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元明时期马蹄状钧瓷窑炉元明时期马蹄状钧瓷窑炉(俗称牛窑),是创于元明时代的窑炉,它先用柴,明代后用煤,也用于民用瓷(即碗、缸、盆),它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逐渐消退,一九五七年前后著名的大火兰钧瓷即出自此窑内,它开创了煤烧钧瓷的先河,其结构形状有利于煤的燃烧,其产品艺术价值较宋钧稍有逊色,但作为最先以煤作燃料的窑炉,在禹州市神后陶瓷区、在钧瓷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但此窑人们对它的认识比较肤浅...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即日起,省档案馆会同省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向全省征集抗战时期文物。 本次抗战文物征集面向反映1937年至1945年期间浙江抗战历史的各类文物,包括反映日军罪证的武器、各类军品、有故事的建筑体或野外场景照片等实物;抗战时期的武器、装备、服装、军品用具、文具、旗帜、奖章勋章、纪念章、群众支持抗战的相关用品;抗战时期的手稿、书信、...
钧瓷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那里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有"南山煤,西山釉,东山瓷土处处有”的传说。据记载:生产钧瓷如果离开这些条件,在任何国家都不会成功。钧窑的兴起在宋徽宗时期。当时,奇花异木聚集京城,器皿需用量急剧增多,钧窑产品供不应求,民间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和“黄金有价钧无价”的评说。 据近年考古发掘资料分析:钧窑的烧造历史始于晚唐、盛于北宋、遗续于金元,前后达700余年,...
图为村民正在整理散落院中的大铁锅。 5月19日,记者从朔州市新闻中心获悉,近日,平鲁区阻虎乡一村民发现了数口古代铁锅,据平鲁区博物馆馆长、文物管理所所长高平如初步判定,这些器物为辽金时期物件。 据发现铁锅的村民介绍,去年9月份,他在自家责任田耕地时,总共挖出大小不等的7口铁锅及一些零散件。其中有3口直径约为50厘米、深约40厘米圆底锅(六耳行军锅)、一口直径约为50厘米的平底锅(三...
钧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名窑瓷器之一,在北宋时期和汝瓷、官瓷、哥瓷、定瓷并称为五大名瓷,是当时宫廷御用的瓷器之一。故古人有“家财万贯,不如有钧瓷一件”之说法。钧瓷起源于唐代,当时在河南境内的鲁山段店和郏县黄道等地所烧造的花釉窑变瓷应是最早的钧瓷,所以直到现在当地人们一般还习惯把这种花釉窑变瓷称为唐钧。 钧瓷烧造起源于唐代,但北宋时期才是钧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在河南禹县,工匠们烧出了天青、天...
本周三(5 月 20 日),德国警方重新找到了两座曾伫立在阿道夫·希特勒 (Adolf Hitler) 总理府外的实物等身青铜骏马雕像。据悉,这两座珍贵雕像在柏林墙倒塌当年神秘消失,分别价值数百万欧元。图为 1939 年拍摄的资料图片,展示了当时的新第三帝国总理府花园门口景象。图片来源:《图片报》。 中国文物网5月21日编译报道:本周三(5 月 20 日),德国警方重新找到了两座曾伫立在阿...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即日起,省档案馆会同省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向全省征集抗战时期文物。 本次抗战文物征集面向反映1937年至1945年期间浙江抗战历史的各类文物,包括反映日军罪证的武器、各类军品、有故事的建筑体或野外场景照片等实物;抗战时期的武器、装备、服装、军品用具、文具、旗帜、奖章勋章、纪念章、群众支持抗战的相关用品;抗战时期的手稿、...
巩县窑烧制白瓷,隋唐时期是以白河段为主,其次是黄冶段。由于白河段北魏时期已烧制出较精的白瓷,随着时间的推移,隋唐时期的白瓷烧制技术已臻成熟阶段,烧制的白瓷制品其特点是烧制技术起点高,产品精,以高品质与精美的造型取胜,在唐代已成为河南府开元前后贡白瓷的重要窑场之一。 1.窑炉、窑具与装烧技术 唐代窑炉(ⅡY1):此窑炉是在以前黄冶段考古发掘中发现多座窑炉之后,于2005年至2008年...
耀州窑虽为民间的窑场,但身份颇不一般。它在五代时期生产了一批带有“官”字款的青瓷玉环底大碗,应该是为宫廷烧制的“贡瓷”。 陕西铜川、耀县交界的黄堡镇一带,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南缘,盛产煤炭、陶瓷黏土和耐火材料。这里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历来是烧制陶瓷的重要场所。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陈万里、冯先铭等专家多次对这一地区的古窑址进行调查。考古工作者先后数次发掘,清理出唐、五代、宋、金、元时期烧制陶瓷的...
5月6日至8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山西陶寺、周家庄遗址现场研讨会在运城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和陕西、四川、浙江、河南、山西等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的国内最顶级的专家学者约50余人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在对襄汾陶寺遗址、绛县周家庄遗址发掘现场和近年来各自出土的文物进行实地考察后,围绕两大遗址的重要发现成果,与会专家通过发掘成果汇报、现场提问、讨...
一批抗战时期枪械在掩埋70多年后重见天日。 5月10日,乐陵市黄夹镇吴家村村民宋学义到自家田地里种树,意外挖出锈迹斑斑的枪械20余支。这批出土枪支将陈列在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 当天,宋学义在挖树坑时挖出了这批共20余支抗战时期的枪支,并拨打了110报警。当地派出所民警和党史办工作人员立即赶到现场,并决定将这批出土枪支陈列在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乐陵党史办工作人员邱同强表示,这些枪支可能与1939年...
5月6日至8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山西陶寺、周家庄遗址现场研讨会在运城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和陕西、四川、浙江、河南、山西等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的国内顶级专家学者约50余人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在对襄汾陶寺遗址、绛县周家庄遗址发掘现场和近年来各自出土的文物进行实地考察后,围绕两大遗址的重要发现成果,与会专家通过发掘成果汇报、现场提问、讨论交...
乐山市安谷镇泊滩村的“战时故宫”南迁史料馆。(中国台湾网 宣玲玲 摄) 乐山市安谷镇泊滩村,一个不起眼的史料馆记载着中华儿女保护国家宝藏万里播迁的传奇。5月13日,海峡两岸媒体“重走四川抗战大后方”的记者在这记录着故宫国宝在战乱中如何辗转保存。 76岁的民间创馆人王联春只是普通农民,文物1939年运到乐山的时候他才刚出生,王老说,抗日战争时期,故宫博物院为了免遭日本对文物的破坏和掠夺,从193...
创烧于唐初的耀州窑,到五代出现了青瓷的第一个高峰。且不论其典雅的造型,单是那天青色的釉,就有夺魂摄魄的诱感力,被学者誉为“最美的青瓷”。就釉的美感而言,五代耀州天青釉在当时国内各窑口中处于领先地位。学术界关于五代耀州青瓷就是柴窑器的研讨还在继续,尚无定论。收藏界人们也在密切关注着这场讨论。由于五代耀州青瓷史无记述,而窑址发掘也隔时较近,如今,一块天青釉残片也极不易得。因而,何为五代耀窑青瓷,多数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