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记者从中国法院网了解到,北京大兴区三名嫌疑人被指控自制并销售假冒“李锦记”等多个老字号调味料。目前,三名嫌疑人被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公诉至法院。李锦记自1888年创办至今已有122年,是香港著名的老字号酱料生产商。在其发展的历史中,各种商标侵权案层出不穷。记忆犹新的是,“李锦记的商标侵权案”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也曾上演。 李锦记夺回无线网址 守住移动营销阵地 两年前,李锦记有限公司向中国国际经...
20日,中国邮政首次发行了《中医药堂》邮票,分别呈现中国四大药堂:北京同仁堂、浙江胡庆余堂、苏州雷允上和广州陈李济,这是对中药文化传统的又一次认定。其中有“江南药王”之誉的胡庆余堂也在这天举办了2010中药文化节,试图以传统中药制作技能表演、中药材真伪鉴别、中药猜谜等活动让传统中药文化以趣味化的形式走近大众。 2010中药文化节上,人们在方回春堂挂号求医。 《中医药堂》邮票...
日前,某电视台做了一期老字号节目,邀请了一些上海老字号来讨论老字号的前途问题。我个人觉得,现在老字号的突出问题有三个:第一,老字号企业不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而属于竞争性很强的消费品或者服务领域,却采用比较传统的国有机制,企业上上下下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压制。只有少数意识比较特殊、给予的待遇比较特殊的老字号企业有点特殊的市场表现,更多的企业存在着发展机制的内在缺陷。第二,老字号企业的做法、思路、...
宝庆银楼、绿柳居、马祥兴、永和园、四明眼镜、南京同仁堂……这些老字号伴随着好几代南京人的记忆,更多的老字号则在人们印象中渐行渐远。好在南京老字号已经深谙商道,如今它们抱团取暖,其中不乏行业佼佼者。 南京市老字号协会秘书长唐亦飞昨天表示,目前,南京的老字号经营状况良莠不齐。根据南京老字号协会网站的数据,南京目前有老字号企业72家,其中经营较好的不到半数,而还有一部分则因为种种原因停业关张。一家老...
东莞的老字号动员令其实早在今年5月份就发出了,不过,最近的消息给挖掘老字号的工作又扭紧了发条。东莞2010年第17次市长办公会议日前通过了《关于扶持“东莞老字号”企业发展实施细则的请示》。市长李毓全表示,加强挖掘、保护、培育和扶持东莞老字号企业,可以增强老字号企业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力。 老字号除了享受《东莞市创建名牌奖励实施政策》外,《细则》还从多个方面提出对老字号企业予以扶持。比如,融资方面,...
广州“莲香楼” 广州“莲香楼”享誉国内外,有“莲蓉第一家”之称。广州“莲香楼”于1889年在广州城城西一隅开业,原为专营糕点美食的“糕酥馆”,这就是“莲香楼”的前身。 当时西关一带住户多是富裕人家,因而饮食业异常兴旺。“莲香楼”...
“吉庆祥”月饼 清朝光绪33年(1907年),云南本地人陈惠泉、陈惠生兄弟二人,两人的小名分别叫小庆和小祥,在得到妹婿袁吉之的资助后,各取三人小名中的一个字,定名“吉庆祥”作为招牌。请画家胡应祥设计了商标,商标中的“戟”和“磬”取“吉庆”的谐音,表达了吉祥、欢庆、团圆、祥和之意...
“月中桂”糕点 云南“月中桂”食品创办于1925年,由熊绍武创办的,由于熊绍武很重视产品质量,奉行了“薄利多销、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经营思想,逐渐赢得了广大顾客的信赖。到1949年,生产场地由当初的608.49平方米增加为685.73平方米,员工由10人增加为53人,固定资产6851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在各级党和政府的...
“桂美轩”糕点 昆明老字号糕点作坊“桂美轩”创建于1936年。创始人任明卿先生。 任明卿先生之子任治平生前曾透露:任明卿先祖原姓桂,系清朝中期桂系皇族,因宫庭失意迁往云、贵两省,为避人祸改姓几代。任明卿先生凭籍昆明四季如春,祥和温磬的人文、地理优势,选址于昆明玉带河畔复兴村,始亮“桂美轩”字号。为不忘祖宗,“桂...
赖汤圆迄今已有百年历史。老板赖元鑫从1894年起就在成都沿街煮卖汤圆,他制作的汤圆煮时不烂皮、不露馅、不浑汤,吃时不粘筷、不粘牙、不腻口,滋润香甜,爽滑软糯,成为成都最负盛名的小吃。 直至30年代赖元鑫才在总府街口买了间铺面,坐店经营,取名赖汤圆。从开始的黑芝麻、洗沙心,逐渐增加了玫瑰、冰桔、枣泥、桂花、樱桃等十多个品种。各种馅心的汤圆又形状不同,有圆的、椭圆的、锥形的、枕头形的。上桌时,一碗四...
乌镇建镇日久,饮食文化自有其独到之处,据几百年以前的《乌程县志》上记载:“乌镇著名骨亦有味桐乡县志云酱鸡名许鸡,出青镇以其姓得其名也,今著名者为三珍斋许姓已无”。志书原文充分印证了“三珍斋”烹制的酱鸡尤其出色。也说明那时的“三珍斋”酱卤制品制作技艺已很精湛了。 大约在清道光年间,距今约150多年前,“三珍斋...
早在清朝末年,成都街头巷尾便有许多挑担、提篮叫卖凉拌肺片的小贩。用牛杂碎边角料特别是牛肺成本低,经精加工、卤煮后,切成片,佐以酱油、红油、辣椒、花椒面、芝麻面等拌食,风味别致,价廉物美,特别受到拉黄包车、脚夫和穷苦学生们的喜食。 20世纪30年代在四川成都有一对摆小摊的夫妇,男叫郭朝华,女叫张田政,他们看到一些废弃的内脏都被扔掉,觉得很可惜,小两口反正也还没有事做,正耽于生计,于是就清晨就到屠场...
龙抄手皮薄馅嫩,爽滑鲜香,汤浓色白,为蓉城小吃的佼佼者。龙抄手的得名并非老板姓龙,而是创办人张武光与其好友等三个伙计在当时的“浓花茶园”商议开抄手店之事,在切磋店名时,借用“浓花茶园的“浓”字,以谐音字“龙”为名号(四川方言“浓”与“龙”同音),也寓有“龙...
孝感麻糖是湖北有名的地方传统良品。配方是以精制糯米、优质芝麻和绵白糖为主料,配以桂花、金饯桔饼等,经过12道工艺流程、32个环节制成,孝感麻糖外形犹如梳子,色白如霜,香味扑鼻,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暖肺、养胃、滋肝、补肾等功效。孝感麻糖历史悠久,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吃过并赞不绝口,从而一举成为皇家贡品。成品主产地为孝感城南的八埠口。据说,只有用城关西门外隍潭的R...
陈麻婆豆腐(人们仍习惯于称之为麻婆豆腐)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开创于成都外北万福桥边,原名“陈兴盛饭铺”。 店主陈春富早殁,小饭店便由老板娘经营,女老板面上微麻,人称陈麻婆,当年的万福桥是一道横跨府河,不长却相当宽的木桥。两旁是高栏杆,上面是抓鱼,绘有金碧彩画的桥亭,桥上常有贩夫走卒,推车抬轿等苦力之人在此歇脚、打尖。光顾“陈兴盛饭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