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古朴的青铜光芒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走进齐鲁七贤文化城的济南民间博物馆文化苑,9座各具特色的民间博物馆满足着人们不同的需求。其中,一座专门展览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博物馆非常引人注目。这就是齐鲁兴传吉金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是民间收藏家李军和冯兴传创办的。他们两人都痴迷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收藏和研究。多年来,他们收藏了数量可观的青铜器,其中不乏珍品。展出商代至“民国”的数千件青铜器。

 

  中国的青铜器主要指4000多年前用铜锡合制的青铜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出现并流行于4000年前直到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

 

  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陶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

 

  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考古资料来看,中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李军和冯兴传告诉记者,他们创办的这座博物馆内展出了上至商代、下至“民国”时期的几十个品种的数千件青铜器。主要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冷兵器、古钱币、车马器和带钩。


  直接证明长勺之战的青铜戈

 

  “我们这座博物馆名称是齐鲁兴传吉金博物馆,什么是吉金呢?因为青铜器在古代被称作吉金。春秋战国时期的王宫会根据大臣的品级封赏不同数量的青铜礼器,使它们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这座博物馆展出的都是青铜器,所以我们就取了这个名字。”李军和冯兴传说。

 

  记者在博物馆内仔细地看了一圈,看到众多的青铜器按照分类摆放在玻璃展柜内,通过射灯的光线,每件青铜器都散发出古朴、神秘的光芒,让观众感受到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令人着迷的神韵。

 

  冯兴传向记者特别介绍了两件重量级青铜器。第一件是青铜戈。这件青铜戈“出身”可不一般,而且与山东还有密切的关系。因为这是一件长勺之战青铜戈,是代表齐鲁大地古战役的重要文物。“这件青铜戈的重要之处是在于上面有12个字的铭文,第一处铭文是‘公败齐师,战于长勺’。此铭文的意思即为鲁庄公在长勺这个地点打败了齐国的军队。这场战役的地点在莱芜的北面即长勺,很多文献资料都记载了长勺之战的地点及过程。另为4个铭文是‘曹刿造戈’。曹刿即鲁庄公的谋士,没有曹刿,鲁庄公也打不赢这场战役。这场战争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而这件青铜戈是直接证明这场战争的文物,所以非常重要。”

 

  还有一柄青铜剑在展出的数十柄青铜剑中也比较特殊。李军告诉记者,这柄青铜剑不是一般人使用的,而是春秋时期女性使用的柳叶青铜剑,没有开刃,在剑柄的下方有高浮雕兽面纹,非常精美。“更重要的是还有11个铭文,但这些铭文他请教过国内多位青铜器和古文字研究专家,都没有破译出来,但大体应该是说此剑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小国家的帝王级夫人的用剑,是显示其身份的象征。如果能准确翻译出来,那么这柄剑的价值就更大了!”

 

  让更多人了解青铜器文化的魅力

 

  在采访时,冯兴传还向记者介绍了一件和山东有关的青铜器——三国曹植(陈王)六字铭文巨大酒钟。据冯兴传和李军等研究考证,此铭文巨大酒钟是三国时期陈王曹植所用。六字铭文译为“陈王锺容十斗”,书写完全符合三国的体制。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他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这件青铜酒钟高45厘米,有4道加固条紧箍,腹部两侧有龙首铺首,环耳并垂珥于兽耳内,显得凶猛异常。“这是一件经过民间收藏的传世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而且应该是首次发现的三国曹植的器物,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对于研究曹植的生平和其在山东任职、生活情况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历史文物。”

 

  另外,记者还在这座博物馆内看到了大量的带钩、古代钱币、青铜鼎、青铜簋、青铜戈、青铜瓶、青铜盉、青铜弩机、铜镜等珍贵的青铜器,可以说是让记者大开眼界。

 

  李军和冯兴传对记者表示,他们创办的这座青铜器博物馆,不光在济南市、山东省是第一家民间创办的青铜器专题博物馆,就是在全国也是非常少见的。作为一个喜欢收藏的人士,他们希望这座博物馆能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出一份力,填补国有博物馆的空白。更重要的是为了能为济南市的民间博物馆建设添砖加瓦,为济南市的文化产业建设增添一份助力,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平时难以见到的古代青铜器,能够了解中国青铜器文化的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