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ⅲ-13 所属地区 广东·深圳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 申报日期 2006 沙头角鱼灯舞起源于明末清初,流行于沙头角、盐田及香港新界等地,为渔民逢年过节、拜神祭祖必备节目。鱼灯制作精巧, 用竹篾扎成鱼状,糊纸绘彩再涂上桐油,下装短棍 ,举棍起舞穿梭如海中鱼群。伴奏乐器有锣、鼓、钹、锁呐、螺号等。
遗产编号 ⅲ-14 所属地区 广东·湛江·廉江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广东省廉江市 申报日期 2006 “舞鹰雄”流传于雷州半岛已几百年,竹园村的“舞鹰雄”以高难度著称。 “舞鹰雄”的起源,有一个传说。从前雷州半岛东北部有座大山,山上飞禽走兽众多,其中鹰和雄常一起嬉戏觅食,甚是有趣。又传说鹰、雄能驱邪镇妖,给人们带来如意吉祥,因而每逢新春佳节或...
遗产编号 ⅲ-22 所属地区 广东·惠州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广东省惠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舞火狗源于龙门县蓝田瑶族传统的民间习俗。相传,先祖靠狗奶养大,要瑶民永记狗作为“再生之母”的恩德,规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团圆节(中秋节)之夜,举行舞火狗活动。 舞火狗是蓝田瑶族对狗图腾崇拜祭祀的舞蹈活动。未婚姑娘在手臂、腰部用山藤绑上黄姜叶,头戴竹笠,...
遗产编号 ⅲ-15 所属地区 广东·茂名·化州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广东省化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跳花棚俗称“跳傩”,明朝末年随福建福州府蒲昌县珠机巷大井头村民迁居化州时传入。据考证,“傩”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祭祀仪式,以戴木制面具为特征,先有傩舞后有傩戏。经不断的改良及提炼,与当地习俗相结合,形成具有古朴浓郁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舞蹈,数百年...
遗产编号 ⅲ-22 所属地区 广东·汕尾·陆丰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广东省陆丰市 申报日期 2006 钱鼓舞是广东省汉族民间舞蹈之一。钱鼓舞原是陆丰钱鼓曲艺班的最后一个高潮舞蹈节目,所以也叫做“抛钱鼓".流传于陆丰的钱鼓舞分为东西两路:东路钱鼓流传于碣北镇的东埔、滴水、桂林等村、碣石镇的新寮管区、内湖镇的内湖圩及其将军堂村和桥冲镇的松竹寮等村。西路...
遗产编号 ⅲ-4 所属地区 山东·临沂·河东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临沂市河东区 申报日期 2006 相传临沂市河东区三官庙村在1750年就已经有了舞龙艺术,并参加无数次龙灯比赛。2000年10月,三官庙村龙灯扛阁队代表山东省,参加了由国家文化部社图司、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首届"重庆?中国铜梁龙灯艺术节"中华龙舞邀请赛。该队以精湛、高超的表演技巧...
遗产编号 ⅲ-5 所属地区 山东·淄博·周村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淄博市周村区 申报日期 2006 周村民俗活动异彩纷呈,“周村芯子”是其中最独特的娱乐形式。每当逢年过节,由儿童装扮剧中人物站立在几个人高的细细的芯子上,由人抬着行走,招摇过市,险中求趣,令人叹为观止,是当地人喜闻乐见的活动。 周村芯子的渊源大概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传说泰山奶奶...
遗产编号 ⅲ-5 所属地区 山东·淄博·临淄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淄博市临淄区 申报日期 2006 阁子里芯子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主要是利用铁质支架把装扮成各种戏剧人物的儿童表演者稳定在高竿或其他造型之上,演绎各种故事。远远望去,人物悬空,非常玄妙、奇特、惊险。因铁支架如灯芯在内支撑,故称为“芯子”,一般一个芯子表现一个剧情或寓意。临淄区南王镇阁...
遗产编号 ⅲ-5 所属地区 山东·济南·章丘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济南市章丘市 申报日期 2006 飘色,又称抬阁、芯子。集服饰、色彩、化妆、装饰、表演和金属工艺等技艺于一身, 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和工艺美的特点,是民间艺术百花园的一朵奇葩。 章丘芯子起源于明朝,是受颤轿的启迪,起初人们为了驱逐邪魔祈求吉祥, 将男女儿童扮成神话中的天神...
遗产编号 ⅲ-4 所属地区 吉林·延边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吉林省延边州 申报日期 2006 相传扇子舞起源于传统巫俗,后来发展成为表演性的一种舞蹈形式。古朝鲜族人,在祭祀神灵檀君、祈求上天保佑的仪式上时,必用老成女子,也称“巫人”。巫人行巫的目地是与神灵沟通,上祈民愿,下传神的旨意。在行巫时,最初是手持矛而舞,后改用扇子,通常是右手持扇,左手持铃,...
遗产编号 ⅲ-5 所属地区 吉林·延边·图们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吉林省图们市 申报日期 2006 刀舞,是一种由剑舞演化而来的舞蹈。关于刀舞的由来,还有一段令人神往的传说。新罗国有位名叫黄昌郎的壮士,7岁的时候就能挥舞长剑表演,气势如虹。他一人来到百济市舞剑,观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深深为队的剑术所吸引。百济王听说以后,召黄昌郎入宫表演。,黄昌郎借...
遗产编号 ⅲ-9 所属地区 吉林·延边·图们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吉林市图们市 申报日期 2006 长鼓舞素有朝鲜族舞坛上的一颗明珠之美称,历来备受朝鲜族人民的珍爱。长鼓舞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始终以其典雅飘逸的舞姿驰名中外。 长鼓的表演,以柔软的扛手、伸肩、鹊雀步等动作为主,以肩挎长鼓,右手持鼓鞭,边跳边敲鼓的形式表 演,身、鼓...
遗产编号 ⅲ-14 所属地区 吉林·松原·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吉林市前郭县 申报日期 2006 植根民众 被称为蒙古族舞蹈活化石的安代舞,是流传内蒙古通辽市周边地区的一种原生态舞蹈。安代舞发源于库伦旗,据考证约形成于明末清初。当时库伦体制是"政教合一",寺庙林立,僧侣众多。清朝中期,各地闯关东的移民大量涌入草原,不同部落...
遗产编号 ⅲ-2 所属地区 四川·南充·阆中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南充市阆中市文化局 申报日期 2006 灵山秀水的古城阆中,除把山之魂水之韵古之城留给世人外,还给人们留下了千年之舞――阆中“巴象鼓舞”(又名八仙鼓舞)。 舞的活化石 “巴象鼓舞”,是阆中渝水土著巴族宗(板遁蛮)人继承其先祖“前歌后舞”传统,在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时阵前...
遗产编号 ⅲ-3 所属地区 四川·巴中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巴中市平昌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 达州市达县文化体育局 南充市营山县文化体育局 申报日期 2006 《翻山铰子》是一种挥舞和击打铰子(铜质小镲)的男子舞蹈。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四川卷》记载,四川汉族民间舞有39种85个节目。《翻山铰子》就是其中之一。 建国前,主要分布在平昌县的西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