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文明的血脉——河南博物院文物精品展1月3日起在福建博物院开幕。河南大地有着古老的殷墟甲骨、精美的夏商青铜器、巍峨的汉代陶楼、斑斓的唐三彩、优雅的宋代名窑瓷器,均是承载着我们民族记忆的珍贵物质文化遗产。本次展览,河南博物院提供了馆藏的100余件文物。(福州晚报记者 毛小春/文 杨勇/摄)
走进齐鲁七贤文化城的济南民间博物馆文化苑,9座各具特色的民间博物馆满足着人们不同的需求。其中,一座专门展览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博物馆非常引人注目。这就是齐鲁兴传吉金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是民间收藏家李军和冯兴传创办的。他们两人都痴迷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收藏和研究。多年来,他们收藏了数量可观的青铜器,其中不乏珍品。展出商代至“民国”的数千件青铜器。 中国的青铜器主要指4000多年前用铜锡合制的青...
12月28日,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开工建设仪式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丽山园举行。该博物馆将充分展示秦陵铜车马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全面阐释秦代车马文化。 秦始皇帝陵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基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1980年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出土的两乘铜马车气魄恢宏,装饰华奂,铸造精美,工艺精湛,逼真地再现了秦始皇帝御用马车的原貌,对研究古代车马的结构、系驾方法、天子乘舆制度和金...
中国台湾网12月26日铜陵讯由台湾中华文化交流协会和台北孙中山纪念馆联合主办的“2018风华再现暨两岸书画名家邀请展” 将于2018年元月份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举办。应主办方邀请,铜陵市台办与市书画院遴选了书画名家15幅作品参展。 本次展览旨在增进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共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而努力。我市首次组织书画界名家作品参加此次活动,对于深化铜台交流,融洽铜台...
资料图:11月19日,拍摄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韦氏铜鼓铸造厂的“世界最大铜鼓”。该鼓鼓面直径6.68米,高度2.86米,重50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铜鼓。杨志雄摄 12月24日,广西民族大学介绍,该校相关课题组将对中国和东南亚出土及传世铜鼓进行全面调查,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建设中国—东南亚铜鼓数字化服务平台,对铜鼓及铜鼓文化进行数字化记录。 广西民族大学当天举行《中国—东南亚铜鼓数字化记...
宋代古墓内出土的铜镜、酒杯等文物。岳华刚 摄 12月21日,四川青神县黑龙镇鸿化村大王沟在施工中发现了一宋代家族墓群,共有砖室墓葬9座,这是当地首次发现如此规模的宋代墓群,墓群中一夫妻合葬墓室内出土了酒杯、铜镜等文物。 据了解,12月1日青神县文保中心接到黑龙镇村民电话,称在鸿化村发现了疑似古墓,县文保中心立即赶往现场进行勘查。经现场勘查发现,在青神县黑龙镇鸿化村1组一小地名叫大王沟的...
12月21日,重庆市文物局公布各区县“镇馆之宝”,大量深藏文物库房的文物重现天日,伴随着的还有那些文物背后神奇的故事。其中,黔江区文管所的“镇馆之宝”之一“凤鸟形金身铜尾头饰”,是在修建黔江县礼堂时,在一座古墓中被发现。 1954,黔江县修建政府礼堂。修建需要人,还需要材料。在当时的情况下,劳改队队员成为工程主力军,而材料不足只有把目标放到荒郊野外。于是,当时黔江县西边的凤凰山,成为目标。岂...
12月13日,记者从市文旅委获悉,铜陵市公布了全市第三批文化保护单位,共计40处。 据悉,这些40处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义安区11处、郊区6处、枞阳县23处。其中,古遗址4处、古墓葬8处、古建筑13处、石窟寺及石刻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2处。这些不可移动文物涵盖了我市历史文化、矿冶遗址、工业遗产、近现代历史建筑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据悉...
清乾隆 铜胎画珐琅牡丹鸳鸯纹执壶 Jorge Welsh旧藏 12月18日,一场名为“西学东渐,宫廷典范”的清代铜胎画珐琅艺术与收藏囯际论坛将在北京富力万丽酒店举办。画珐琅是清代宫廷艺术的典范,在乾隆朝就成为代表清代艺术成就的国家收藏,但由于一直藏在深宫,它的艺术成就和艺术地位并没有在社会上引起重视。近些年来,画珐琅的工艺特色和艺术成就的铜胎画珐琅日益受到文博界、收藏界的关注和重视...
今天,千年沉船“黑石号”文物专家鉴定会在长沙市望城区铜官窑遗址管理处举行。刚“回家”不久的162件(套)“黑石号”沉船出水陶瓷文物,接受国内知名文物鉴定专家的鉴定定级。 1998年德国收藏家蒂尔曼·沃特方从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发掘的沉船“黑石号”上打捞出67000件珍贵文物,其中56500多件均产自长沙铜官窑。这批见证了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文物绝大部分落户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蒂尔曼·沃...
苏州历史上是“相城十绝”发源地:陆墓泥盆、相城琴弓、渭塘珍珠、黄桥铜器、阳澄渔歌……今天要拜访的铜炉艺人,应该属于“相城十绝”中黄桥铜器的范畴。但是,目的地却是地处苏州城最边缘地带。 汉代的青铜博山炉,唐宋的瓷炉,明清的宣德炉,各式香炉冒出的几缕轻烟,传承了一部至雅的中国香文化史。然而自清末以来,不断出现的文化断层,香文 化逐渐衰落,各式香炉制作技艺也随之凋零。王世襄感叹:“这种生活已经...
簋,是中国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此后,如明代的簋式炉为焚香用具,也可作为陈设供器,制作精细,造型典雅,具有浓厚的古韵。 鎏金工艺,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技术,在青铜上鎏金的技艺发明于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图中这件明代铜鎏金“云间胡文明制”款簋式炉,宽17.5厘米、高8厘米,该炉呈簋形,铜胎,薄体,以金...
河北省文物鉴定中心研究员穆青向记者展示长沙窑中的精品。 长沙晚报记者 小刘军 摄 长沙晚报讯(记者 朱华)“‘黑石号’沉船文物的回归,意义重大。如此大批量、多窑口的瓷器文物证明了晚唐时期中国瓷器外销的盛况。文物的回归不但可以让国内更多人看到‘黑石号’沉船文物,还有利于专家开展学术研究。”昨日,千年沉船“黑石号”文物专家鉴定会在铜官窑遗址管理处举行,会上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孙新民对此高度评价。 ...
千年沉船“黑石号”文物专家鉴定会在长沙望城召开。高亮 摄 专家对文物进行鉴定。高亮 摄 河北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穆青介绍文物鉴定标准。高亮 摄 “黑石号”回归文物——青釉褐斑模印贴花壶。高亮 摄 红网时刻12月10日讯(望城分站记者 高亮)12月9日上午,千年沉船“黑石号”文物专家鉴定会在长沙望城召开。此次参加鉴定的“黑石号”沉船出水...
宋代及其以后的铜镜往往不被藏家重视,原因大致是因为这个时期的铜镜无论是从材质、纹饰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确实已经无法和汉唐铜镜同日而语了。但是,笔者认为,宋代铜镜虽然有无法弥补的历史缺憾,设若从历史文物价值、社会经济文化研究等方面考量,仍应该占有一席之地。下面,结合自身收藏感悟,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仅供方家批评指正。 一、铜镜多仿造。宋代崇尚复古,铜镜多仿造汉代日月镜、昭明镜、画像镜和隋唐秦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