵孟頫、明董其昌、清王原祁为最,终结者是近代黄宾虹老人,而王原祁则是一位悟道者。将绘画理论与实际绘画相结合,开创笔墨精神与“理趣…[全文]
“梅瓶”一名最早见于清末寂园叟的《陶雅》,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则对“梅瓶”有较详尽的描述:“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全文]
窑口:耀州窑 年代:北宋时期 规格:高12.5厘米。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藏品 北宋初期,统治者大力提倡道教,太宗曾赐华山道士陈搏“希夷先生”名号,又在开封、苏州等地设…[全文]
高克恭《春山晴雨图》描写春山雨过之后的景象。近处景物繁茂、细致,远处景物简洁概括;前景笔墨并重,中远景笔墨轻淡,层次分明。高克恭的山水画,善于用云烟渲染气氛。在元代画家中,…[全文]
近时扬州出土《隨故煬帝墓誌》,书“隋”为“隨”字,誌文中亦有“隨大业十四年”字,引起了一些人的疑问。其实,在隋唐碑刻中书“隋”为“隨”的情况并不少见。 早在隋炀帝…[全文]
五盅盘 ,是南朝、隋唐的流行器之一,因在浅腹平底的盘内环置五个小盅而得名。五盅盘是南方地区特有既用来饮酒又可作为饮茶器具的青瓷器物,为一个青瓷圆盘里放上五个小瓷盅,其造型精…[全文]
周作人手札 文人大都身居官位,受过良好教育,他们的信函墨迹,虽然可能篇幅不长,甚至仅片言只语,但书法底蕴普遍深厚,内容也往往具有文献价值。信函书札都是“孤品”,不仅包…[全文]
周文靖,明代画家,莆田人。善山水,学夏珪、吴镇,堪配谢廷循。苍润精密,笔力古健,酝酿墨色,各臻其妙。人物、花卉、竹石、翎毛、楼阁、牛马之类,咸有高致。宣德(一四二六-一四三…[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