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江苏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的原始瓷甬钟,德清三合塔山出土的原始瓷提梁卤等342件曾轰动全国的出土文物,如今静静地聚集在浙江省博物馆"瓷之源--德清原始瓷窑址考古成果暨原始瓷精品展",国庆长假期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纷至沓来。这个堪称全国规模最大、地域最广、精品最多的展览,它的珍宝都出自同一个产地--德清。 去年,德清拥有了一个辉煌的身份--"瓷之源"(中国瓷器发源地),这些天以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
醴陵釉下彩瓷的出现,突破了千百年来由唐代长沙窑创制的釉下单一彩瓷、以及元代景德镇青花、釉里红单色彩绘之风貌,而使釉下彩瓷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釉下五彩瓷的装饰艺术是我国瓷器艺术百花苑中的一枝异花奇葩,它集胎质美、釉色美、工艺美、形体美、彩饰美于一体,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素称“瓷城”的醴陵,位于湖南东部,是湖南株洲市的一个大县级市。 1906年设立“湖南瓷业公司”,是当时我国一个比...
慈善事业是一种有益于社会与人群的社会公益事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倡行与发展慈善事业的国家。与之相应的是,其慈善思想也源远流长。 两宋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慈善家。他们挑起了宋代慈善事业的大梁,推动了宋朝慈善事业的发展。 河北省磁县一处北宋时期贫民“公墓”经研究考证后认为,北宋时期,我国已有福利慈善机构的存在。这为研究宋代社会下层贫民生活以及国家的救助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 记者日前从邯郸市文...
记者从河北张家口康保县了解到,来自京、鲁、冀、蒙、吉5省区的考古学者日前对张家口康保西土城城址考古发掘工作“把脉问诊”。专家认为,从城址的规模、历史地理位置、出土文物和历史史料等方面分析,西土城是辽金时期北方草原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重要城址,是金代抚州城的可能性较大。 专家就西土城城址的功能性质,城址保护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下一步考古工作布置建议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专家表示,康保西土城遗...
2014年10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考古人员在大兴城区发现的古墓群发掘清理墓葬。本版供图/北京市文物局 大兴城区发现古墓群,而且还跨越了上千年的历史。近日,北京市文物局公布最新考古成果,大兴区黄村镇三合庄村发现从东汉到辽金时期的古代墓葬129座,时间跨度上千年。这个古墓群中,各个朝代的墓葬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出土的文物也揭示着北京地区多个历史时期的人文风貌。 距地铁站不到2公里所在...
为配合太嘉河、杭嘉湖地区环湖河道整治两大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从去年10月份开始,省、市文物部门就联合对沿线文物点进行抢救性发掘。 日本古币“宽永通宝”,龙泉窑、建窑等众多窑口生产的精美瓷器……昨天,笔者从市文物部门获悉,最近发掘有了新的发现,在位于南浔区旧馆镇寺桥村的寺前遗址的西南角,考古专家发现了一个大池塘,出土了不少宋元时期的精美器物。 这些丰富的文化堆积层,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宋元时期这里人...
粱堆墓 排水沟 铜跪俑 人形金箔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日前,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嵩明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对嵩明上矣铎村两座粱堆墓进行了考古发掘,专家们在墓室内发现了铜跪俑、人形金箔等精美器物,通过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初步推断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前堂横列式的墓葬在云南也是首次发现。 云南省考古文化研究所工作人员万杨介绍,两座墓属于“粱堆”墓。“粱堆”是对有高大封土...
铜镜光可鉴人,造型精美,纹饰千变万化,体现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确是令收藏家们竞相追逐的珍宝。但是大批初涉收藏的人们,往往感到铜镜虽好,但"学问"太深,一时难以掌握。更有不少已收藏了数十面铜镜的老"古镜迷"们,面对着繁缛的纹饰、古奥的铭文,感到难以识别,甚至连最起码的辨伪也觉困难。 其实,中国古铜镜尽管品种繁多,纹饰复杂,但仔细分析归纳起来,不过是几个大类别而已。只要认真观察,反复对照,仔...
自清以来,陕西省就曾设立宝陕局铸行方孔圆钱,至光绪年间,被户部裁切,停止铸钱。在这段“空白期”里,陕西境内流通的货币,主要靠外省流入和委托湖北省铜元局代为铸造的少量铜元。这显然给老百姓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让当时主政陕西的高官们看着“肥水流进外人田”而心有不甘。 据考证,到民国十年,主陕都督张凤曾呈报民国中央政府,请求暂借南京造币厂多余的落后的冲压设备入陕铸币,但未获批准。民国十二年,新任都...
笔者收藏有一枚清代福建宝福局铸造的“乾隆通宝”小平钱(见图)。该钱铜质精良,直径24.5毫米,穿径5.5毫米,廓厚0.9毫米,重3.86克。正面“乾隆通宝”四字,“通”字为方头单点通,文字清晰,背面穿左右为满文“宝福”,字体较长。钱体呈青白色,一般人多称其为白铜钱。最近,笔者翻阅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在“钱法志”条目下见到一段记载:“乾隆五年,开福建鼓铸局(此为恢复重开,非始开,笔者注)……开局于...
1987年,浙江余杭县溪湾村瑶山出土了一件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玉梳背。该玉梳背呈青白色,具有透光性;器身扁平,两侧边稍内弧,上端中部向上凸起一尖顶,底部扁榫上有3个对钻而成的小圆孔。从其外形看,与古代神人的冠帽极为相似。但是,最初出土时,人们并不知道这件玉器的用途,所以称其为“冠形器”。如今,该玉梳背存放于浙江省博物馆中。 无独有偶,1999年7月,浙江海盐县横港乡周家浜遗址出土了良渚文...
在山东青岛,有一间活字印刷博物馆,里面收藏了近万个活字模、十几套最原始活字排版工具等。最近,馆主阮同民又“捣腾”起了新玩意,用活字印刷重制民国时期的教材。阮同民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这套教材一共有8套,他正在收集另外的7套,希望能“复活”以前的文化和记忆。 阮同民表示,活字印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可是现如今已渐渐在消失,所以他于去年开了一家博物馆,就是希望让人们了解这一古老文化。 ...
考古专家正在现场勘测 3月5日,谯城区城父镇蒋曹村葛土楼、烟叶行两村分界处的一干涸小沟旁,有村民整地时无意中发现一处船型的墓葬,并第一时间报告了市文物管理处。 “这个干沟旁栽的都是树,沟东侧是葛土楼,西侧是烟叶行,发现的这个墓属于烟叶行村的地面。”当地村民蒋庆波介绍说,墓葬被发现后,村民们觉得古墓应该会有助于考古,便及时报告了市文物部门,希望文物专家能够前来勘测,看看到底有没有价值...
龙泉青瓷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南朝时期,龙泉汉族劳动人民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取越窑、婺窑、瓯窑的制瓷经验,开始烧制青瓷。在南宋时烧龙泉青瓷制出了晶莹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标志着龙泉青瓷达到了颠峰,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赏之让人心情畅然。并且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于2009年9月30日正式入选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龙泉青瓷以其釉色青如玉、明如镜...
1、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 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2、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4、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