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巧霸气的五代倒灌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造型新颖别致 纹饰繁缛华丽

 

  五代青釉提梁倒灌壶,高18.5厘米、腹径14.3厘米、足径8.7厘米,1968年陕西省彬县出土。该壶造型新颖别致,纹饰繁缛华丽,壶盖与器身连为一体,通体施以淡青釉色。壶身为圆形,造型像一个倒置的团柿,腹部雕有三朵盛开的牡丹,其下有仰开的莲花瓣。壶盖形似柿蒂,为虚设,实际上与壶把、壶身连成一体。壶把是半圆形,好似一只飞翔中的凤凰,凤首高翘,轻轻地落在了带有莲花的壶盖上。壶嘴出水处仿佛一只狮子张开的大口,狮子的牙齿清晰可见。

 

  更加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头母狮腹下还有一头正在吸吮母乳的小狮子,母子两狮的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五代青釉提梁倒灌壶在设计构思上与众不同,极富创造性。其造型、结构新颖奇特,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可谓巧夺天工,是耀瓷中至精至美的瑰宝。该壶用鸟中之王凤凰做壶把,兽中之王狮子的口做壶嘴,花中之王牡丹缠绕壶身,集“三王”的灵气、霸气、美艳于一身,应非等闲之物,很可能是宫廷贡品。

 

  应用连通器原理 设计巧夺天工

 

  五代青釉提梁倒灌壶不仅艺术价值无与伦比,更吸引人的是它壶内巧夺天工的设计。

 

  古代工匠利用了连通器液面等高的原理,在倒灌壶的内部设计了两个通心管,中心通心管底部连接壶底梅花形小孔,上端则高于壶中的酒面,这样倒灌壶正置时壶底的小孔不会漏酒;另一个通心管在壶嘴处,确保向壶中注酒时酒不会从壶嘴溢出。

 

  倒灌壶不仅是一件非常有趣的实用酒器,而且由于没有可以打开的盖,所以比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壶密封得更加严实,酒不容易挥发,灰尘也不能落入壶内,非常卫生。

 

  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应用连通器原理。广西灵渠开凿于公元前214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灵渠的陡门就是世界船闸史上最早的船闸雏形,它便是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我国传统观点认为精液是血液的“浓缩”、是人体的“精华”,李时珍就曾经用倒灌壶向病人解释“精满自溢”的生理现象,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这也给了我们现代人一个启示:倒的终点为正,正的终点为倒,否极泰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越限度。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