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铜元上的字母是什么意思
2015-03-15 16:35:05 来源:藏瓷网 已浏览次
自清以来,陕西省就曾设立宝陕局铸行方孔圆钱,至光绪年间,被户部裁切,停止铸钱。在这段“空白期”里,陕西境内流通的货币,主要靠外省流入和委托湖北省铜元局代为铸造的少量铜元。这显然给老百姓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让当时主政陕西的高官们看着“肥水流进外人田”而心有不甘。

自清以来,陕西省就曾设立宝陕局铸行方孔圆钱,至光绪年间,被户部裁切,停止铸钱。在这段“空白期”里,陕西境内流通的货币,主要靠外省流入和委托湖北省铜元局代为铸造的少量铜元。这显然给老百姓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让当时主政陕西的高官们看着“肥水流进外人田”而心有不甘。
据考证,到民国十年,主陕都督张凤曾呈报民国中央政府,请求暂借南京造币厂多余的落后的冲压设备入陕铸币,但未获批准。民国十二年,新任都督刘振华自行向德国订购了造币机器。但当这套设备进口后由水路经湖北汉口中转时,却被阎锡山劫去运往了太原。陕西落得人财两空。直至民国二十年,西北军将领杨虎城率军驻守陕西时,为筹措军饷,其部下孙蔚如、赵寿山驻军汉中一带自行设立汉裕钱庄,发行铜元枚票,并在汉中伞铺街设厂铸造铜元。由于铜材紧缺,遂下令在民间收购麻钱、毛钱、旧币以及群众家中使用的铜锅、铜勺、香炉、烛台等物熔化铸钱。这些铜元流通于陕南、宝鸡等地,在四川北部、湖北西部也有使用,但总量不大。当时还有个大土匪头子王三春在镇巴这个地方也设炉铸钱,因铜质差且设备简陋,所铸铜元轻重、厚薄不一、字口平夷、纹饰杂乱不清。品相稍好的当为杨虎城将军麾下的赵寿山所铸。
陕西铜元有一分、二分两种,纹饰略同但重量不一。其正面中心为圆圈,内有一小五角星,外有嘉禾围绕及珠圈一周,上有隶书“陕西省造”,下为“一百枚换银币壹元”、“伍拾枚换银币壹元”字样;背面为国民党国旗和党旗,而不是五色旗和十八星军旗,中心也有圆圈及五角星,上有“中华民国”四字,下为字母“IMTYPEF”。
此组字母作何解释?英汉直译不通,又不像清末、民初铜元上英文容易拼音读出。我翻阅诸多钱币资料,才在一本权威资料中找到出处,“IMTYPEF”应读“1 MEI TA YUAN P 1(或2) FEN”,读为“1枚大圆币1分(或2分)”。钱币上的这种英文写法,堪称创了全国铜元字母翻译之先河。而据笔者所知,把所铸铜元称之为“大圆币”的,目前也只见此一例。
陕西造一分、二分铜元版别混乱复杂,主要区别在中心圆圈、五角星等细微之处。我收藏的十多枚中就有五个版别,而其中这枚大圆币中心五角,特别是在双旗交叉中心有明显三颗小星,是较为少见的一种。图中这枚2分币,钱径32.1毫米,厚2.2毫米,重13.6克。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