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夏至战国时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陶器已经丧失了前一时期的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青铜礼器和生活、生产用器成为社会风尚的主流,陶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还保持着传统的面貌,但器型、纹样模仿青铜器的做法相当流行。烧陶窑炉的发展为冶炼青铜炼炉的创制提供了启示;而能用火候较高的温度冶炼青铜,又为改进陶窑炉进一步烧制出耐温较高的白陶器和原始瓷器创造了条件。 相当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的白陶就是一个很典型...
秦始皇于即位之初便倾天下之力大兴土木,建造大规模的阿旁宫和陵园。所以,砖、瓦等建材和宫殿内所需陶瓷器皿大量烧造。1974年在秦始皇陵东侧出土的大量与真人等大的陶制兵马俑,就是秦始皇陵墓陪葬品的一部分。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情况可以看出当时的烧陶水平,数量巨大,仅仅挖出一个角落,就有千万之巨;制作精湛,神态各异,造型生动;工艺成熟,如此巨大的作品,几乎没有变形、开裂的问题,原材料使用当地泥土,凝结性、可...
在河北邢窑遗址内丘城关窑区发掘的8座早期窑炉和早期堆积层,证明了邢窑烧制瓷器的历史追溯至北朝时期,也证明了内丘城关一带正是早期邢窑瓷器生产的重要区域。 邢窑是中国古代的制瓷窑场,以烧制白瓷着名,有“南青北白”的称谓。目前在河北内丘、临城、邢台、高邑四县广大范围内发现北朝至元代各时期的邢窑窑场遗址近30处。在邢窑诸窑址中,历史等原因造就了内丘城关窑场的核心地位,是邢窑考古发掘和研究的重点区域。19...
来源:《文物世界》 2014年04期 【摘要】<正>西周时期,在礼乐制度的规范下,大量金石乐器被作为主要的随葬品人葬于诸侯、世卿等高等级贵族墓中。《周礼·春官·笙师》载:“大丧,廞其乐器,及葬奉而藏之。”可见,金石乐器的人葬,并非随意而为,而是礼制下的规约行为,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本文拟选取西周贵族墓中随葬的虢仲编钟、晋侯苏编钟、楚公逆编钟、虢季编钟和井叔采编钟等几种典型的有铭编钟...
三国时期,瓷器还是一种兴起不久的新产品。所谓三国时期的青瓷烧造,主要是指孙权政权控制地区的青瓷烧造。 此时的瓷器以越窑瓷器为代表,其胎质坚硬,优质瓷的胎色呈淡灰色、釉面青亮光润,这说明当时的工匠已能够很好地掌握还原气氛了。瓷器的造型和装饰基本上是承袭汉代的,同时较多地吸取了陶器、铜器和漆器等的形式和图案花纹。但此时的纹饰较少,只有划或印的网格纹、弦纹、水波纹等,贴塑、模印纹则比较丰富。 ...
从公元263年魏灭蜀以后,连年战乱,北方出现了五胡十六国的局面。西晋灭亡之后,许多门阀士族渡江南下,先后建立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并与同时代北方的北朝统称“南北朝”。 一、南北方迥异的瓷器 此时,南北方的制瓷业发展不平衡,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长江流域广大地区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发展较快,钱币铸造业的发展和厚葬的风尚在民间盛行,这些都为制瓷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大分裂时期,也是各民族大融合时期,随之而来的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繁荣。这时期的陶器,仍以骑士俑等明器为主,北魏的彩绘陶俑发式、甲胄多为少数民族装束,而从北齐一些乐舞人扁壶等器物的特殊造型和图案上还可以找到中西文化交流的痕迹。这一时期建筑用陶也得到继续发展,砖瓦的形制一般较小,瓦当上的卷云纹渐被莲花纹所代替,吉祥文字仍旧流行,并出现印有纪年的瓦当。 隋代是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前奏...
据香港“东网”5月28日报道,俄罗斯潜水员27日表示,在克里米亚半岛前方的黑海海域找到拜占庭时期的沉船残骸,还发现一堆公元10世纪的陶器。 据报道,被发现的沉船残骸在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对面海域,可能是属于多艘相撞的船只。俄罗斯当局声明表示,基于残骸体积之大,这可能是现今已知最大的考古发现。研究员会正在推敲文物的确实日期,并于下月进行更大规模的海底工作。 据报道,克里米亚拥有丰富...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4年03期 【摘要】 金元时期在豫西中部地区多个窑址同时生产青瓷和钧瓷,发掘于2005年的汝州东沟窑遗址即是该类窑址典型代表之一。为系统了解东沟窑青瓷和钧瓷的胎釉元素组成特征和工艺特点、揭示两类瓷器各自随时代变化的规律,本项研究采用EDXRF和OM对东沟窑遗址出土且地层明确的43件金、元时期青瓷与钧瓷标本胎、釉化学组成和工艺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探讨了胎、釉的原料配比...
决策探索 2013 第22期 【摘 要】闵庄钧窑考古队对明代钧瓷的描述是:大体可以判定在钧窑闵庄遗址,钧瓷的生产延续到了明初。我们在闵庄C区发现了叠压关系清晰的地层,在最晚也是最丰富的地层中,以钧瓷为主,伴随出土的有白地黑花瓷片,特别是地层中还出土了少量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片,使地层的年代可以确定为明代初期。这一组地层构成的生产阶段从元代晚期直到明代初年。
《黑龙江史志》2015年03期 【摘要】火葬墓是一种特殊的墓葬形式。在火葬的墓葬礼仪中,一个重要明显的区别于其他葬式的特点就是火的使用,现在能够观察到的火葬墓均掩埋于地下,且基本属于一次葬、二次葬的范畴。东北地区的火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焚烧一次葬的尸体,二是焚烧二次葬的骨骼,本文将重点分区讨论东北先秦时期的火葬墓情况,东北地区的火葬墓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部,辽东半岛和吉林中东部地区,纵观前人...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摘要】文章介绍了安徽地区淮河流域夏商时期的主要考古学文化:斗鸡台文化和商文化,证明了这一时期本地区的文化既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因素,又吸收了周边地区的各种外来文化。 【关键词】夏商;安徽;淮河流域;斗鸡台;商文化
来源:《新西部(理论版)》2015年04期 【摘要】五陵原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聚落。秦汉时期因位于国家的核心区域内,聚落呈现出大而密的特点。但由于战乱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五陵原在汉末之后走向萧条,虽在隋唐时期有所发展,但已远不及秦汉时期。 【关键词】先秦至唐代;五陵原;聚落分布
【摘要】凤鸟纹是中国早期器物装饰中的主题纹样,其造型、构图历经史前和商周时期的发展而趋于成熟,且展现了强烈的时代特点。从考古发现出土遗物看,凤鸟纹样在史前的陶器、玉器装饰上已经运用得非常普遍,而且个别图案构成基本一致。到商周时期其形式更为多样化,构图技法上既有线刻纹样,也有雕塑的立体形象,图案构成上有小鸟纹、大鸟纹和长尾鸟纹。既有写实的形象,也有综合化的神异形象。关于凤鸟纹的内涵,史前时期的凤鸟纹...
龙泉窑在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属南方青瓷系统。烧瓷时间从宋代到清代,约700至800年历史。南宋时所烧造的青釉瓷代表了中国青瓷的最高水平,器物造型丰富,釉色纯正,釉层较厚,并成功烧制出了柔和淡雅、色如青玉的粉青釉和色调可与翡翠媲美的梅子青釉。对于龙泉窑瓷器的鉴定,先要对不同时期龙泉窑青瓷的特征牢固掌握。 三国两晋至造型上有很多相似的器物,如五联瓶、罐、水孟、壶等,胎都是淡灰、灰、灰褐色等,但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