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土家织锦做工真细,真漂亮!”连日来,恩施西兰卡普在南京博物院展出,赢得当地市民交口称赞。 此次“织被天下——云锦与西兰卡普”交流展由南京博物院和恩施市来凤县民族博物馆联合举办,84件西兰卡普和57件南京云锦参展。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的一种传统织锦,意为土花铺盖,工艺原始复杂,在多种图案花样中保存了土家族生活气息与文化气息,反应土家人与自然艺术写照。2006年,西兰卡普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
2016年12月30日上午10时,由河南博物院、台北历史博物馆和苏州丝绸博物馆主办的“衣锦荣归—清代织锦珍品特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幕。这是继2016年年初“盛世风华—两岸唐三彩交流展”之后,河南博物院与台北历史博物馆之间又一次展览文化交流。台北历史博物馆馆长张誉腾,河南省台办副主任崔兴莉、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康洁、河南省博物院院长田凯,苏州丝绸博物院副馆长王晨等人参加了开幕式并剪彩。 ...
日前,上饶县石狮乡王家坝村白岭小组一处施工工地专家云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饶市博物馆和上饶县博物馆的有关专家对工地发现的古墓进行了现场发掘,经断定,该墓为明代官员墓。记者发现,和此前众多被发现在江西境内的古墓相似的是,上饶这座明代古墓,同样也出土数件精美完好的丝织品。 那么,为何被发掘的江西古墓中,都有精美完好的纺织品呢?古代时期,江西的纺织技术又达到何种水平?顺着古墓,我们探寻江西这...
“千里迢迢来杭州,半为西湖半为绸”,这句传唱千年的俗曲中提到的西湖和绸,在西湖织锦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11月5日,杭州西湖博物馆推出了“锦里西湖胜画图——馆藏民国西湖织锦精品展”,将历年征集的馆藏西湖织锦文物精品进行集中展示。 展览将展出的60余件西湖织锦均是民国时期由都锦生、袁震和、国华、启文等当时名噪一时的丝织厂出品,其中更有袁震和制平湖秋月织锦、都锦生制雷峰塔织锦、“荷亭消夏”五彩...
昨日,由天一阁书画艺术院联合杭州西湖博物馆举办的“锦里西湖胜画图——民国西湖织锦展”在天一阁博物馆开展,集中展出70余件民国时期以西湖为主题的织锦作品。 织锦是中国技术水平最高的丝织物,曾随着丝绸之路的团队走遍世界。江南水乡杭州,丝织业的历史也十分悠久。近代,随着现代丝织技术的革新,出现了以表现西湖风景为主的织锦。民国时期,西湖风景织锦广受欢迎,杭州城里涌现出了都锦生丝织厂等著名的近代民...
10月20日,由杭州西湖博物馆、舟山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锦里西湖胜画图——民国西湖织锦展”在舟山博物馆开展。 织锦是中国技术水平最高的丝织物,用丝线织成各种花纹的织品,织锦因此而得名。在中国七千多年养蚕缫丝的历史里,织锦作为丝绸中最美丽的部分,曾随着丝绸之路的团队,走遍当时的世界。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数千年生活创造的过程中,织锦也呈现了多种多样的风格,如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等。江南水乡杭州...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的民族服饰研究室里,一架传统纯木质腰式斜织机还在工作着。作为全国屈指可数会西兰卡普(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学生,研一的李冬英昨天在这架织机上挑织、捡花,备战下一场比赛。 李冬英出生在土家族集居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靛房镇万龙村,从小就喜欢土家织锦。高考后,她报考了民大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开始对土家织锦系统调研。 大三暑假,李冬英决定跟着织锦工艺大师叶菊秀学习织锦,...
图为一件描绘赫拉克勒斯砍下九头蛇头的织锦,来自米希尔·梵·奥利 (Michiel van Orley) 创作的“赫拉克勒斯的劳工”(The Labours of Heracles) 系列。 中国文物网 8 月 10 日编译报道:使用织物装饰室内的传统可追溯至古老文明时期。在中世纪,珍贵的织物代表高贵,象征着贵族的地位和权力。在当时织锦备受追捧,它们采用金银线、丝绸和羊毛等昂贵原料,制作周期长,因...
2月15日下午,《天上云霞——金文大师新春云锦展》在南京博物院展出。展览共展出160多幅由金文织造的云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惊艳,还非常“考眼力”。其中一幅《传奇》,正面看是山水画,从下往上看是一排字“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从左往右看又是一排字,“从此再也忘不了你容颜”。 考眼力 不同角度风情各不同 别看金文60岁了,他的云锦作品可是非常“潮”!2007年8月,台湾首富...
199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中日尼雅遗址联合考察队”在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汉晋时期绿洲城邦古国“精绝国”)一座高规格的王墓中,发现了一件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纹样的织锦。据考证,这件织锦为射箭时的护臂(“射褠”),年代在东汉中后期,即公元1世纪末—2世纪末。织锦色彩绚烂,纹样诡秘神奇,所载文字激扬,为国内外高度关注,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从材质上看,“五星...
一年一度的文化遗产日,历来是杭州博物馆展示经典文化、惠及民生的重要节点。2013年,与佛山博物馆携手推出的“佛山窑 甲天下”特展广受社会关注,2014年,杭博进一步加强馆际交流,把文化视野拓展到国土的最南端。6月12日上午,杭博与海南省民族博物馆联袂策划的“衣被天下——黎族织锦艺术展”正式开幕。 开幕式简朴又率性。杭州、海南两地博物馆馆长介绍策展始末,感谢两地策展团队的辛勤付出,共同希望以...
虽然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但是依赖手工制作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织锦技艺仍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尴尬境地。对于土家织锦的发祥地、湖南省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龙山县的土家织锦传人刘代娥而言,情况更是如此。 土家人的“西兰卡普” 不会唱,也不那么能言会道,但湖南武陵山区勤劳的土家族人的双手往往巧夺天工。 流传于土家族的有位名为西兰的土家姑娘尤其如此。相传西兰是土家山寨最漂亮最聪明的姑娘,她把...
在湖北宣恩县一处新建立的工人合作社内,两妇女正在展示她们新织的土家锦 土家摆手舞 中国文物网6月28日编译报道:生活在中国湖北的土家妇女正努力复兴传统锦织艺术。 在土家语里,“西兰卡普”是铺盖的意思,用以指图案丰富的锦缎;古代时,土家人民会将“西兰卡普”作为贡品奉送皇室。“西兰卡普”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现常用来制作...
图为:2009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土家织锦艺术、传承、发展与利用的整合性研究》课题结证书,课题主持人:田明 图为: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 【人物名片】 田明,又名田绍傑,1948年出生,男,土家族,湖南湘西人。吉首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已退休。民族文化学者,美术家。现为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中国...
土家族织锦 【导读】湘西土家族织锦工艺是酉水流域土家族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同时,土家织锦又是土家族显著标志之一,对土家族的认同性和凝聚力有着特殊价值。而湘西酉水流域土家地区是土家织锦手工技艺的原生地和最后一块热土,是全国土家族中至今仍保留有民间自发织造风尚的唯一区域。因此,保护和继承这份文化遗产,显得十分必要,十分紧迫。 织锦工艺文化深远 历史悠久 湘西土家族织锦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湘西北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