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考古学家发现的“埃及艳后”克莱奥佩特拉的头像 据英国《每日邮报》4月16日报道,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15日发表声明称,考古学家将于近日在埃及北部亚历山大城的一处神庙遗址进行挖掘,此处极有可能发现“埃及艳后”克莱奥帕特拉和其情人马克·安东尼的墓穴。声明说,2008年,考古学家在亚历山大以西的塔波西里斯·马格纳庙遗址内发现了数尊克莱奥...
别了杭州西湖,只十几分钟车程,便是江南常见的丘陵,虽是深冬,天气蔫冷,眼睛总是绕不开山坡上丛丛浓绿。乡间土路,曲曲折折,布满辙痕。散落在路边,稻田里的古陶片,弯下腰就能随意检拾。古代先人遗址,星罗棋布点缀在这片土地上,穿行其间,时间,似乎要将我拉回到远古,又似乎将我定格在远古与现代之间。 这里就是被列入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源头的良渚文化遗址群。 东苕溪潺潺流动,蜿蜒向东。从气势恢弘的宫庙遗址,到河...
12日,记者从上高县了解到,来自北京的中科院和江西省博物馆、南昌市博物馆等十余位专家和考古工作者,来到上高县蒙山古银矿遗址进行联合科学考察。专家考证后一致认定该银矿遗址为目前我国发现最大的、保存较完整的古银矿遗址,也是我国古代四大银矿之一。 专家从该矿的生活器皿残片中发现了南宋时期的高档生活器皿,来自洪洲窑与景德镇的青白玉等官窑。并从现场发现的炉渣流动状态显示及矿渣金属残留少的状况,证明当时的配...
河北省文物局8日透露,该省文物部门在青兰高速邯郸西出口沿线探明2处古文化遗址,分别为龙山和商代文化遗址1处、战汉文化遗址1处,再次印证古城邯郸有着深厚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探明古墓葬31座(处),年代从宋元至明清不等。 据悉,邯郸文物部门从2008年7月起,开始对青兰高速邯郸西出口沿线的地下文物进行勘探。勘探线段东起邯山区隐豹村,西到磁县河口村。途经董二庄、北羊井、东西王庄、于二庄等村。勘探...
宁夏水洞沟遗址日前出土了一批陶器,主要为罐、碗等生活用具,距今4000年到5000年。 据宁夏文物局消息,水洞沟遗址日前出土的陶器主要有罐、碗等,为生活用具,距今4000年到5000年,为探索黄河文明的渊源提供了新素材。 水洞沟是中国发现时间最早的两个旧石器文化遗址之一。水洞沟石器中有大量极为明显的欧洲莫斯特文化、奥瑞纳文化的技术风格,是中国众多旧石器文化遗址中极为罕见、可以与欧洲旧石器文化传...
近日,《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已经得到专家组的原则通过,俟建设经费到位,工程将立马开工。根据这个设计方案,整个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建成后将达27平方公里,建设项目投资为23.45亿元。根据相关设计,这个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一个地区性的旅游景点。 通过建设遗址博物馆的方式,可以寄托我们对于逝者的哀思,亦可以有效保存北川大地震之后造成的文物。但如此庞大的设计方案、如此高额的建设成...
据中国文物局-陕西文物局消息,3月26日,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到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工地调研,并现场召开会议解决有关问题。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一同调研,西安市市长陈宝根陪同;省政府秘书长秦正,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文物局、司法厅、教育厅、国资委负责人参加调研。 袁纯清一行来到含元殿遗址,深入建设工地听取相关方面的工作汇报,查看公园建设情况,并召开座谈会研究解决遗址公园建设中...
记者(4月2日)从甘肃省定西市委宣传部获悉: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定西市安定区文物普查组发现一处距今约4000年左右的大型齐家文化遗址。发现完整的齐家文化白灰面房址,在甘肃尚属首次。 据介绍,这一遗址位于安定区香泉镇云山村云堡山,面积约200万平方米。遗址暴露出的遗物遗迹十分丰富。普查组还清理出一座完整的白灰面房址,房址长和宽各为3.7米。专家分析认为,这一遗址是齐家文化大型居落遗址。 专家...
记者今日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获悉,该省近日对高阳县北辛庄遗址发掘发现大宗辽金时期遗物,从遗迹、遗物分析判断该遗址为辽金时期村落,且延续时间较长。 据了解,为配合大广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相关市、县文物部门,对高阳县北辛庄遗址进行了发掘,共发掘灰沟1条,灰坑26座,发掘面积1700平方米。 该遗址中出土大量遗物,不仅有元代鸡心底白釉碗、青釉葵口印花碗、豆青釉芒口碗,还有唐开元通宝、...
从4月1号到4号,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受灾严重的四川北川县城遗址向祭扫群众开放。 在4月4号清明节当天,约5万人次进入县城遗址进行祭奠活动。考虑到大家的意愿和需求,北川县委县政府决定将老县城开放时间延长两天。 清明节当天,记者在北川老县城看到,前来参加祭奠的车辆排成了长龙。为缓解交通压力和维持现场秩序,当地交管部门派出上百名交警,从安县至任家坪收费站,沿线指挥、疏导过往车辆。 为...
4月1日,济源市文物工作队考古人员向记者展示在天坛街道办柴庄考古工地发掘出的商周时期绳纹陶片时介绍:“据初步调查,柴庄遗址占地面积约10万余平方米。” 近日,济源市文物工作队在配合柴庄住宅小区建设工程文物勘探时,发现一处商周文化遗址。遗址文化层厚1.4米至3.2米,根据土质、土色、包含物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为耕土层,泥质灰陶较多,纹饰多为粗绳纹和细绳纹。第二层为战国至两汉文...
北阡文化遗址第二次考古发掘现场 出土的各类陶器 “红烧土”房屋遗址 从3月26日开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山东大学考古实习队与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合作,对青岛市即墨北阡文化遗址进行了第二次考古钻探和发掘。记者 4月6日采访了解到,在2007年第一次发掘的基础上,此次又新发掘了四座周代墓葬,发现了成套的陶器及殉狗等,同时还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早期的二次合葬墓及...
陕西省考古人员近日在岐山周公庙遗址发现了一批甲骨文,通过解读内容,发现了有关周文王的父亲——“季历”的名字,这一重要发现对进一步完善西周诸王年表有重要意义。 这批甲骨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组成的周公庙考古队,在一处西周时期的灰沟中出土的,总共有7600多片,其中刻有文字的是688片。在可以辨认的1600多个文字中有“王季”、&...
在杭州富阳市泗洲村宋代造纸作坊遗址出土的距今已整整1000年的宋代方砖。 经过近半年的考古发掘,一座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的宋代造纸作坊遗址在杭州富阳市高桥镇泗洲村露出全貌。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认定,它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工艺流程保存最为完整的造纸作坊遗址。泗洲宋代造纸遗址的发现,是对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一个实证,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 可是,伴随着发现中国最早造纸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