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铜器主要分为鼎、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量器、铜镜及杂器等九类。 1.鼎 鼎是青铜器的最重要器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一般来说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鼎有很小的,也有极大的,小的不足四寸,而鼎中之王应为1939年殷墟武官村吴家柏树坟园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
鉴定中了解古铜器锈蚀的特点非常重要。由于地域的不同和各时期青铜材料的不同、锈蚀年代的长短不同,都会表现在铜锈上。我们一般说的红斑、绿锈、黑漆古、水银沁等,都是最常见的铜锈现象。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多种锈色。真锈是由铜器体内生出来的,特点是有根基、有层次、有硬度、有牢度、有光泽。而假锈,主要是两种作伪方法,一种是短时间内腐蚀所成,另一种是涂抹粘附而成。所以做出来的锈,多表现为锈浅浮、色粉绿、无...
古代青铜器的器型雄伟、纹饰瑰丽,在数千年悠久的岁月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集极高的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于一身。随着收藏市场的火爆,近年来国内青铜器的价格一路狂涨,过去曾被走私出境的青铜器正在源源不断地回流。但另一方面,由于其仿造所需的生产条件以及工艺并不复杂,所以仿古铜器成为一些不法之徒获取暴利的手段,诸如移植、拼接等仿造新工艺也层出不穷,令藏家防不胜防。仿古铜器数量之多也让人叹为观止,无论古玩店铺...
近日,记者从湖南省双峰县了解到,双峰县杏子铺镇坳头山村村民刘华新今年在住宅后整理山坡时,挖出了包括春秋饕餮纹虎型钮编钟在内,一批共12件珍贵编钟青铜器。面对这些分量非凡的古董,刘华新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与村支书一起,把这批文物上交给了文物管理局。 经现场初步清点,这批青铜器有完整器5件,残损器2件,其他碎片经拼对后为5件,共计12件。由于土质为黄土层,无明显墓葬土质痕迹,初步判断为窖藏。 ...
为促进全市文物旅游事业蓬勃发展,保护珍贵文化遗产,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我市公布葡萄寺遗址、红岩摩崖石刻等四大类11处不可移动文物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遗址类4处,分别为葡萄寺遗址、柳家湾宫殿遗址、青龙宫殿遗址、耀州城墙遗址。其中葡萄寺遗址是我市现知为数不多有明确实物证据的北朝遗址,柳家湾宫殿遗址和青龙宫殿遗址对研究关中地区秦汉时期的宫殿建筑布局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耀州城墙遗址对耀州古...
“诸侯的礼乐——来自周王朝曾国的青铜瑰宝”展览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将于4月28日在宁波博物馆一楼东特展厅展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次展出共有礼器、乐器和兵器等在内的157件来自两周时期随地噩、曾两国的代表性青铜器,从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周王朝时期诸侯国的礼乐篇章。展览将持续至7月16日。 中国素被誉为“礼乐之邦”,“礼乐”一直是古代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象征。由西周时期制定和...
“诸侯的礼乐——来自周王朝曾国的青铜瑰宝”展览将于明天起至7月6日在宁波博物馆展出。这次展出的157件来自两周时期随地噩、曾两国的代表性青铜器,可以从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勾勒出周王朝时期的礼乐篇章。 昨天记者前去探营布展现场,折服于古人铸造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而湖北省随州华夏博物馆副馆长胡久洲的解读,又让我们被这些青铜器背后的故事深深吸引。 甬钟和有着“青铜器王国”之称的曾国 ...
蒜头瓶乃收藏品中的高档器型,完整的十分难得。初现是在商周时期,往后蒜头瓶逐渐变为陈设器,青铜蒜头瓶也逐渐被陶瓷蒜头瓶所替代。所以市场上青铜蒜头瓶十分难见。收藏爱好者王先生家藏一个青铜蒜头瓶,王先生视为珍宝,平日里保存得极其小心。“虽然这小小瓶子看起来不起眼,但却代表了我国酒器的巅峰时代,也是我们国家酒文化的代表。”收藏爱好者王先生对蒜头瓶爱不释手。 “随着其他酒器的创新与发展,瓷蒜头瓶逐渐取...
遗产编号 ⅱ―6 所属地区 安徽·铜陵·铜陵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铜陵市铜陵县 申报日期 2006 源 流 “铜陵牛歌”是流行传唱于安徽沿江江南的民间童歌,始于何时,现已无法确切认定,但是从历史上看,沿江江南是以农耕为主的。有耕就有牛,有牛就有牧,有牧就有牧童,有牧童就应该有牧歌。古典诗词中,关于牧童牧歌的记述很多。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牛歌”...
遗产编号ii-2所属地区河南·平顶山·郏县 遗产级别市级遗产类别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郏县申报日期2007 大铜器历史起源 郏县铜器主要分布在河南省郏县,辐射到襄城县、禹州市、宝丰县、汝州市等周边县市。郏县铜器始于三国时期,曹操指挥襄阳之战大胜后命宫中乐师、工匠制造了铜制器皿,并创作出了以各个战役而命名的曲牌,如:“得胜鼓”、“呼雷炮”、“五虎下西川”等。此后传入民间,多用...
石渚新近出土的褐绿彩绘凤鸟纹盘。省考古所供图 大量中晚唐时期的碗、碟、盏、执壶、罐、瓷塑动物、水注、擂钵、灯盏、印模、砚台等长沙铜官窑瓷器残次品遗物,日前在望城区石渚遗址(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配套服务设施项目工程用地范围内)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中重见天日。 本次考古发掘区域,即当地村民俗称为“樊家坪”的地方,而著名的“黑石号”沉船装载的长沙铜官窑外销瓷器中正有一件书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
“菩提花开—藏、汉南传金铜佛像艺术展”于4月11日在桐庐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共展出桐庐黄氏收藏的金铜佛像85尊,以明清时期金铜藏传佛教造像为主,兼有汉地、日本北传佛教造像和南亚地区南传佛教造像,题材丰富,形式多样,装饰华丽。透过黄氏收藏,人们可以从中领略佛教造像之美,鉴赏多姿多彩、庄严神秘的佛教造像艺术。 佛教又称像教,传入中国的两千多年间,由于供奉和礼拜之需,制作佛像蔚然成风、绵延不绝,形...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