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2月1日,记者从甘肃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世界文化遗产点炳灵寺石窟的97件铜器得到保护修复,并通过专家组验收。 据介绍,因长期得不到有效保护,这批铜器相继出现了锈蚀、残损、油污、鎏金层脱落、彩绘层脱落等病害。国家文物局分别于2012年、2016年批复保护修复项目,修复工作由甘肃省博物馆承担,共修复铜器97件(套),其中一级文物7件。 “通过科学的保护修复,使这批文物的病害...
尚古 以商周青铜器为宝古来有之,至宋代金石学兴起之后此风尤盛,上至朝廷下到民间文人均对青铜器乃至器铭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四方搜寻藏而赏之。这些做法对后世的金石学和仿古制器产生深远的影响。至明清,社会文明相对进步,物资丰富,文化艺术发展迅猛,文明的触角再次伸向商周秦汉时期雄奇瑰丽的青铜器及青铜文化。其表现不仅在发掘保护和收集的层面,而是趋向深度的研究和复制。仅在复制过程中,不仅表现对器物造型纹饰...
在退休以前我从事铸铜的工作,就是我们俗称的炼铜,17岁开始工作以后,接触了太多的“废品”就是老铜器,这件器皿就是其中的一件,虽然这件器皿保存不是很好,但是我觉得它是一件老物件,于是当时我就花钱把它留下来了,现在想看看是否有收藏价值,希望专家给一些意见。 专家鉴评:首先这是一件清晚期铜胎掐丝珐琅器皿,是用来放大烟膏的,对于放大烟膏的器皿,大的可有10厘米左右,小的仅有两三厘米大小。大烟膏盒的材...
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出现,在春秋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贵族才能享用,到西汉末期铜镜就慢慢的走向民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近年来,尽管古铜镜收藏急剧升温,但收藏古铜镜的第一步则是要懂得鉴赏。 看铸造 唐以前铜镜是采 用陶范铸造的,制作和加工主要在陶范上实...
在古代,铜镜是照面容的用具,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同时,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铸造精良,形态美观,纹饰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据考古资料记载,远在殷商时期就有铜镜,春秋战国时期,铜镜已成为当时常用的生活用品,以后各代均有铸造。直到玻璃镜出现以后,它才随着玻璃镜的普及而退出历史舞台。 商周铜镜 殷代铜镜均为圆形...
铜墨盒的历史并不算悠久,它主要活跃于晚清到民国的近百年时间。虽然有研究者认为,铜墨盒起源较早,在汉代就有了较成熟的块状丸墨出现,也有了墨盒的产生,但至今仍未发现当年铜墨盒的实物遗存。而作为文具和雅玩之用,铜墨盒随着中国近代文物流通、教育普及和便于携带而得以逐渐流行。 这些年,王国胜在铜墨盒收藏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从收藏铜墨盒的那天起,他也开始了对铜墨盒知识的学习和实物研究,而随着研究的深...
新疆考古工作者日前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境内的一处墓葬群实施抢救性发掘,发现距今约4900多年墓葬。 今年5月至7月,中国人民大学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尼勒克县墩麻扎至那拉提公路沿线的100多座墓葬。出土的96件文物包括青铜器、铁器、骨器、珠饰品、陶器等。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介绍,新源种羊场墓地发掘的三座墓葬文物检测显示:年代超过4900年,属于青铜时代早期墓葬。...
近日,印台区在建设老年养护中心时发现有砖块暴露,经市考古研究所现场勘查,根据相关迹象,初步判定该处为古墓葬分布区。11月3日,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印台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文物旅游局)开始对印台区老年养护中心墓葬群进行考古发掘。 据了解,该墓葬区地块为原铜川市福利院旧址南侧,属于印台区印台街道办事处顺河村三组(上河村)基本农田,西望虎头山,东靠武家塬,北临顺河二组,南望北关油库,漆水河的上源铜...
11月25日下午,长沙博物馆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岳洪彬做客“湘城讲坛”,进行“殷墟青铜文化——商代青铜器清赏”专题讲座,近300名观众现场聆听。 在讲座中,岳洪彬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夏商周三代青铜器文化的基本特点。他认为,在学习了解商代青铜器需主要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就是商代青铜器的前源和流向。通过青铜器判断历史文化时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流向和特点;第二是商代人将青铜器保存在哪...
11月22日,铜川警方在王益区方舟广场举行涉案赃物返还大会,广场右侧摆放的12面屏风,引来围观。 据领取该物品的邵先生介绍,12面屏风为岳父家的家传宝贝,原来一直存放在铜川市印台区阿庄镇自家院的库房内,今年1月的一天,屏风被盗,于是赶紧报警。 办案民警介绍,被盗屏风比较珍贵,属国家三级文物。他们通过走访摸排,终于打听到有人想要出手一套价格不菲的屏风,于是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蹲守。9月,根据...
解读中国古代铜炉 铜炉,是中国古代铜器一个独特的品种,包括炭炉(又称燎炉)、温酒炉、熏炉、手炉等,这些铜制的炉基本上都是实用器具。和其他中国古代实用器一样,古代铜炉同时也是艺术品,并且深深地刻上了传统吉祥文化的烙印。 地球有春夏秋冬,人类需要避暑防寒。炭炉,就是古人在天寒地冻时燎炭取暖的用具,类似于现在的火盆。所以铜炉最初的定义就是“盛火器”。炭炉在中国很早就出现,在商代墓葬中...
明代铜镜与宋、元铜镜之间,看不出明显的承袭关系,但它自身又缺少创新,主要是模仿汉、唐铜镜的型制,并由此加以演变而来的。因此明代铜镜中仿古镜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明代仿古镜注重铭文,除早期有不带铭文者外,均带铭文。 明代仿汉镜主要有:昭明镜、画像镜;仿唐镜有:海兽葡萄纹镜、重轮镜。 明代仿古铜镜的特点 1.明代仿古铜镜的铅质比宋金好,质细,表面多呈灰白色,但无汉唐铜镜的那种...
圜钱是战国中晚期的青铜铸币,是一种进步的铸币形式。最早的圜钱产生在政治经济制度较为先进的魏国。如面文“垣”、“共”字等。这种形式的钱币,比起“布币”、“刀币”来便于携带,也便于互相接受,符合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它的出现在钱币兴起上就有了一种新的铸币体系,在战国时期为各国先后所仿铸。先是赵国、秦国仿铸,后有齐国、燕国仿铸。圜钱迄今发现有十余种,蔺、离石圜钱属赵。蔺和离石地区是秦国、赵国、魏国争夺之地...
两汉时期包括西汉、新莽、东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强盛时期,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个方面都为汉民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当时陶瓷业的进步和漆器的发展,虽然代替了青铜器皿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但制铜工业并没有衰退,而是全力转向制造铜镜等方面。因此,两汉时期铜镜的铸镜业获得了重大发展,出现了新的高潮。 两汉铜镜已发展成一般化的商品,这时期官方和私营铸镜业都得到了普遍的发...
最近,在杭州萧山做工艺品生意的单先生碰见了一件糟心事——他通过某快递寄了一件自称价值十几万元的青铜酒器,货到后却断了一个脚。这件物品保价两万元,但最后,快递公司却说赔偿两千元。 十三万元买来的青铜酒器 运输中断了一条腿 单先生是一名古玩爱好者,之前在杭州吴山古玩城开过12年的古玩店。最近三四年,他在萧山开了一家工艺品店,平时一有空就全国到处跑,寻找心仪的收藏品。 单先生结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