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家岳洪彬长沙博物馆分享欣赏商代青铜器的“门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1月25日下午,长沙博物馆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岳洪彬做客“湘城讲坛”,进行“殷墟青铜文化——商代青铜器清赏”专题讲座,近300名观众现场聆听。

 

  在讲座中,岳洪彬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夏商周三代青铜器文化的基本特点。他认为,在学习了解商代青铜器需主要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就是商代青铜器的前源和流向。通过青铜器判断历史文化时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流向和特点;第二是商代人将青铜器保存在哪。通过介绍,商代青铜器主要出自墓葬、窖藏坑和水井中;第三是青铜器的铸造。古人把青铜器叫作“吉金”,其铸造历经采矿、冶铜、制模、翻范、分范、合范、熔铜、浇铸、打磨、修整等多个步骤完成。通过殷墟考古发掘,发现商代人在制造青铜器上相当考究,富有想象力,铸造精美;第四是青铜器的种类和功能,介绍青铜器的类别和主要作用。第五是青铜器的分期和断代。

 

  怎么才能看懂青铜器,体会青铜器背后的故事?岳洪彬介绍,首先我们应该看它的造型和花纹,还有背后的人。这背后的人包括铸造青铜器的人和铜器的主人。一件青铜器铸造出来有着其不同目的,或祭祀或实用或装饰等。岳洪彬幽默地说:“大家穿越千年透过青铜器看到那个满身汗臭味的铸造工的时候就看懂了!”引得观众大笑。

 

  岳洪彬曾参与或主持发掘过山东邹平丁公龙山城址、日照尧王城、偃师二里头、洹北商城和安阳殷墟等考古遗址,考古发掘经验与研究成果非常丰富。

 

  这次讲座是长沙博物馆“殷商王后——妇好墓出土文物特展”的配套教育活动。展览共展出了474件高规格、精美绝伦的玉器、青铜器、骨器等瑰宝,其中包括享誉盛名的司母辛铜方鼎、妇好铜钺、妇好白玉簋等在内。展览从10月27日开始展出,将持续到次年3月结束。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