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讲座结束后,主持讲座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袁靖向菊地大树(左)颁授聘书。孙自法摄 日本考古学者菊地大树20日在北京称,中国古代真正对马的利用开始于商王朝,成熟于周王朝,其后在被历代王朝承继的过程中,建立了严格且稳定的马匹生产体制,并进一步扩大到东亚以及更远的地域,在隋唐时代传到古代日本。 菊地大树在讲座上与听众互动交流。孙自法 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当天下...
铜镜文化在我国古代文明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在世界文明中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中唐代铜镜则是中国铜镜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它那纷繁的造型、华丽的纹饰、写实的铭文,无不折射着时代的辉煌。 图1.唐代雀绕花枝菱花镜 唐代以前的铜镜,外形多为圆形,少数为方形。唐代开始,各种异形镜流行,如葵花形、菱花形、亚字形等。到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出现了“菱花镜”这种花式镜形,因其造型端重厚实...
于庄东南遗址考古人员工作场景。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供图 中新网山东宁阳8月14日电 (李欣 赵晓)山东宁阳后伏山遗址已完成发掘、柳沟新村西南遗址考古发掘也进入收尾期,两处遗址分别发掘出战国西汉时期聚落遗址和隋朝瓷器生产作坊遗址,为研究古代社会发展和北朝至唐朝制瓷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史料。 记者14日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获悉,自2018年4月起,为配合高速公路建设,该研究生对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的柳...
考古人员冒着酷暑在现场进行发掘 柳沟新村西南遗址出土的瓷器 近日,为配合宁梁高速公路建设,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响应“走出济南、服务全省”的号召,对泰安市东平县的裴寨遗址、宁阳县于庄东南遗址、柳沟新村西南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6日,记者跟随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采访了这3个发掘现场。此次发掘,在柳沟新村西南遗址发现隋代重要瓷器生产作坊。 在宁阳县于庄东南遗址,记者看到,目前发掘工作已...
考古人员冒着酷暑在现场进行发掘。(张晓涵 摄) 柳沟新村西南遗址出土的瓷器 本报8月7日讯(记者 张晓涵)近日,为配合宁梁高速公路建设,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响应“走出济南、服务全省”的号召,对泰安市东平县的裴寨遗址、宁阳县于庄东南遗址、柳沟新村西南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6日,记者跟随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采访了这3个发掘现场。此次发掘,在柳沟新村西南遗址发现隋代重要瓷器生产作坊。 ...
近期,佳士得香港春拍期间将呈献几尊来源显赫的杰出佛教造像,皆来自重要藏家收藏。其中两尊鎏金佛像,更是与台湾收藏界关系密切。 佛像 此次,将于佳士得香港春季拍卖亮相的鎏金铜佛,即为1987年台北故宫博物院金铜佛造像特展展品之一,并经展览出版,至为难得。
来源:环球收藏网 探沟发现的东市放生池。图/西安晚报记者 张宇明 放生池、曲巷、作坊、酒店、沟渠、车辙……透过这些关键词,隋唐商业区的气息扑面而来。5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第一工作队发布消息称:隋唐长安城东市遗址考古发掘取得新收获。 东市遗址占地约1平方公里 东市遗址最早发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是在对西安古城街坊勘探中发现的。初步勘探显示,东市遗址占地约...
中华古玩网 http://www.gucn.com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新浪收藏 在发掘工地征集的一件隋代瓷罐_b在发掘工地征集的一件隋代瓷罐_b 来源:收藏快报 山东东营 赵金 日前,东营市历史博物馆组织考古业务人员对建设工地现场出土的一口汉代水井进行了发掘清理。水井出土地点位于广饶县老城东部,东约300米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村遗址,水井保存较好。 ...
隋(580—618) 高18.5厘米 口径5.2厘米 底径2.5厘米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最早的瓷器是青瓷,随后出现黑瓷,接下来产生白瓷。 白瓷于北朝时烧制成功,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的白瓷,是我国至今所见的最早的白瓷。这时候的白瓷釉色普遍泛青,说明还没有脱离青瓷的影子,它的釉料中含铁量比较高。在此之后隋代墓葬中曾出土不少白瓷器,如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张...
唐代文士爱砚、品砚成风。这一时期,随着纸张普及,造墨技术日趋完善,唐代勃兴的书画艺术,对墨砚的制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时完全采用墨锭研墨,诸如发墨“细腻”、“滋润”、出墨“沉而濡纸”等,成为这时砚材品质追求的主要目标。砚质、砚形由此也发生了变化,砚的发展进入了空前兴盛的阶段。除此,石砚名品的大量涌现,成为隋唐砚业发展突出的成就。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在《论砚》中说:“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
隋 581—618年 残高40厘米,宽14厘米 此像袈裟雕刻简单流畅,线条舒缓,左肩部用于固定袈裟的绳带刻画清晰。
隋唐长安城东市,西近太极宫,东北紧临兴庆宫,周边多为皇亲国戚和达官贵人宅邸,是唐长安城的重要商业中心。记者昨日获悉,东市遗址考古发掘取得新收获,共计勘探10.71万平方米,实际发掘2900平方米,发现各类遗迹单位173处,出土各类遗物约1500件,对了解研究隋唐时期东市的形制布局和商业、手工业的内容有着重要学术价值。 经考古队初步勘探显示,东市遗址占地约1平方公里,东北与兴庆宫公园相望,...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第一工作队于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对西安市隋唐长安城东市东北部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此前的2015年,因配合基建还曾对东部中部遗址进行了全面勘探与小规模试掘,三年共计勘探107100平方米,布探方55个,探沟1条,实际发掘2900平方米。发现各类遗迹单位173处,出土各类遗物约1500件,对了解认识研究隋唐时期东市的形制布局和商业、手工业的内容...
4月10日,航拍镜头下的隋唐大运河泗县段。隋唐大运河开凿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我省泗县段全长约28公里。该河段是我省继黄山和西递宏村后,成功入选的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泗县将逐步把运河打造成为富有文化内涵、地方特色和观赏价值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记者 范柏文 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