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周王朝曾国的青铜瑰宝展”在甬展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诸侯的礼乐——来自周王朝曾国的青铜瑰宝”展览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将于4月28日在宁波博物馆一楼东特展厅展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次展出共有礼器、乐器和兵器等在内的157件来自两周时期随地噩、曾两国的代表性青铜器,从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周王朝时期诸侯国的礼乐篇章。展览将持续至7月16日。

 

  中国素被誉为“礼乐之邦”,“礼乐”一直是古代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象征。由西周时期制定和完善的礼乐制度,是统治者维护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典章制度的总称。以青铜器为代表的礼乐器系统,是人们礼仪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始封于西周时期的姬姓诸侯国曾国,在文献中少有记载。随着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我们才知道2000多年前的曾国,其地域范围就在随枣走廊一带,并从西周早期建国经过春秋至战国,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种类齐全、璀璨夺目的青铜瑰宝,并以其历史价值之深、艺术价值之美、科学价值之高,被誉为“青铜器王国”。曾国之谜尚未完全破解之时,在这片神奇的随枣走廊之地又出现了西周早期噩国公室墓葬,吸引着无数欲探究者的目光。

 

  让我们穿越到曾国,去诸侯家蹭顿饭。为了好好享受这顿蹭饭,你需要记住这些青铜器的用途,以免想喝酒时喝了水,想吃肉时吃的是饭。

 

  侍者捧着一个装着水的铜器和盆过来,这就是现代酒席上的洗手盅,要是你用勺子舀了一勺喝了,那就贻笑大方了。这个铜器叫做匜(yí),用来倒水洗手,盆用来接流下的水。

 

  坐定,主人位摆了九鼎八簋,这不是天子礼制么?九件升鼎,形制、纹饰相近。八件方座簋,形制、纹饰相近。鼎供奉牲肉,簋供奉食粮,是最重要的祭器。列鼎的数量显示着主人身份地位的尊贵高低,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到了东周,诸侯宴卿大夫也可用九鼎。战国曾侯墓出土九鼎八簋说明周天子的影响力已逐渐衰败,礼崩乐坏,被诸侯僭越。

 

  上酒了,酒器就让人眼花缭乱了。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酒器占很大比例。金爵美酒不仅弥漫着浓烈的醇香与癫狂,也弥漫着上古三代“封邦建国,天子威赫”的礼乐与尊崇。爵是常用的酒杯,也是目前所见最早的青铜酒器;觯(zhì)也是饮酒器,收腹而敞口;斝(jiǎ )是温酒的,但受“禁酒令”的影响,西周中期逐渐消失;尊是用来祭祀和招待宾客的大型酒器,成为先秦社会的礼仪象征,“尊敬”、“尊严”、“尊重”的“尊”都来源于此。此外,卣(yǒu)和罍(léi )都是酒器。

 

  开饭了。豆用来盛放腌菜、肉酱;簠用以盛稻、梁等饭食,类似饭盆;敦盛饭肉……酒足饭饱,来守曲子吧。曾国的音乐艺术独领风骚,仅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乐器就有上百件,洪钟大吕,气势磅礴。擂鼓墩2号墓出土的编钟是战国时期曾侯祭祀或宴飨时使用的编钟,共36件钟,皆为甬钟。经专家测试,每件钟都为一钟双音,至今仍可演奏古今中外的乐曲。

 

  这些青铜器又是曾国历史的见证。享有“青铜器王国”美誉的曾国,始于西周早期,历经春秋、战国,后融入楚,前后共延续700年之久。从出土的青铜器分析,曾国在西周成王、康王之时就相当兴盛,到战国时期,更是一番繁荣富强的景象。

 

  在没有任何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辅助下,古人制青铜器的技艺令人咋舌。通过这次展览,希望能够让更多的炎黄子孙了解历史、感悟文明,从古代青铜器的文化魅力中,体会中国青铜时代的礼乐文明。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