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一、隋唐五代时期玉器概述 隋、唐、五代的玉器,从风格和类型上看,应属于一期,唐代是主体,隋和五代是前奏和余波。隋代的玉雕风格基本上接近前代的风格和雕刻手法,至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陈之后,开始出现变化,略有一些新的动向、新的尝试,但由于地方不同。风格和手法也就各有特点,尚未形成完整的统一的样式,而隋朝已匆匆夭亡了。 可是这对下一时代唐代来说,确实起到了酝酿和发展的作用。 唐代...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改革律令;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措施,以增加政府收入。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篡夺北周帝位,建立了隋朝;589年,隋朝出兵平陈,统一了中国;617年,隋朝被李渊建立的唐朝取代。前后三十七年;如果从统一全国算起,则不过二十九年。 中国历史上,由分治而被一统的王朝,有秦的结束战国诸雄、西晋的结束三国、隋的结束南北朝、宋的结束五代十国。这当中,秦、西晋和宋,都经历了“统一-分裂-统一”的循环。“五胡乱华”以后,晋室南迁,相继为宋齐梁陈;北方则是...
笔者小的时候,看过不少戏曲电影,影片中常有这样的情节:一个落魄书生,在家乡受地主、官僚欺负,后来考上了状元,被授予“八府巡按”之职,威风凛凛地衣锦还乡,把当年欺负他的地主和官僚都抓了起来……在这类戏剧中,地方官见了“八府巡按”,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浑身发抖如筛糠,“八府巡按”一声“拿下”,那些官员便立即被扒掉官服押了起来,因此,在那时的印象中,这个“八府巡按”的官职非常大,所以才能在那些平时作威作...
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变统一,由战乱变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厉行节俭,衣着简朴,不注重服装的等级尊卑,经过20来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恢复。特别是隋炀帝即位后,崇尚奢华铺张,为了宣扬皇帝的威严,恢复了秦汉时期的章服制度,为唐代服饰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国家的统一,隋唐朝廷都参照前朝旧制,改革舆服制度,规定天子、百官...
绍兴兰亭 在中国古建、园林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与古建、园林相伴而生、相适发展,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建筑形式之一。亭,造型生动、轻巧、活泼、开朗,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更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亭的类型丰富、多姿多彩、千姿百态,亭亭玉立于园林绿地之中,点染自然山川、风景胜地,为园林景观添彩,为生活环境增趣,早已为中国人民所喜爱。 秦汉中国...
内容提要 魏晋至隋唐正史中的很多记载往往源于佛经中的虚构故事,这些故事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被本土化之后,载入这一时期的正史。论文举出一些个案,如王戎识果、陶母剪发待宾、武后驯马等著名的史实都不是他们本人的行为,很可能是本人或记录者对佛教故事的转述或模仿。 关键词 佛教故事 魏晋南北朝隋唐 历史化 在历史事实与虚构故事之间从来不存在一条绝对的鸿沟,两者之间往往互相转化。正史中的人物事迹经过演变与夸...
在佛教空前兴盛的南北朝隋唐时期,造像风气盛极一时,成为中古大众佛教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开窟造像时,往往在像的旁边或像身镌刻铭文,将造像人的心愿附记于下,即造像记。造像记用来记载造像的时间、造像主的身份、造像题材、造像动机、造像对象、造像人的愿望等。这些造像记虽然简单,但却直接而真实的记录了当事人的思想认识和主观心愿,可以让人们从一个侧面贴近那一时代的民众的思想脉搏,感受他们的心灵世界。 本文将就...
记者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发掘一座隋代墓葬时,依据墓内残存壁画和墓志记载,确认墓主为秦州刺史韦协,这一发现为研究隋代关中地区墓葬形制提供了珍贵资料。 该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大道北侧,在墓葬天井和墓室内发现有残存壁画,分别绘有列戟、仪仗及内侍、侍女等人物图。 出土墓志记载,墓主韦协字钦仁,京兆杜陵人,为韦敻之孙,韦洸世子。隋开皇八年任秘书郎,十八年任泰州刺史,同年卒于任...
记者26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上世纪50年代初到目前,陕西关中地区已发掘清理隋代墓葬120余座。专家研究发现,这些墓葬主要分布在隋大兴城的东、南、西郊区。其中,埋葬宫女的“宫人斜”在西郊。 隋代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其丧葬制度为后世奠定了基础。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刘呆运介绍,从目前发掘的隋代墓葬来看,大部分集中于大兴城东郊、南郊、西郊等地,大致可分为皇族墓葬区、贵族...
一、隋唐五代时期玉器概述 隋、唐、五代的玉器,从风格和类型上看,应属于一期,唐代是主体,隋和五代是前奏和余波。隋代的玉雕风格基本上接近前代的风格和雕刻手法,至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陈之后,开始出现变化,略有一些新的动向、新的尝试,但由于地方不同。风格和手法也就各有特点,尚未形成完整的统一的样式,而隋朝已匆匆夭亡了。 可是这对下一时代唐代来说,确实起到了酝酿和发展的作用。 唐代国力最为雄厚...
记者21日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发掘一座隋代墓葬时,依据墓内残存壁画和墓志记载,确认墓主为秦州刺史韦协,这一发现为研究隋代关中地区墓葬形制提供了珍贵资料。 该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大道北侧,在墓葬天井和墓室内发现有残存壁画,分别绘有列戟、仪仗及内侍、侍女等人物图。 出土墓志记载,墓主韦协字钦仁,京兆杜陵人,为韦敻之孙,韦洸世子。隋开皇八年任秘书郎,十八年任泰州刺史,同年...
记者20日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当地发掘了隋代秦州刺史韦协墓,墓中残存珍贵壁画。此次发掘为研究隋代关中地区墓葬形制提供资料,也为完善京兆韦氏的谱系提供了佐证。 据了解,这座墓葬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大道北侧。壁画存于天井及墓室北壁下部、西壁南角和东壁南角。天井壁画绘有列戟、仪仗图,墓室壁画主要为内侍、侍女等人物。 在第一天井,东壁中间一道竖向的红线将壁画分为两组,一组绘有列戟...
李宗昉抢救的碑拓被整理成册出版 4月9日下午,成都七道堰社区太阳正暖。在自家阳台上,88岁的李子元拿着一本古朴厚重的大书仔细翻阅。他的手摩挲着淡黄色的绢布封面,上面写着:李宗昉集北朝隋唐碑拓。他不禁思绪万千,回想起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 李宗昉是他的父亲,昔日的川军将领。 在抗日战争时期,山河破碎,文物散落。征战间隙,李宗昉留意搜集西晋以来的碑刻,用自己的俸禄请人拓下三百多种北朝隋唐的碑拓,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