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一尊易致蒲萄酒,万里难逢鹳鹊楼”是陆游《杂感》诗的名句,这里提到的尊,是古代一种重要的宴饮酒器和祭祀礼器。 1976年12月,江苏镇江丹阳司徒公社发现一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共出土青铜器物26件,其中2件棘刺纹尊(图为其中1件):一件通高27.8厘米,口径29.3厘米,一件通高23.2厘米,口径24.9厘米,皆侈口,扁鼓腹,高圈足有直裙,颈、足饰密集的锯齿纹、几何纹,腹饰带有纤细而密集的...
展览时间:2017-09-12 - 2017-12-12 展览城市:广东 - 深圳 展览机构:历史民俗馆 展览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 主办单位:深圳博物馆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周原博物馆 协办单位:扶风县博物馆 岐山县博物馆 渭滨区博物馆 展览介绍 由深圳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周原博物馆主办,扶风县博物馆、岐山县博物馆、渭滨区博物馆协办的...
古代青铜器是天津博物馆重要馆藏之一。无论是堪称国之瑰宝的青铜重器,还是揭示度量衡发展的量器、衡器,亦或是自成体系的铜镜,都是天津博物馆藏古代青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博物馆藏古代青铜器来自近百年来社会各界人士的竭力集藏、无私捐献以及文物博物馆界的勉力征集,数量众多,品类齐全,流传有绪。 天津博物馆藏古代青铜器尤以西周太保鼎、战国楚王鼎、西周夔纹铜禁等青铜重器为国内外所关注。鼎,是古代青铜器中...
清17世纪铜胎彩釉描金童子掐丝珐琅座摆件 这对清初期铜胎彩釉描金童子掐丝珐琅座摆件(见图),高23.5厘米,材质优良、做工精湛,造型生动,均由圆雕塑铜胎彩釉描金童子像和四方形铜胎掐丝珐琅台座两部分组成,其中圆雕塑铜胎彩釉描金童子像是摆件的主体。 铜胎彩釉是金工与漆艺相结合的艺术品,以铜制其胎,彩釉髹其表,将二者巧妙结合。描金是用本金(金粉)或亮金(金水)在瓷面上描饰装饰纹样或配合其他装...
猴形铜带钩,长12.56厘米、宽3.88厘米、厚1.52厘米、高2.09厘米。正面通体作浮雕母猴形象,攀援动作,姿态灵巧。猴体跪伏,左臂向前上 伸高举,看去明显长于右臂,屈爪弯回巧妙形成钩首,似单臂挂于树上,右臂向身后弯曲持尾。猴子缩首侧目,圆脸短毛,高鼻隆额,下颌突出,尖嘴紧闭,深目鼓 睛,双耳侧立。昂胸伏身,上体裸露,巨乳高耸,似戴叶状胸罩。下身着有短裙,上缘外翻,并以斜线为饰,下缘则以较大花...
众所周知,学会使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而人类开始使用灯,则实质上是用火的合理延伸。我国古代的灯具制作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与灿烂的华夏文明相应相称,达到了非常精湛的水平。特别是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非常重要的战国到两汉时期,随着艺术题材日益广泛化、世俗化,工艺手法也趋于多样性和创造性。这段时间的工艺品制作,从内容到形式,均洋溢着现实生活的浓烈气息,充满了来自民间的旺盛生命力。...
金石汉字博物馆收藏有许多碑帖拓片 老济南照片博物馆收藏的大明湖画舫旧照 不久前,济南密集开放了8家不同类型的民间博物馆,它们中既有瓷器、陶器这些常见品类,也有金石、老照片等冷门收藏,其中不乏可与国有博物馆媲美的精品。民间博物馆兴起的背后是方兴未艾的民间收藏热潮,由收藏爱好者筹建的民间博物馆正在博物馆序列中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8家民间博物馆密集面世 10月11...
汉 连弧纹铜镜 过去的铜镜,在制造过程中,锡含量较高,时间一长,容易出现脆裂,在修复铜镜中,借鉴了瓷器修复着色的方法,对铜镜进行做旧,还原铜镜应有的色彩。上图为修复前后对比图。 这件青铜罍口径17厘米,通高45厘米。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具有虫、鱼、鸟、兽等动物的特征。 在成都平原出西周的青铜器很少见。左图为修复前后对比图。 近日,三星堆博物馆承担的首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
毛公鼎有铭文499字,不仅是西周铭文最长的青铜器,也是青铜器王国中铭文最长的器物。 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毛公鼎通高近54厘米,重34.5公斤,圆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造型端庄稳重。整体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十分简洁有 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一出,千百年来,“只羡鸳鸯不羡仙”便成为无数痴男怨女的共同愿望。 笔者收藏的这一对铜制鸳鸯香薰(如图),高15.5厘米、长17.6厘米,只见鸳鸯爱意融融地站在底座上,两眼炯炯有神,嘴巴半张,好像一开口便能说出悄悄情话一般。在鸳鸯的背上各驮有一朵牡丹,它们是香薰的盖子,打开盖子,可以往里面添加炭火和香料,使...
古代铜佛造像,不仅是历史与艺术的凝聚,也是古代工匠高超制作技艺的体现,早已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尤其是铜铸造像以艺术形式表现生活的、文化的、宗教的、神仙的、名人的等等各种题材不胜枚举,向来深受收藏者珍爱。 这尊清代释迦牟尼铜铸像(见图),高26厘米,宽10.5厘米,造像头饰螺发,面相方圆,双耳硕大垂肩,敞胸式袈裟,眉如初月,垂眸睇视,双手自然置于 胸前,鼻翼丰憨,脸颊宽阔饱满,嘴角微...
镇,《广雅·释诂》解释为:“镇,重也。”就是用重物安定物件。而席镇则是用来压席子角的。中国古代室内家具的种类不多,比较讲究的房间里,也不过陈设矮床、几案、屏风等。在高架家具传入中国之前,人们一直习惯于席地而坐,席子也一直是古人常用的生活用具。 用藤子、芦苇、蒲草或竹条编织的席子不仅容易卷边,起身时席子还会移动,为了避免由于起身落座时折卷席角,遂于其四隅压上镇。后来此物造型愈来愈讲究,成为各种...
中国古代铜器是精美绝伦光辉灿烂的艺术珍品,是华夏祖先创造的特征,它造型典雅别致,种类繁多。其中鼎类是古代铸器的大宗,它风格独特,纹饰华丽,铸制精美闻名天下。鼎类亦是古代金属铸器中使用时间最长,造型变化最大,所兼功能最多的一种容器。 中国的鼎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鼎最初是人们用来烹煮和...
屈家岭遗址考古有了重大发现!14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屈家岭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报告中披露,该遗址发掘出疑似陶窑遗迹群和大量铜矿石。参与报告论证的专家认为,这一发现将带来对长江中游史前文明认识的新突破。 此次发掘首度发现由数组灶坑遗迹组成的疑似陶窑群。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这组遗迹均位于缓坡地带的中上端,灶坑外观呈“8”字形。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认为,这些遗迹的选位及结构非常利于生火、排烟,推测其性...
听说那件小熊是他的最爱,两英寸多高,青铜鎏金,西汉的古物,几十年来常置案头,朝夕相对。今年3月,纽约佳士得“锦瑟年华”专场一连五天拍卖大 藏家安思远(Robert H.Ellsworth)先生身后遗珍,青铜鎏金小熊是全场第一号拍品,估价二十万美元,场上竞争好几十轮,喊到两百四十万美元才落槌定音。这一槌惊住了 场内场外买家看客,也惊醒了寰宇之内多少冬眠懒起的金铜古熊。开古董店的小王说,那天之后至少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