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清代五彩缂丝织孔雀羽龙袍 黎族织锦筒裙 傣族织锦被面 正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展出的“经纶造化——中国民族织锦文化特展”,精选了中国民族博物馆的150件民族织锦精品及大量珍贵图片和史料,涵盖我国16个民族的18个锦种,集中呈现了织锦的多元特性与魅力。 其价如金 织造费时费功 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张志文介绍,织锦是各类织物中结构最复杂、花色...
“五彩霓裳·民族瑰宝——海南黎族织锦·服饰精品”展。上海鲁迅纪念馆 供图摄 由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与上海鲁迅纪念馆联合举办的“五彩霓裳·民族瑰宝——海南黎族织锦·服饰精品”展9日起亮相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 “五彩霓裳·民族瑰宝——海南黎族织锦·服饰精品”展。上海鲁迅纪念馆 供图 摄 海南岛黎族传统纺织染绣技艺已有3000多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黎族...
编码一年多,四步复原《国家宝藏》里的“五星锦” 这么精美的图案是如何织出来的?一万多根经线中要是断了一根怎么办?前晚,《国家宝藏第二季》第六期中的最后一件重量级国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以下简称五星锦)一亮相,就刷爆了朋友圈。而这件大受欢迎的“五星锦”,正是由中国丝绸博物馆“汉机织汉锦”团队利用老官山汉代提花织机复原的。 昨天下午,记者第一时间来到现场,中国丝绸博物馆织造馆内已经...
12月24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乖幺妹土家族织锦基地,工人在制作织锦产品。 新年临近,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土家族织锦企业加紧制作手提包、服饰、家居装饰品等织锦产品,供应节日市场。土家族织锦技艺历史悠久,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当地依托旅游资源优势,扶持土家族织锦产品向规模化、精品化发展。目前,武陵源区开发的织锦产品已有100余种。
10月底,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传承人金东秀在当地展示织锦带技艺。徐雪摄 作为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为数不多的织锦带传承人,36岁金东秀的忙完农活家务后,便是她每日得以放松的“织锦时间”。这种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技艺,是羌藏文化的“活化石”。 舟曲县地处白龙江上游高山深谷地带,“一山看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其独特的藏族服饰结构式样,锦带就是舟曲藏族民众一种独特的服饰品。 ...
5月20日,五星汉锦复原中期汇报会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国际中心举行。馆长赵丰介绍了“五星锦”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成功复原的全过程。 1995年10月26日,中日尼雅考察队开掘新疆尼雅古墓群8号墓,出土大批珍贵文物,其中一块织锦护膊尤为光辉灿烂、耀人眼目,青底白色赫然织就8个汉隶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其色彩之斑斓、织工之精细实为罕见,被列入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23年后...
《锦行天下——中国织锦文化展》成都启幕 各类织锦“百花齐放” 11月20日晚,《锦行天下——中国织锦文化展》在成都博物馆举行了开幕式,该场展览将于11月21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据介绍,本次展览现场汇集了来自成都博物馆、蜀锦织绣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的馆藏精品140余件(套),将从锦的源流发展、技艺演变、功能应用等方面展示历代蜀锦、宋锦、云锦、壮锦的织锦特点,弘扬中国传...
9月10日,杭州西湖博物馆正在举办“锦里西湖胜画图——馆藏民国西湖织锦精品展”。展览集中展示了西湖博物馆历年征集的馆藏西湖织锦文物精品,展出的60余件西湖织锦均是民国时期由都锦生、袁震和、国华、启文、荣成、锦成等当时名噪一时的丝织厂出品,其中更有袁震和制平湖秋月织锦、都锦生制雷峰塔织锦、“荷亭消夏”五彩织锦等文物精品,所用的丝质皆属上乘,精湛的工艺再现了民国西湖的秀美风光与别样景致。(浙江在线记者...
遗产编号 ⅷ-20 所属地区 广西·百色·靖西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 申报日期 2006 一、简介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西地区。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
遗产编号 ⅷ-6 所属地区 湖北·恩施州·来凤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来凤县 申报日期 2007 唐宋时期随着土家族地区与汉族经济交流的增多,土家族地区的纺织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女勤于织,户多机声"的社会风气,当时土家族的"布",被汉人称为"溪布"、"峒布"或"峒锦". 元、明、清土司统治时期,湖南、湖北土家先民用丝、棉织峒锦、峒被、...
遗产编号 ⅷ-11 所属地区 山东·菏泽·鄄城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菏泽市鄄城县 申报日期 2006 概 述 鲁西南民间织锦,系鲁西南一带的纯棉手工纺织品,俗称“土布”、“粗布”等,因图案绚丽似锦,1985年被山东省工艺美术所定为此名,简称“鲁锦”。鲁西南民间织锦技艺以嘉祥为盛。 早在春秋时期,嘉祥一带就是桑蚕之地,纺织业十分兴盛...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技艺 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编号: Ⅷ-20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 壮锦历史极为悠久,壮族先民在汉代织出的“斑布”就是其前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在广西罗泊湾汉墓的七号残葬坑内发掘出土了数块橘红色回纹锦残片,证实汉代广西已有织锦技艺。 壮锦技艺形成于唐宋时代,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在明代列为贡品,清末民初...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技艺 地区: 湖南省 编号: Ⅷ-18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酉水流域土家族织锦技艺主要分布于永顺、龙山、保靖、古丈四县的土家族聚居区。土家锦用绵线织成,俗称“打花”,主要有打花铺盖(土家语西兰卡普)和花带两大品种。其中西兰卡普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它采用“通经断纬”的挖花技术,分为“对斜”平纹素色系列和“上下斜”...
图:“衣锦荣归”展览现场:“奇宝勋华”展区/记者冯雷摄 衣锦荣归—清代织锦珍品特展”正在河南博物院举行,五十二件展品是台北歷史博物馆精心挑选,全部出自河南运台“月字号”织锦,其中不乏江南三织造上乘之作。通过织锦艷丽悦目的色彩和丰富的意象图案,共同感悟中华人文审美与精神。 回到当年出发地展览 河南博物院创建之初,收藏了一批清代织锦,当时被编为“月字号”。一九三七年抗日战...
古代瓷器织锦纹饰鉴赏 陶瓷和织锦都是我国古老的手工艺品种。瓷器上出现织锦纹饰,应该是滥觞于金元时期的磁州窑和吉州窑。元代景德镇窑的青花和釉里红瓷器也开始使用锦纹装饰。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中锦纹的使用发展迅速,纹饰品种不断增加。由于“瓷都”景德镇的“风向标”的作用,景德镇窑青花瓷器中锦纹的运用也影响到了其他的众多窑口。清代瓷器对锦纹的运用可谓发展到了极致。瓷器中出现的锦纹式样,以几何图形为基调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